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压力


感 受 压 力
 
      人近不惑,本应世事洞明,人情炼达,对炎凉世态,凄苦人生欲说还休,特别是对一个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生活着的人,家庭幸福,经济压力不大,倘再诉淡淡酸腐于笔端,难免被世人视为“小资”,或嘲曰:“无病呻吟”,然压力是一种主观感受,他人何以悉知;渲泄于纸笔为一种自我解脱与宣泄,又与他人何干?再者,音容可以存档,笑貌可以留影,而人生苦旅中某一时段的感受,若不即时描画拓印,时过境迁,如何体味?于是乎,我决然将近期每每困绕于我的种种压力感受拷贝于此,待老到无法感受压力时,拿出来下酒……
一、沉重的“三座大山”---人近中年的压力
     不知是压力使我想到了山,还是几十年前常说的“三座大山”使我想到了迫我艰于呼吸的压力,反正我愿意用“三座大山”来比喻源自工作,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虽有过渡夸张之嫌,但我书我感,我写我悟,又有何不可呢?
      一曰工作压力,二十二岁大学毕业,从事技术工作十余载,虽未干出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但在技术领导那里竞也未吃过太多的“杂粮”,虽未能飞黄腾达,倒也“步步为营”,艰难地爬行了几步,可近来忽然迷失了方向,不清楚自己在企业中宜扮演何种角色,工作少时,百无聊赖,任务重时,心感不平,时为无法参与决策而感到抱负受挫,时为多说话而担心遭人妒恨。个人兴趣与圈内文化似有冲突,处世风格与同事喜恶多有不合,不进入圈子怕人说“孤癖”,强迫自己挤进去又感觉失去了自我,近乎行尸走肉,于是乎,常感处境尴尬,进退两难!
      二曰生活压力,自认为幼读经史,咀嚼过儒道经典,程朱理学的我,深知五千年文化积淀于基因图谱上的华人应该怎样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弟兄。然生活中充满了悖论,遍布着难题,家父年迈,老眼昏花,生活不便,生为长子的我,理应待于榻前,朝夕瞻养,然老父嫌我住房狭小,起居不便;一家三口朝九晚五,无人陪待闲聊;邻里不熟,息交绝游,孤独寂寞等而不愿来此,宁肯一人独居乡野,令颇为重视世人看法的我每每低头独行,恐乡佬说我不屑不孝,终日如芒在背;想常回家看看,然跟官无自由,何以兑现,欲给老父独置一室一厕,又没这条件,怎么办……?
     三曰社会压力,幼时翻阅家谱,知祖辈以“耕读世家”自居,虽垣堵萧然不避风日,仍以腹有文章而气华,然近几年,“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道理说服了这个传统家族的每一个人,有能力者走出去打拼数载,衣锦还乡,无能力又无背景的族人便夙夜盘算我这个在外面“干事”的本家可否伸手相援,今天大伯说:“你这个弟弟就交给你了”,明天堂兄说:“我这些东西你帮我卖了吧”,虽每次对他们好烟好酒招待,苦口婆心解释,最终还是在临行时留言:“找你办事真难!”。与族人信息的不对称,沟通的障碍,让我哑巴吃黄莲,无处诉苦,想办事没本事,办不了事又不为族人理解,难啊!
二、重压下的日子--承受压力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时常见父亲双眉紧锁,心事重重,心想那便是父亲的威严,直到有一天儿子跟我提及类似的看法,我才恍悟自己已到了当年父亲的年纪,心存焦虑,何以眉目饴然含笑?愁事太多,何以酣然入睡?无以解忧,怎能不惆怅彷徨?思绪重重,办事怎能精力集中?心烦意乱,何免举止冲动?压抑太久,自然会头痛、背痛、面部神经麻痹,甚至肠胃不适。想放下又无以回避的我,烟抽的太凶,期待灵感忽现,酒喝的太多,盼望麻醉后能沉沉一睡,醒来阳光灿烂,天高地远.打一场球,出一身臭汗,但愿疲惫后能停止思绪,在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到野外跚跚独行,诣在使大脑里纷乱的符号能归类存档,系统优化,狠命拍一下脑袋,渴望立刻结束这种混沌,以免影响工作绩效,使自己艰苦奋斗几十年的成就,名誉毁于一旦,毕竟我是这个家的脊梁,我不能垮,因为我为家人支撑看这个家……。
三、何以推翻肩上的“大山”
      想来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无论你居庙堂之高,还是在江湖之远,终会有一段最累的时光。
幼时无知无畏,上帝安排你生长发育,以备天降大任,老时无力回天,风烛残年,上帝让你知天命,甘做散淡之人,而在壮年,则必须劳力劳心,上瞻父母,下育儿女,疼爱妻子,关心姐弟,拚命进取,营建家园,让众人畏子敬父,让众人畏父敬子,临困境,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受挫折,笑看风云淡然;有悲凄,找地方悄然埋藏,受创伤私下里舔拭抚平,这才是内功修为到一定境界者方能具备的自我抗压能力,可怜我尚不具备这等素质,所以只有渲泄于纸,诉诸于友,放松于看电视,麻醉于杯中之物,设法使沉重的心情觅得片刻悠然,然后沉着静思应策,在妻子的宽慰,儿子的善解人意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免疫功能,期望着自己早日钢筋铁骨,所向披糜,而不致在重压下,暴燥、愤怒、焦虑、失望、颓然、丧失自尊、泯然于世,不致于未老先衰,命息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