药价虚高:另一种视角
谢作诗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编:110034
“药价虚高”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却大都不得要领。
一种观点认为,“药价虚高”是因为政府定价太高。且不说政府定价太高是否与事实相符合,价格是政府能够定得了的吗?政府把油价定得高高的,你以为车主们就会支付这高高的油价?北京电视台报道北京许多加油站搞有奖促销活动,加30升以下油品可以获得手套、打火机、油笔中的任何一项;加到50升可以获得扑克牌、钥匙链中的任何一项;累计加到100升可供选择的奖品有香皂、牙膏、袜子、碳素笔,甚至还有热气腾腾的豆浆。不只是北京的加油站在大送礼品,沈阳的加油站也在大送礼品呢!
另一种观点认为,“药价虚高”是因为生产环节竞争过度,而零售环节竞争不够,结果“两头瘦中间肥”。没有错,增强零售环节竞争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药价的。北京平价药店大受患者欢迎,但却遭到了其它零售商以及供货商的强力抵制,就是最好的证明了。但回过头来讲,就算零售市场充分竞争,药价不会有“虚高”的成分了吗?还会有的。至于讲什么生产环节竞争过度,就有些不着边际了。
再有观点认为,是“以药养医”导致“药价虚高”的。但是,如果真是因为“以药养医”导致药价“虚高”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了,医的定价一定低了嘛。把医药分开,就算药价下降,但医的价格就要上升了。不“以药养医”,药的价格的确会下降些,但因此就不会有“虚高”的成分了吗?还会有。非处方药没有养医吧,为什么价格也高呢?
比较可取的解释,是因为医院与患者之间对于疾病和药物疗效的信息不对称,医院总可以找价格贵一些的药来给患者开处方。没有办法的事,信息拥有方总是要获取租金的。除非愿意花功夫去学一遍医学,否则我们只能接受医生开出的价格贵的药物。但这个解释仍然没有说出非处方药价高的原因。
是的,即使没有政府定价太高(事实是政府在想法降低药价),零售市场竞争也充分,也不搞“以药养医”,也不存在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药价还会“虚高”的。不是别的原因,是因为药品需求缺乏弹性的缘故。需求价格弹性低,高价就是增收的好手段——提高价格,销售量只减少很少一点,总收入就要增加。
当然要问,零售市场的竞争为什么不能使价格降到成本呢?教科书不就是这样讲的吗?教科书里是完全竞争的世界,那里产品同质,也没有交易费用约束,但现实世界零售商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因为空间距离而产生的时间耗费和交通费用又都是重要的约束;我们不能期望药品的零售价格会等于成本。我们也不能期望其价格像其它商品一样接近于其成本;和其它商品相比较价格高出的部分就是药品低弹性的反映了。
事实上。每次去医院或者药店的路上,我们是知道它们要卖我们高价的,但我们还是去了。谁叫我们对于健康和生命评价那么高呢?不仅如此,经济愈发展,收入水平愈高,疾病和死亡的代价就愈高,我们对于健康和生命的评价也愈高,药品的相对价格就愈要上升!发达国家药品的相对价格大概就比发展中国家要高一些。患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低,但是中间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却不低;患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低,中间商的需求价格弹性高,怎么不出现“两头瘦中间肥”的情景呢?
含义是清楚的:要降低药价,重点不在于政府管制,而是要放开竞争——政府既不能使价格提高,也不能使价格降低,相反还会引起一些额外的损失。在放开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药价还是高的话,那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这高价乃是人们对于健康和生命高评价的反映了。难道不允许人们对健康和生命做出高评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