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国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管理体制变革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一种以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城市化地区,使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共同构成内部相互关联、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即为大都市区。大都市区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经济载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将成为全球经济的节点,集中了全世界的指挥、管理和信息等上层建筑职能,将大量人力、信息资源等连结在全球系统,而对其周边的广大腹地来说,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其所在的区域乃至整个国家。不论就其规模还是吸引力来看,大都市区都将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掌握着经济发展的命脉,成为一国经济和政治创新的中心。可以说,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及城市全球化的当代,大都市区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宰,目前的城市时代实际就是大都市区时代,它将成为21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导趋势。
        大都市区的出现不仅使城市在地域空间形态以及规模上发生重组与变化,而且使资本、产业、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在城市地域形成新的规律化的流动与布局,使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和社区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对原有城市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的迅速扩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类似于西方国家大都市区的城市地域空间形态,因此,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管理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都市区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发展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大都市区的形成机理;        
         2、国外大都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3、我国大都市区管理体制创新。在依据大都市区发展机理要求及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都市区管理体制创新构想。
        尽管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大都市区化,但目前我国大都市区的系统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现有国内的研究都基本以介绍、总结国外的发展经验为主,大量的问题有待深化和系统化,笔者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对大都市区问题研究的足够重视,也提醒相关城市政府管理者能够重视中国目前的大都市区化现象,促进大都市区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