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位县委书记的招商引资报告



  
  发达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求飞跃,欠发达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求发展。因此招商
引资成了目前最时髦的话题之一。招商引资的比拼成为省与省之间、城市与城市
之间竞争激烈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丰富多彩的招商思想也就不可避免地来到
我们当中。
  记者有幸拿到了一位县委书记在全县招商引资动员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无意
对这位领导的讲话说三道四,但作为一个县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讲话里面透露
出的非理性信息还是值得思考和商榷的。
  "……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增强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是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去年,我县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不足3000元,而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500多元,相差6500多元。要
缩小这个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后5-10年我县经
济发展的平均速度要达到1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县门
,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寻求发展……现在,东南沿海及南方发达地区已基本完
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形成了巨大的资本流,民间资本急剧膨胀,有大量资金
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内地转移。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抓住机遇就能乘
势而上,抓不住机遇路子就会越走越窄。"
  点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差距,并敢于承认差距,是一个政府领导应该有的
清醒认识;该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竟比全省相差6500元之多,要尽快缩小这种差
距,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外,似乎别无选择。但在现实中,有时这种强烈的差距感
很容易形成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招商引资的饥渴症",许多非理性的东西也可
能因此产生了。
   "……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切实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人民战争……首先必
须解放思想……要消除顾虑,克服怕字当头的思想。现在,乡镇和县直部门对走
出去招商引资,思想上还有种种顾虑。怕走出去引不来资金和项目,落埋怨;怕
别人把招商引资说成游山玩水;怕招商引资花了钱,出经济问题。这些顾虑都没
有必要。招商不可能百发百中,但只要走出去,就会有收获。把招商引资与游山
玩水联系起来,就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招商引资不可能不花钱,但只要花的正
确,县委会给你承担责任。"
  点评:据当地媒体报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目前该县有60%的机关干部
走出家门利用各种关系在外洽谈招商引资,该县领导也多次带队到上海、福建等
地进行团体招商。招商引资必须解放思想,但如果盲目出击, "大海捞针", 其
结果往往是 " 广种薄收",并且在现实中也不能排除许多人借招商引资出外游山
玩水。
  政府充当招商引资的主角,包揽招商引资的全过程,这实际上是政府在招商
引资中的角色错位,长此以往势必会增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成本,降低招商引
资的效益。因此,政府必须尽快地从招商引资的主角中退出来,实现由以政府为
招商引资主体向以企业为招商引资主体的转变,政府则充当"配角",着力整治好
区内的招商引资环境,栽好"梧桐树"。
  "……乡镇必须转变思想,把工作重心向招商引资转移,引导农民向二、三
产业转移。县直机关同样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不要认为招
商引资是企业的事、乡镇的事,与己无关。县直机关同样有任务。大家要有一种
观念:招商引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的事,是全民参与的事,人人都有任
务、有指标。"
  点评:据了解,该县确实对招商引资任务进行了层层细化,"人人都是招商
引资环境,个个都是招商引资主体"在这里被曲解成了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有
指标。重压之下会有成绩,也会有畸形,不知道会不会出现“老师招商,学生买
单”之类的闹剧?
  "……要树立"人人都是环境"的观念……我们出外与人家谈生意、见面时,千
万注意县形象。对外开放靠形象,招商引资靠优势,不光彩的事不要说,特别是
与外商接触时,与省、市直人员交流时,尤其要注意这个事情。"
  点评:这是不是叫"家丑不外扬"?倒过来想,这就是否认实事求是,企图掩
盖自己的劣势。这首先就对外地客商存在欺骗,没有了真诚,投资合作是否能够
顺利?
  "……要解决好政策问题……对来投资经商、办企业的客户,不限规模、不
限比例、不限形式,不论外资项目、内资项目,不论独资、合资、合作经营,只
要对我们有利,就在土地使用、经营条件、厂房租赁、税收征还等方面给予最大
的优惠……只要投资者在外地能够享受到的政策,我们这里都应该有,而且要比
外地更优惠,以增强政策的吸引力。"
  点评:想提醒的一句话是,拾到篮子里的未必都是菜。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
资中特别容易出现中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的倾向。如果"不限规模、不限比例、
不限形式",不进行详尽的可行性论证,往往会引进一些垃圾项目、夕阳工程,
贪一时之利而贻害子孙。
  现在许多地方单纯以不惜血本的政策优惠,“拚刺刀式”地抢夺有限的外资
,诸如减免税费、低价甚至免费供地、提供财政补贴、行政保护等等,搞成了优
惠竞赛。不可否认,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是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新
阶段的今天,无论从哪方面看,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谋求发展的思路实在是陷入
了一个误区。一者现在全国都是普惠制,优惠政策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
吸引力已大大减弱;另外,事实早已证明,优惠政策竞赛很不可取,不仅使国家
税收大量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形成了“招来凤凰
枯死树”的现象。而更重要的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是规范胜于优惠,制度重
于政策。 
  "……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县第一位的任务,作为发
展经济战略性措施来抓……县、乡都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推行70%工作法,即县、乡
要把70%的时间、70%的精力、70%的人员投入到招商引资中去,坚持不懈地抓招
商引资工作。"
  点评:重视把招商引资工作无可厚非,但发展地方经济当因地制宜,立足自
身优势,"县、乡要把70%的时间、70%的精力、70%的人员投入到招商引资中去"
,这种提法不足为训。不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管干部、职工 、工人、农
民,都一门心思去想着招商引资,机关不用上班了,企业不用生产了,田地不用
种植了,急功近利中未免还带点荒谬吧。
  "……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县委、县政府要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和
正副县级领导干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签订责任书,按照"一个目标,一把尺子
,一条鞭子,一块牌子"的要求,实行一票否决,落实责任,严格奖惩。"
  点评:据了解该县每个单位将任务指标进行了层层量化分解,一个具体的硬
梆梆的数字便是衡量一个单位,特别是衡量单位一把手招商引资政绩的唯一尺度
,升降荣辱在此一举。我们在此有理由怀疑,迫于压力,有些地方的主要领导急
于求成,"剜到篮子里就是菜",什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统抛在了脑后,甚至
可能会滋长"年初撒个谎,年底得个奖,年后提个长"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