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做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已刻不容缓
赵焕焱
一、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是当前中国企业的弱项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同时也是玩具、纺织品、服装等产品的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但是,我国已认定的390多个“驰名商标”中,多数在国外不同程度地被人抢注。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20%以上,但来自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只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7%左右,而在国外来华的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比例高达93%。同时,中国企业对WTO制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多边协议中涉及到的诸多国际标准了解很少,致使受到损失。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试图依靠关税壁垒来抵御国外企业市场进入已不大可能,决定企业命运的将是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企业围绕知识产权进行的竞争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主要内容。
美国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2004年中国企业高峰会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供应链重要的一部分,但中国只有继续在技术研发方面进行投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在世界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教训惨痛
海信商标被西门子在德国抢注是典型的一例。1999年,海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天以后,西门子在德国即抢注了海信“HiSense”商标,与海信的“Hisense”商标只有一个字母的大小写之别。之后,海信曾提出买下“HiSense”商标,但西门子开出了高达数千万欧元的天价。
5年后的2004年,西门子在德反而起诉海信侵权。由于海信之前并没有在德国提出国际注册申请,因此无法享受《巴黎公约》中的“优先权”条款。从目前的情况看,西门子受到国际商标法的保护,海信胜诉难度较大。
现在,“337条款”成了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杀手。“337条款”实际上起到贸易壁垒的作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杀伤力比反倾销更甚,因为反倾销是加征高额关税,而“337条款”是禁止销售。
“337条款”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按照最新修正的规定,如果进口产品存在对美受保护的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行为和对美产业可能造成抑制或垄断,就可以在美国国内企业提出申请后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其他商业侵权行为。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最先受“337调查”之累,中国台湾在2002年列“337调查”之首,中国内地在2003年取而代之。在中国内地遭遇“337调查”的企业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企业应诉,原因是律师费用昂贵,我国尚无针对“337条款”的应诉律师。
“337条款”的制裁方式分排除令和终止令两种,排除令又分有限排除令和普遍排除令两种,有限排除令是针对特指企业,普遍排除令是对某种产品,其结果是禁止在美国销售。一旦发出终止令,则该类产品终身不能进入美国。
当年日本在吸取教训后在美国注册了大量专利权,以此成功地抗衡了“337条款”,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三、国有企业要向先行的民营企业学习
现在,我国一些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据代理境外商标较多的南京宁海商标事务所透露,今年以来,该所代理的境外商标申请就超过100件,比去年全年还多30件,申请者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江苏省吴江市2003年拥有境外商标的企业只有3家,如今已增加到15家,估计年内将超过20家。不久前,南京一家民企一次办理了18件商标申请手续,覆盖欧美、中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苏宁在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申请注册“苏宁"商标,把家电服务业品牌打向国际市场。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工业园区的上海顶新箱包有限公司今年1~7月申请了36件外观设计专利,平均每5天就申请一件专利。英国特约经销商与顶新公司签订了长达20年的经销合同。顶新的许多专利产品在欧洲市场销售红火,光EVA2216拉杆箱的订单就从2003年排到2005年,可累计销出40多万只。
个别先进企业的步伐惊人,今年上半年重庆市企业的专利申请有一半是由力帆完成。力帆以每天申请专利近4件的速度,创下了重庆市企业专利申请史上的一个新记录。2003年,力帆就以950件的申请总量,成为重庆市专利申请第一大户。
在服务领域,也有好的例子,“小肥羊” 火锅已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申请注册“小肥羊”商标,并在16个国家拿到注册证书,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作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