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只有永恒的利益


  犹如一针“镇静剂”,OPEC暂时不削减原油生产限额的这一决定暂时舒缓了国际原油市场正焦躁不安的神经。
  然而,“药效”也许是短暂的。
  对于迫切需要石油的国家来说,2005年的春天似乎注定有些忧郁。
  
  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维也纳2005年首次部长会议作出决定,暂时不削减原油的生产限额。
  犹如一针“镇静剂”,这一决定暂时舒缓了国际原油市场正焦躁不安的神经。
  然而,它的药效注定是短暂的。
  
  一针短暂的“镇静剂”
  此次维也纳会议上,来自OPEC成员国的石油部长讨论了2005年上半年总体的石油供求可能,对中期的市场前景做了预期。根据OPEC的官方网站对此次会议公布的信息,OPEC认为,目前全球的石油供应,特别是OPEC的石油输出已经超过了需求,并使得商业石油储备超过了5年以来的平均水平。2004年12月,石油的平均价格仅为36美元/桶,许多OPEC国家的重原油处于低价水平。
  网站公开的资料中还指出,目前的供求情况表明,在2005年第一季度,石油市场会保持一定的平衡,会议决定保持目前的生产额度不变,并强烈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已达成的生产额度。
  而在2004年12月在开罗召开的133次石油部长会议上,OPEC认为,全球的原油价格已经回落,持续的补给、商业石油库存的建立已经证明市场上的石油供应充足。目前,原油的价格正在向市场的基准回落。为了防止石油价格继续下跌,成员国达成协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把整体的产量减少100万桶。
  然而,国际能源署(IEA)在1月初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由于北美及北海油田生产中断,加之消费持续强劲成长,将把2005年第一季度全球对OPEC石油的日需求上调50万桶,第二季度上调30万桶,并把2005年全年石油日需求增长预估调高6万桶,至每日增加144万桶。
  该月度石油市场报告还称,2004年12月全球每日石油供给下降4.5万桶,结束连续三个月的增长态势。事实上,OPEC减产之举已推动美国油价升至七周高点,突破每桶49美元的高度。
  由于消费持续强劲成长,加之非OPEC成员国出现供应问题,基于此,国际能源署在1月18日表示,希望OPEC在北方处于冬季期间需生产更多石油,以满足需求。
  庆幸的是,1月30日的会议做出了维持产量不变的决定,令惶惶不安的诸多石油进口国松了一口气。
  “OPEC做出这个决定是意料之中的事。”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下文简称CISI)下属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威瑞斯特(Frank Verrastro)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考虑到本季度的全球石油需求,非OPEC组织的产量,以及目前的石油库存的水平和价格,市场能够接受45美元到48美元每桶的价格。因此,即使不把伊拉克的石油产量考虑在内,目前OPEC的产量也足够满足石油市场。”
  
  高价油的背后
  尽管OPEC一直认为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但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已经成为2004年最令人头痛的大事,原油的价格在过去一年足足大涨了34%。
  设立在维也纳的OPEC总部负责公共关系和信息的官员Alkheraiji在2月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表示:“我们并不认为,现在石油的价格真得很高。目前石油的价格基本在42美元和45美元间浮动;截至1日晚,国际的原油价格为43.12美元/桶。我们必须考虑到另外两个因素———目前的通货膨胀率,还有美元的贬值问题。”
  由于原油的交易是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成为拉动原油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从2002年2月到2004年1月,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下跌了25%左右。美国劳工部公布,由于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去年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3.3%,大大高于前年的1.9%,是2000年以来升幅最大的一年。
  有分析指出,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逆差、石油价格都维持在高位,这些因素都为美元再次暴跌埋下伏笔,因此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涨。
  “虽然由于油价上涨,石油输出国2004年名义上的收入增加近一倍。但是,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OPEC的收入实际是下降了。”Alkheraiji说。但是他没有给出由于美元汇率的下跌而使OPEC实际遭受的损失。
  不断下跌的美元汇率使得OPEC一度萌发了把美元结算改为欧元结算的想法。早在伊战前夕,一些中东石油生产国就曾表示要增加石油出口的欧元结算部分,或将石油美元转换为欧元。
  2003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的另一次部长级会议上,时任OPEC秘书长的席尔瓦曾明确表示,该组织正在考虑摆脱美元而用欧元计价的方案。2004年1月中旬,当美元对欧元的比价进一步下滑到1.29:1的历史新低时,卡塔尔能源和工业部长宣称,要把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原油的结算工具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果短期内欧元难以代替美元结算,可以采取用美元、欧元、日元等一揽子货币计价的机制来过渡。
  但是,CSIS能源研究中心主席罗伯特·艾贝(Robert Ebel)认为其它货币取代石油美元的地位是不可能的。他对本报指出,美元的贬值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将是OPEC关注的问题,OPEC也曾提及要把美元结算改为欧元结算。“但是,它们只是把美元贬值作为维持石油高价的一个理由。”
  “世界石油供求大体上是平衡的。为什么油价还在高位上呢?这其实是有限的全球备用产能的反映。”他对本报记者说,“目前,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迅速;而另一方面,尼日利亚、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的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恐怖活动对波斯湾特别是来自沙特的石油输送也构成的一大威胁。石油供应仍然很不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美元大幅贬值的同时,去年12月,原油的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有分析认为,与长期驻扎在原油市场的国际游资获利回吐并离场转战其他投资市场有关。
  而此前,CSIS另一位高级研究员曾向记者指出,世界并不可能进入一个所谓“石油过剩”的时期,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一直在增长。“世界经济正处在结构性调整之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导致诸多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一切都推动对石油等自然资源需求的稳步上升。”
  
  忧郁的春天
  对国际石油市场而言,“不减产”的这一针镇定剂的药效也许只维持1个半月。
  3月16日,在伊朗的伊斯法汉,OPEC将召开另一次部长会议。根据OPEC网站公布的信息,OPEC将继续密切观察市场的变化,并将在伊朗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是否在适当的时候减少产量。在此之前,OPEC的主席将为此做广泛的咨询工作。
  “OPEC成员国担心市场需求将在第二季度减少。”弗兰克·威瑞斯特分析,“他们担心,随着伊拉克局势的稳定,俄罗斯出口增加,如果成员国继续维持目前的产量,供应过剩导致库存增加,第二季度的石油价格会有下跌的趋势。
  而3月份会议的另一个悬念,就是可能会出炉新的石油价格控制机制。目前的价格机制,是OPEC在2000年3月规定。5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制定的这一价格调控机制早已过时。
  “新的价格调控将是我们3月份部长级会议的主旨之一。”OPEC总部负责公共关系和信息的官员Alkheraiji对本报表示,“对此相关的建议将于3月份递交给OPEC下设的委员会。到那时,才会决定是否要对现有价格调控体制做一些相关的变化。”
  目前,OPEC已经放弃了把石油价格的区间限定为22美元到28美元/桶的规定,而且原来的价格区间执行也是自愿而非强制性的。罗伯特·艾贝预测,每桶的原油价格区间中间价将从25美元上调到35美元。
  “我们希望OPEC来让市场决定石油应有的价格。但是那就意味着OPEC会失去现在享有的控制权。”他继续指出,“OPEC会继续研究市场,调节生产和出口的水平,来维持更高的价格。”
  但是,正如丘吉尔所言,国家间从来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油价过高的时候,OPEC要获得所有成员国的支持是容易的,多数会遵守规定的限额。但是,一旦价格下跌,OPEC会要求削减出口,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出口国也许想要卖出更多的石油。”
  对于迫切需要石油的国家来说,2005年的春天似乎注定有些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