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



笔者按:赵人伟研究员是我国从事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专家,他对我国收入差距的观点和论述无疑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也值得我们十分关注。以下数据主要来自于赵人伟研究员的一篇文章(见参考文献),小标题为笔者所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原文。

 

一、全国总体收入差距

 

从用来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一般工具基尼系数来看,有三种估计:

一是低估计,为0.4左右。这种估计主要考虑货币收入,较少考虑实物收入,特别是补贴收入;

二是中估计,为0.45左右。这种估计较多考虑了实物收入;

三是高估计,为0.5左右。这种估计不仅考虑了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而且也考虑也非法收入和非正常收入。

 

二、城乡收入差距

 

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比率为1.5,超过2的极为罕见。

但我国,即使按官方估计,1995年这一比率已达2.5,如果加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实物性福利,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会增加72%。即使考虑到农民进城打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因素,1995年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比率也在4左右。

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比率到2003年已经达到3.23.21。根据民间的各种不同估计,目前我国城乡收入的差距为4151甚至61

   

三、收入差距与效率

 

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这部分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经济改革的成果,从而应该加以肯定。

二是属于经济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中国的改革只能采取双轨过渡的渐进方式,从而必然会出现利用双旖?#8220;寻租”等活动。在一定限度内,这可以说是改革所应付的代价。

三是属于过高的代价,或者说不应该付出的部分,或应该防止和避免的部分。

 

四、结论与启示


从国际比较看,发达国家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在0.3和0.4之间,我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显著地超过世界21个发达国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达国家的个人财产积累和收入差距形成,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而我国从1980年代算起,也只经历了20多年时间。
 

渐进改革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防止和克服权钱交易(有人把权钱交易的现象归结为权贵资本)。如房地产开发和住房改革中所出现的设租活动,实际上就是利用权力来获取经济利益的活动。我国在1990年代所出现的设租活动,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说,1980年代的寻租活动的获利空间是半倍到一倍,那么,1990年代的设租活动的获利空间往往会达到数倍乃至数10倍。

 

要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对权力加以监督和制衡。在权力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公有制很容易变成有权人的私有制。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权力化公为私,权力制衡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加强权力制衡,在继续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赵人伟.收入分配、财产分配和渐进改革者.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