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中的中国地位


回顾多哈回合谈判历程:
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启动了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即多哈回合。
2003年9月,坎昆会议上,由于各成员在农业等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不能按最初计划在2005年1月1日前结束。
2004年8月1日,各成员就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框架协议,同意将结束时间推迟到2006年底。
难点:
农业议题:该问题牵制着其他领域的谈判。迄今,美国和欧盟等主要成员在削减农业补贴和关税等关键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
工业品贸易:发达成员希望根据“瑞士公式”全面降低关税。但是发达国家成员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存在分歧。
服务贸易:谈判涉及范围包括银行和保险在内的163个行业。欧盟要求发展中成员开放139个行业,而发展中成员只愿意开放93个行业。
期待: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我们在一艘满载协议的大船上,目的地是2006年底;这艘船将在香港作短暂停留,以获取必要的风力推动它向目的港驶近。
中国:中国支持多哈回合达成平衡的协议,但所谓平衡,不是发达国家各自在谈判中有得有失的自我平衡,而必须是有助于发展中成员的全面平衡。
 第一次部长级会议:

   1996年12月9日至13日在新加坡召开

   会议主要审议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的工作及上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协议的执行情况,并决定成立贸易与 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三个工作组,同时将贸易便利化纳入了货物理事会的职责范围。会议最后通过了《新加坡部长宣言》 。

第二次部长级会议:

   1998年5月18日至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会议主要讨论了已达成的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既定日程和未来谈判日程等问题以及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举行的时间和地点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第三次部长级会议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做准备。并通过了关于电子商贸的宣言。

 第三次部长级会议

   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美国西雅图市召开

  会议原本希望就展开新一轮谈判以继续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达成协议,但因成员意见分歧和阻挠会议的示威造成混乱而暂 停,未有达成任何协议,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四次部长级会议:

   2001年11月9日至1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会议启动了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即所谓“多哈回合”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会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批准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会议通过《部长宣言》等三个文件。

第五次部长级会议

    2003年9月10日至14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来自世贸组织一百四十六个成员的近五千名代表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出席了是次会议。会议对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进行了 中期评估,发表了《部长会议声明》。会议原本计划就主要谈判范畴确立谈判形式框架和展开新议题谈判,藉此开展第二阶段的多哈发展议程 谈判。不过,这次会议最后未能达成共识。这是世贸组织成立八年来无果而终的第二次部长级会议。

2005年12月13日,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开幕,本次重点是推进世贸多哈回合谈判,使之能够在2006年底最后期限前结束。
我想说的是中国这位二年级的学生,有没有可能要求毕业了呢,是否要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者呢,看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的现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成为领头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