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國防戰略出現微調


中國軍事國防戰略出現微調

【大公報記者吳永強北京十九日電】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海軍與空軍、二炮等主要兵種的軍事戰略出現新的變化,引發各界關注。對此,北京的軍方人士透露,中國目前的軍事國防戰略雖然堅持「積極防禦」的總體戰略,但在具體應對方面針對不同情形確實有所調整和變化。

由中共中央黨校隸屬的中央級媒體刊登文章闡釋中國除陸軍外的海軍、空軍、二炮各主要兵種的軍事戰略變化。北京資深軍事專家就此指出,通常而言,國家軍事戰略即指國防戰略。而各兵種職能的定位、變化、調整可以說是兼備戰略與戰術的雙重因素。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軍事戰略方針一直是積極防禦。但在不同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內容有所不同,而且根據形勢的變化,在不斷發展之中。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不久前造訪中國軍方時曾指名要求觀摩「令人感到神秘」的中國二炮部隊。《學習時報》文章稱中國二炮實力已經得到增強,但仍然奉行最低限度有效核反擊戰略;海軍將「擴大近海防禦作戰空間和防禦縱深」;而中國空軍戰略正在逐步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文章還指出,「海軍擴大近海防禦作戰空間和防禦縱深,加強、完善海戰場建設,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而空軍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的要求;擔負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力量的第二炮兵,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現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力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

中國軍方主要智庫機構、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部長姚有志少將早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現階段的國防軍事戰略指導思想是積極防禦,但由於軍隊處於新的轉型期,不同時期,具體戰略方針則有所調整,這次調整轉為攻防兼備、較為注重積極的成分。而積極到什麼程度,則要看具體戰略方針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