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造城的名义
广州语文:春秋五霸、大盘时代、复合地产、华南板块、平民价格
70年前,广州就流传着“有钱有势住东山,有钱无势住西关,无钱无势住河南”的歌谣。1980年代前后,又多了一种广州人,就是空前增多的外来移民。其中民工蜗居在三元里、石牌、棠下、客村等城中村,归类为白领的那群人渐渐地“归化”广州,但城区的空间有限,他们与时俱进的生存能力和审美需求驱使着他们往城外走。于是,洛溪、华南、天河、东圃、白云等原先几近空白的地区,就成了这些人聚居的新广州。
新广州出现的动力离不开生机勃勃的民间资本。天河区从10余年前的“荠麦青青”到现在几乎令人窒息的高楼大厦,地产巨头合生创展和珠江地产功不可没。中心地段的豪宅帝景苑只是小试牛刀,东圃地段上的骏景花园和华景新城催动大盘在城区盛开。不久之后,更东的凤凰城碧桂园将这样的趋势发展到极致。而作为“大盘时代”的试验田,番禺早已不可动摇无人替代地站在了地产跑道上。作为新城镇的近义词,“大盘”的重要内涵不仅是规模,还有价格的平民化,这是广州地产对整个中国的贡献,广州地产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做到了回馈社会。
广州最有影响力的开发商的角逐,令人想到“春秋五霸”的纵横捭阖,这肯定不包括堂吉诃德式的勇士宋襄公在内。这类满纸风云的联想,也只能是形象化的借喻,不必对号入座。
广州地产VS春秋五霸
合生创展VS晋文公 公子重耳,早岁艰辛,流离颠沛,大器晚成。19年流亡,62岁登位后,励精图治,扶助周天子,击败强敌楚国,恩威并施,为“五霸”中霸业最长者。更有麾下人才济济,赵衰、魏武子、狐毛兄弟、介子推都是忠心耿耿。合生创展香港起家,广州发迹,所缔造的“景”字系列大盘无一不大名鼎鼎,老板朱孟依更有“南国地产之王”之誉,纵横产官学三界,也成为南派地产的代言人,在北京同样影响不凡。公司人才阵容鼎盛,大多来自品牌企业高层。
富力集团VS秦穆公 秦国地处西陲,孜孜不倦,意图称霸,实力卓越,中原诸国无不侧目。穆公也是雄才,崤之战后“西并诸戎,益地千里”,为300年后商鞅变法奠定良好基础。富力多年如一日,躬耕于广州老城区,旧厂房上拿地亦成为其特色,价格低廉,资金回笼极快,广州顶级企业。现在一改往日青涩作风,公开场合频频亮相,渐显霸主声威。
祈福新村VS齐桓公 武王灭纣之后,姜太公以元戎之尊受封于黄河入海之处,“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400年后,公子小白在管仲的辅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延续华夏文明的微弱火种,成为春秋五霸第一人。比邓小平南巡还早一年,彭磷基便在广州南部的番禺钟村地段辛勤拓荒,13年如一日,在这里成就了“中国第一村”的不凡事业。“以人为本”的一贯理念,在处于“前现代”阶段的广州地产界开风气之先,庶几符合齐国君臣“尊王攘夷”的政治宗旨。
碧桂园VS楚庄王 3000年前楚国祖先鬻熊、熊绎开国,自周天子处受封为“子爵”,后来却自称“蛮夷”,与华夏文明分庭抗礼,地位几近独立邦国。西元前606年,雄才大略的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周室”,成为“五霸”中最为后起最具声威的诸侯。由“可怕的顺德人”杨国强缔造的碧桂园集团,地域上与广州相去不远,行事处世却别开生面自成一派,大气磅礴实力超群,俨然一方霸主。
合生创展:“新广州”近义词
疯狂扩张至2003年,广州当年每卖15平方米的一手商品房就有1平方米是合生的楼。规模大、配套全、中高档产品,是对合生最简单的概括。合生显然在“造城”战略上更富远见,楼盘大抵布局在广州大道以东、以南地区,与广州城市规划中的“东移”、“南拓”主流方向一致,也吻合新移民“追赶潮流、渴望抓住城市发展脉搏、融进广州”的心理。常见的情形是,地处广州近郊的合生楼盘往往事前不先张扬,及至开发中期,各种市政利好消息纷至沓来,当初的拿地竟如未卜先知。某学院派知识分子说,合生所到之处,都会在深层次上影响当地的地产生态。用广州房地产对比起春秋诸侯的角色,合生这一点,十足像极了晋文公在春秋争霸中的地位和角色!
富力地产:旧厂房掘金
10多个“富力”楼盘中,九成是从旧厂房上崛起的。老城区、旧厂房、中低产品——富力在“掘金”风格上极其简明直接。富力就是广州老城区“工厂搬运兼清洁工”,像网迷在电脑上重复地按动“删除”+“新建”+“复制”+“粘贴”。这些年,富力在广州老城区“干掉”的烟囱多达20多个。别人不敢拿的地,富力往往敢拿。 以广州东山区黄花岗的一块开发用地为例,原是一座殡仪馆,“煞气很重”。广州许多开发商不敢碰,但富力不但敢碰,还挑衅似地起了个楼盘名——富力御龙庭。富力的房屋,不见得非常漂亮有派,广告通篇全是房屋价格罗列,有人说它是在侮辱“老广州”的审美标准,也有人说它是真正地读懂了“老广州”的性格:敌视巧言令色,反对繁华艳辞,只求朴素易行,实实在在。
“称霸全国”开始提上富力的议程。现在说富力称霸还为时过早,但说他们已经奠定了霸业的根基则无可厚非,正如穆公为子孙打好了雄厚的实力,关键看有没有孝公和嬴政来踵武前人了!
祈福新村:一人建城市
按照康德的标准,祈福新村的老板彭磷基算是一个“世界公民”了。祈福新村发展至今有10万居民,香港和外籍业主比重很大,特别是在早期接近一半。1991年,祈福是香港人的度假村,房价只有香港的1/10,吸引了很多香港买家。到1997年、1998年间,彭看到内地人有钱了,就把目标转向了广州客户。规划用地达到7500亩,投入资金逾120多亿元,售出单位3万多个,一个开发商很难有机会做这么大的一个小区,祈福新村实现了他的一个人生理想。这所“他城”仿佛一条鲸鱼,形体巨大却又行动自如。彭精心建设每一个支撑点,如祈福湖、祈福农庄、超大型会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还有投资10亿元的祈福医院。现在彭的工作中心已经向2500亩的南海祈福南湾半岛转移,卖地中海风情别墅和洋房。
彭的公众形象和个人作风,儒雅知性,热爱传统哲学,富于Charisma,在企业内一言九鼎。偌大一个企业,基本是他一个人由内而外全面主持,可以说一身兼齐桓公和管仲之能。所以说,彭的管理风格,有一些“儒表法里”的味道。
碧桂园:大军作战的艺术之美
10年前,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参与策划了顺德碧桂园,学校先行的运作成功使碧桂园从原来的藉藉无名到一飞冲天,顺德碧桂园、华南碧桂园、广州碧桂园、均安碧桂园、花城碧桂园、荔城碧桂园,几乎一年一个。1999年,广州碧桂园的运作堪称碧桂园模式的经典之作:开始阶段不作宣传,不做广告,70栋楼同时起建,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造成“黑云压城”的大盘围城之势。2000年春节,广州碧桂园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均价推出自带花园的洋房,甚至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创造了销售奇迹。王志纲评论:“就像是一头大象闯进了瓷器店。”
杨国强对碧桂园的定义是:大规模、快速生产、价廉物美的房屋工厂。凤凰城圈地10000亩,是目前广州最大的楼盘。凤凰城88万元买382平米的别墅,50万元的联排别墅,均价2800元的优雅洋房,开创了“给白领的别墅”的空白市场。
碧桂园有员工近3万人,从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到装饰、物业管理都是自己的,甚至还有一个全国排名前三位的管桩厂,就连会所食用的家禽和青菜都是自己农场出产的,将纵向一体化发挥到极致。有人称为“五星级的农村”。而杨国强不像同行在争论所谓概念、品质、层次,他只重视有的放矢、强力推进,是一个超越了理论的实践派。从这种角度出发,他不仅是楚庄王,且有养由基一般的精准,更有白起一样的歼灭能力——当然,白起是秦国人!
房地产城市流派之广州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