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2005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上,副部长张保庆大胆怒斥一些地方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没有人料到,这是竟是张副部长的“告别演出”。已经61岁的张保庆,已经到了中央规定的官员退休年龄。果然,10月28日,国务院免去张保庆教育部副部长职务。
张部长一番痛快淋漓的痛斥,给当今政坛吹来了一股清鲜的空气,让人在整天假大空的的恶浊氛围中感觉到无比的清爽。普天下的老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各地的要员们,特别是那些被点了名的政府高官自觉面子放不下,都拿出了一些积极行动。这次他的免职,让不少人心生疑虑。但事实上却是顺其自然的事,岁月不饶人。张保庆对记者说,反正我要退休了。只有退休了才敢说真话,不禁令人心生寒意。
有人说张保庆是个有良知的官员,然而,良知也会在社会压力的重压之下扭曲变形,甚至雪藏起来。作为上个世纪的良心,被鲁迅生生称着是位列为数不多的好作家之列的巴金,他在“文革”的时候也不敢说真话。他在《随想录》中写道,“我自己也把心藏起来藏得很深,只想怎样保全自己……我相信过假话,我传播过假话,我不曾跟假话作过斗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是一个人生的悲哀,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不少青年人刚刚走出社会时,一腔热血,敢于与一切社会的“恶”作斗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受人“指点”,或是碰壁吃了不少不谙世事的苦头后,“社会经验”不断积累起来。往日的锋芒渐渐消失殆尽。自己的正义和良知被一层厚厚的社会赋予的“茧”裹得紧紧的了。我们很难想象,张部长如果还是人在中年,他还会象这次一样振臂一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