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神秘的大鳄


杨国强是谁?碧桂园的老板! 碧桂园的老板是谁?杨国强! 所以使用这么奇怪的句式,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对中国地产和与地产有关的经验中,杨国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却又具有不一般的神秘和低调。 当那些涉世未深的人物神态暧昧地说起“低调一点”时,我总是会想起电影《手机》中“做人要厚道一点”的幽默教诲。在广州地产界,杨国强以自己超群的实力和平实的姿态演绎出“低调”的十足神韵。 印象最深的,这位杨老板极少对外。寻常记者最多只能跟他的中层管理者打交道,有的业内资深记者能够见到他也只是因为他觉得形势需要他见记者了。当然,2002年的“五一”时,他会在凤凰城碧桂园售楼部不起眼的角落里静静地坐着,观察这“排队买别墅”的狂欢。一般人绝对认不出他是谁,他的表情也足以让那些认出他想跟他搭讪的人趑趄不前。外界经常对他的个人健康问题众说纷纭,他却安之若素。 富有戏剧效果的一次,就是两年前胡润出版了他的那本书,书名好象是《福布斯中国富人榜》什么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还算丰富。合生朱孟依的章节中,本该放照片的地方开了“天窗”。碧桂园杨国强的章节就更有意思,放了一张不知所云的图片,背景是高高的台阶,中央是一个小到看不清的人在攀爬,读者只看到背影,也无法判断这是杨国强还是其他什么人。不能断定这篇文章有没有经过现场采访,最起码可以断定杨国强不愿“亮相”。 就是这最低调的朱和杨二人,在广州乃至整个中国地产中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想那王导王敦兄弟和司马家族不过偏安江左,与石勒祖逖刘琨相比实在算不得大英雄。在被某新锐周刊誉为“中国地产的第二代老师”的广州,朱和杨的声势无人可出其右,现在朱威镇京沪,杨固守岭南,似乎要勾画出一幅新的“时局图”了。 杨的背后,是顺德这片神奇的土壤,一个孕育天生的商业才能的温室。传说中一个北(水窖)镇的年度财政收入,抵得上一个北方省会。也只有这里,不少乡镇都有自己的报纸和电视,记者的收入绝不亚于那些都市媒体。杨借助这片土地成长,也因了他的威力,“可怕的顺德人”这句“切口”犹如“北乔峰南慕容”一样响彻江湖。 提到碧桂园,不能不提它的开山之作顺德碧桂园;提到“顺碧”,不能不提它的学校——就像提到杨国强不能不提到王志纲一样。资本和智慧、经验和理论的卓越组合,创造出一系列奇迹,“复合地产”其实就是从那里开始酝酿的,教育对地产的深刻影响或者说两者的深切互动肇始于此。 后来杨王二人“相忘于江湖”,坊间传出不少他们的“恩恩怨怨”。或许是理念有异,或许是尺寸不同。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二人都有赖于这次合作,使自己更上层楼,实现飞跃。夸张一点,有点像刘邦和张良的合作,不是君臣恰似知己,刘邦从军阀变成雄主,张良从游侠变成智圣,碧桂园从“碧玉小家女”变成了贵妇人。 碧桂园操作的是大盘,从最早的“顺碧”和最大的凤凰城碧桂园以及其他项目,几乎无一例外,出手一律大开大阖,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它受制于土地和资金的瓶颈。不过业内最推崇的还是它的产品定位,极其精准。佛山的碧桂花城,在佛山郊区卖出4000元的单价,已经是奇迹。比起来,凤凰城碧桂园50万元一套197方的别墅,7天7·5亿元的销售额,楞是将原本没有热点的2002年搅成了“别墅年”。一代理商朋友语我,碧桂园已经达到“无中生有”的境界。 有鉴于此,我曾经在当年的《广州地产水浒传》一文里,不揣冒昧地将碧桂园比成“豹子头”林冲。碧桂园一高管私下对我说,杨国强更喜欢曹操一类人物。我辩解说曹操的表现欲比他强,我只是讲他的手法而已。至于他的气魄,似乎也不用怀疑。他的楼盘,都位于标准的郊区,特色鲜明,价格低廉,出货迅速,圆了许多人的居住梦想。我的一个忘年交,旅居欧洲15年的作家,现在是碧桂园的业主,用了这样的语言,他说,碧桂园的别墅,颠覆了中国的地产。 何止这样?家族制管理和多元化生产,都是外界极关注的秘奥。碧桂园生产的纯净水也开始上了大巴了,让我联想起,几年前“春兰杯”围棋赛中一国手说很开心,春兰也有自己生产的啤酒了——这些无疑都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时代的趋势,所以可以这么说,杨国强以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和领袖魅力,驾驶着碧桂园这架庞大的青铜战车,走进了21世纪。 关于碧桂园的口碑,传播最广的,还是那句广告词——“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它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语汇,满足了人们要量化一切个体经验的直观欲求。碧桂园成了所有外来人和再次置业者的一种寄托。 最特别的意义还在于:身边的城市环境日益国际化都市化,人们却日益发现城市离自己越来越远,房价越来越高,治安越来越差,绿地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不用担心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叙述。 人们可以说:啊,我们生活在一个五星级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