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股权分置 股市春天的脚步近了?


 证券市场自2001年7月调整至今,历时近四载,期间虽国民经济欣欣向荣,依旧蹒跚难前。究其因固多,股权分置问题的悬而未决,堪称“重中之重”。

    去年2月初,国务院颁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若干意见》的表述虽然简短,但是内涵丰富,确定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目标和指导原则,其核心是“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如今,监管层已决意摘下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围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一主线,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市场监管,促进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切实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人民日报: 直面股市热点 证监会表示股权分置具备试点条件

   消息传来,市场为之一振,四年苦闷有望挥之而去......  

国 务 院 对 大 力 发 展 资 本 市 场 作 出 具 体 部 署

  新华社17日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意见》在阐述如何抓好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其他重点工作时,对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修订、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加快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并建立相关监测与考评机制;深化保险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机制,防范跨市场、跨系统风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等等。

详细报道: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股权分置“坚冰”解冻

国务院抓紧采取措施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情况及修改的有关问题。会议提出,证券法的修改应突出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和完善对上市公司及证券公司的监管,防范和化解证券市场风险,同时要为资本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发展的空间。  

解析证券市场七大热点 人民日报记者专访证监会

上海证券报:解决股权分置试点将推动市场实现重要转折——谈证监会答记者问 

解  决  股   权   分   置   的  设  想  与  思  考

中国经济时报: 解决股权分置试点后还要迈几道坎?

  管理层此次表态带有一定的试探市场的性质,并没有拿出具体的时间表。由于缺乏有效的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协商的机制和渠道,流通股往往采用“用脚投票”,而这必然波及到股价,股价的变化则会导致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实施的利益偏差。因而,寻找妥协方案需要时间,解决股权分置不可能迅速又果断。

   一言以蔽之,投资者现在需要避免急躁心理,否则拖累的将是二级市场。

中华工商时报:解决股权分置制度建设只是破题 

   像所有改革措施一样,股权分置的解决无法使股市问题一蹴而就,它并非简单的增量改革,它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就是减持和扩容,这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损益,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也正因为此,就需要试点,需要“局部试错”。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股权分置被普遍理解为当前股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并非问题的全部,它注定只是解决中国股市若干问题的一个阶段性命题。正像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言,目前需要解决的还有5个方面的问题,比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化解证券公司风险、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等等。

 国际金融报:解决股权分置需要两种眼光  

   现在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股权分置试点方案,这关系到股权分置改革能否最终取得成功。不过,既然证监会已经作了目前是启动股权分置试点恰当时机的表示,想必它对接下来的试点方案会作一个比较周到的部署。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证监会如欲妥善解决股权分置,必须要有两种基本眼光。一种是历史眼光,对中国改革发展中各类基本矛盾的冲突演变要有一个历史认识;一种是未来眼光,跳出单纯着眼于利益分配的狭小空间,探索中国股市改革发展的道路。

证券时报:股权分置问题试点应遵循三大原则 

    首先,明确试点方案的方向性问题。管理层的职责应该定位在制定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规则上,而不是具体方案的制定上。中国1300家上市公司,净资产不同、盈利状况不同、行业不同、股东持股比例不同、股东减持愿望不同,所以不可能有同一模式,应该让企业与中介机构在目前法律框架下,研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拿出被流通股股东所接受的方案。第二,应该让交易双方,即大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共同博弈来得出一个合理价格。第三,让流通股股东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股权分置“试点”要防信息不对称

股权分置博弈初达共识 “含权折股”系操作方向
巴曙松:最早的方案就是最优的方案  

 “原因非常简单,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分割,使得这个问题解决的时间拖延得越长,对于流通股股东越不利,整个市场付出的代价也越高。”

      巴曙松说,实际上,在股权分置问题的拖累下,A股从市净率4倍以上到今天降到2倍左右,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可能就会变为1倍了,此时可能就被视为是所谓“自然接轨”,无需专门解决什么股权分置问题了,但是整个市场会为此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

李荣融:国资委支持证监会 要给各方信心和希望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证监会已经说了时机成熟了,我们也认为成熟了,总之我们支持他们的工作。现在各方的认识逐步在统一,我们也感觉现在有条件来研究,但这次要解决的是,你推出来了,关键是给各方以信心,给预期以希望,倒不在于价格低点高点,我认为扭曲的价格都不会长远。

  李荣融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国资委要做的就是管好国有资产,不把风险转嫁到股市上。

解  决  股   权   分   置   面  临  的   现  实  状  况

沪深股指出现宽幅震荡 上证指数继续考验1200点

       上周沪深两市股指出现宽幅震荡,5个交易日出现4根阴线,K线形态为两阴夹一阳。沪综指收报1216.96点,比前周下跌32点。两市共成交800亿元,成交量略有萎缩。科技股全线下跌,许多个股创出新低,这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

股权分置“启动试点”  全流通改写中国富豪榜

    股权分置的解决将从根本上改变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情况,因为股价的涨跌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财富的变化。虽然是“纸上富贵”,但股票市值的变化将决定他们能否登上富豪榜以及在富豪榜上的位次。

     股权分置,不仅使流通股股东高价进入股市,而且也导致了2/3的非流通股份不能流通,使非流通股股东无法通过股份买卖进行资本经营。实现全流通后,股市将为资本运作高手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收购兼并会主要在二级市场进行,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将风起云涌。    

试点概念股纷纷暴涨 “减持盛宴”开始有奖猜谜

        减持试点概念股连日纷纷暴涨,过去曾经传闻申报试点方案的个股比如银鸽投资、吉林敖东、西安饮食等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热点,而国有股比例巨大的上海本地小盘股也趁机狂炒,种种迹象表明,国有股减持带来的巨大机会正吸引各路资金纷纷抢盘,一场抢食“减持”大餐的序幕已经拉开。

全流通进入倒计时 上市公司动机需警惕

       沉积10多年、酝酿近6载的全流通问题似乎真的要启动实施了,包括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以及经济学界都在盼望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但现实状况并非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轻松,每一个参与者的心情都非常复杂,甚至是忧心忡忡。 

        对于1000多家上市公司而言,对全流通的态度是喜忧参半。到底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的态度最积极?曾经有咨询公司做过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和业绩优良的民营企业反应平平,毕竟国有股份的处理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而民营企业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公司失控危机。与此相反,资产重组和业绩较差的民企态度最积极,对于重组不到位和丧失再融资权的企业,全流通给大股东提供了最好的套现途径。

宝钢增发市场增压  专家提醒辩证看待股票扩容 

   宝钢股份的巨额增发终于来了。受此消息影响,上周五沪深股市再次对巨额扩容产生恐慌。有极端者甚至认为,宝钢此举将刚刚因为股权分置消息而有点起色的股市一棍子打懵了。此时此刻,究竟该怎样看待这一“突发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扩容加速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