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图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一、前期电子图书没能迅速火爆起来的原因

    2000年起,电子图书曾经被视为出版业的革命,并一度被众多出版商合IT企业所看好,但经过两三年的抄作,电子图书并没有象想像的那样迅速火爆起来。

    兼有成本低廉、海量存储、内容丰富、交互性强、检索便捷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图书为什么没能很快普及起来那?是什么因素妨碍了电子图书的发展?

    综观近几年电子图书发展的全局,可以看出,前期电子图书没有迅速火爆起来原因有以下三条:

    第一,前期的电子图书没有超越传统图书的阅读功能。前期做的电子书,读者还是要像读纸质图书那样来阅读电子书,电子书的检索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第二,电子书在阅读时需要借助于电子设备,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障碍。

    第三,前期电子图书的行销没有找到技术与内容的低成本结合点。前期的电子书通常是由专业公司来制作的,他们的优势是技术,但劣势是没有内容。

    二、近期具备了全文检索功能的电子图书获得了市场迅速认同

    1、亚马逊(Amazon.com)推出“书页检索”服务后,其电子图书销量大增并开始盈利。

    2003年10月末,亚马逊开始提供一种普通书店无法提供的服务“书页检索服务(Search Inside the Book)”----不止是针对传统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和书号这些简单的版权信息,而是针对全书的正文!

    举例来说,如果要找“火箭”这个词,那么就键入“火箭”——当然是英文才行,然后亚马逊的搜索引擎会迅速列出所能找到的所有正文中包括“火箭”的书单,选其中一本,进入一个摘录页面,通过它,就可以再看到该书中所有包含“火箭”的页面。 
         
    这项新服务有什么用呢?可能对流行小说的读者来说,它的效用不大,但对研究人员而言,其意义可能非比寻常,假若我要找的是有关“火箭固体燃料”的论述,不难想象,这一新功能会帮上大忙。

    亚马逊称,在上述图书书页搜索功能推出后的前5天里,可以搜索的图书销售额增长比不带这一功能的图书高出9%[1]。目前,亚马逊网上书店当中超过12万册图书可以方便用户搜索  [2] ,亚马逊网上书店的图书总数估计在数百万册左右。

    亚马逊在线书店当中那些可以让用户按照关键词搜索各页内容的图书销售速度已超过其他图书,而且更多的图书出版商正在对于推出方便用户搜索的图书表示出兴趣。  
     
    亚马逊北美公司负责图书、音乐以及视频内容销售的副总裁斯蒂夫-凯塞尔
(Steve  Kessel)表示,在注意到新的搜索功能大大刺激销售额增加之后,现在亚马逊正在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多可以搜索书页的图书。自从推出新的搜索服务之后,已经有37家出版商声称想把自己的图书也列入到亚马逊的可搜索图书书架上。”


    据悉,亚马逊还有意将此项服务扩展到歌词和电影脚本,以此卖出更多的CD唱片和DVD电影。  

    2、国内提供了检索功能的“皮书系列”社科文献数据库(SSDB)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在电子阅读和检索等技术出现之前,看书的时候发现某一段可能对研究有帮助,但到了想用的时候却不知道是在哪本书中看到的了。只好回过头去,一本本地找,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检索变得非常方便,需要什么信息马上可以找到。今天,国内“皮书系列”社科文献数据库(SSDB)也开始实现了这一功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皮书系列”社科文献数据库(SSDB)是数字出版领域内的一次新的尝试,也是eBook功能的一次创新。它是“图书”,更是“资讯”,是“图书”与“资讯”的有机结合,可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研究,使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搜索所需的资料信息[3]。它不仅仅可供阅读,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数据库光盘制作的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传统eBook不具备的检索与累加功能,不但可以对全文进行检索,而且新版图书的内容还可以自动加入到数据库中,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更新。

    “皮书系列”图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1997年开始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它由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报告组成,每年的岁末年初对每一年度中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皮书”是图书,更是非常珍贵实用的资讯。每册皮书都包括综合预测篇、政策分析篇、专题研究篇等,通过最新的数据和资料实证性地分析了本研究领域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书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观点可以说对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士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皮书有“经济社会的数量解析,数字时代的资讯引擎”之称。但是,“皮书”在使用形式方面却没有太大突破。如何提供既能阅读又方便读者使用的图书,使“皮书”作为一种社科文献出版物能够真正发挥其科学研究的价值,是SSDB开发者所关注的问题。SSDB的最大贡献就是使“皮书”变得容易使用了。

    由电子图书检索功能的添加和广受欢迎的客观情况可以看出,提供检索功能的电子图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电子图书的不同制作来源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电子图书的制作来源有4种途径:

    第一种是商业公司扫描现有的纸版图书生成电子“图”书,比如说超星电子图书(也有部分PDF格式的图书采用这样的方法制作,但一般属于非商业行为的复制);

    第二种是个人爱好者把现有的纸版图书经过扫描、识别或录入后,生成电子图书供爱好者共享,比如E书时空、北极星书库等都属于这类;

    第三种是以宣扬自己的主张或传播知识为目的、把自己的作品不先经过传统的出版,首先以电子图书的形式出现供人们分享,比如说Bruce   Eckle著名的Thinking    In系列首先就是做成电子图书供人们下载、后来才出版成纸版图书,再如网上流行过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的也是这样的套路;

    第四种是版权所有者或合法版权获得者利用出版过程中制版使用的电子文本制成电子图书,以商品或纸版图书附属品的形式对外发放,比如说China-Pub出售的电子图书、北大方正的Apabi电子图书、书附盘中的电子图书、独立的电子版培训教程等都属此列。
    从以上4种电子图书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图书最起码在现阶段对于传统的纸版图书还有非常强的依赖性——这样的情况恐怕还将持续一定的时间。

    扫描传统纸版图书的方式从技术上来说是最落后的,但是其商业模式是最成熟的——因为获得了大量传统纸版图书的版权,这样的商业活动首先是有法律的保护,同时因为图书的种类齐全,所以成为很多人、特别是研究者青睐的资料库[4]。一位搞学术的朋友跟我说过:他对超星电子图书又爱又恨——因为超星图书从视觉效果上来说的确很粗糙、又不能检索,但是超星的电子图书种类最齐全,很多以前出版的图书根本找不到其电子版,但是通常可以在超星图书馆找到。由于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的依赖关系,扫描传统纸版图书、以电子文件存储的这种方式还将有一段美好的日子。
                       
    第二种方式相比之下有些“小儿科”,因为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盗版行为,由于没有用于商业用途,所以版权所有者往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一旦被用于商业用途,比如说为自己的网站聚拢人气,版权所有者往往就不会听之任之了(比如某电子图书站点把某出版社的经管图书当作吸引访问者的法宝,遭到出版社的警告后灰头土脸地删除了这些图书,并正式致歉),也有的想通过在自制的电子图书中加载广告盈利,后来也因为其电子图书身份的不合法、最后无疾而终,这种途径在读者群当中类似于开放源代码般地受到欢迎,但其商业前景至今还很难看到。

    这种盗版行为,虽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但却对畅销书构成极大的威胁,也最难以有效控制。正如《中华读书报》在7月初所报道的那样,《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正式上市仅仅一小时后,其盗版的电子书已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与厚达876页的印刷版相比,盗版组织“发行”的这种网络版,只有1.8MB大,两张3.5英寸的软盘就能装下,且完全免费[5]。 对那些有经验的电子文件分享者而言,电子书的吸引力十分明显:相对大部分的音乐和影视文件,电子书的体积更小,因而易于下载。一张CD盘片上或手持电脑可以储存数百本电子书。

    最令出版商头疼的是文件分享软件的星火燎原之势。此类软件的鼻祖是Napster,大唱片商合力在美国法庭上扼杀了它之后,出现了更多与Napster功能类似的软件,如目前最流行的“电驴”(eDonkey)和“变态”(BT)。不需要登录到任何网站,只要你安装了这类软件,就可以从成千上万台别人的电脑中寻找你要的文件——音乐、电影、软件,以及电子书。盗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   
  
    为了看看盗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的情况,我专门用“电驴”在网上做了一番检索,结果有更令人惊奇的发现,除了原来我们报道过的供MS-Reader阅读器用的LIT格式之外,盗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现在还有TXT、PDF和RTF等多种格式,甚至,还有压缩过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的有声版。正式出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的有声书长达26个小时,灌录了23张CD,而通过文件分享软件的检索结果,可以看到,26张CD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压缩成MP3格式,最小的尺寸仅有162兆字节,不足一张CD容量的四分之一。        

    就图书盗版而言,过去的盗版者要投入很多人力和资金,用于印刷和地下发行,此外,还要冒坐牢的危险。但是,今天的电子盗版几乎不需要什么投入,电脑和扫描仪如此普及,软件可到网上免费下载,没有发行费用,一个人就可以全部完成。最后,把你弄好的电子文档上传到网络,或者放在自己电脑的共享目录里就行了。 

    由于没有具体的网站可以起诉,查封,法律武器面对这类盗版往往无能为力,每一个文件分享软件的用户,都可能是盗版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过去,他们的兴趣主要是音乐、电影和软件,现在,他们开始喜欢读电子书了。
 
    第三种途径脱离了传统的出版,可能成为未来电子图书一个重要的支柱来源,从史蒂芬·金《骑弹飞行》的热销可以依稀看到未来电子图书美妙的商业前景,但是这样的方式多数情况下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出版体系作为支撑,所以在编辑、校对、版式设计等环节上还不足以和传统的出版相抗衡——《骑弹飞行》之所以热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商对于它的支持,从国外获奖的电子图书基本上都是传统纸版图书衍生品这个事实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传统出版体系的存在有其必然的道理;    
                    
    第四种来源应该说其出版体系是最健全的,无论是出版社利用制版过程中的电子文本制作电子图书还是购买版权制作电子图书,其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出版体系在做支撑,所以具有先天的体系优势,电子图书的种类多并且在市场上被接受的程度也很高,其市场前景应该说是最好的,但是这种先天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吃老本”的现象,这类电子图书基本上是“打印到屏幕”的纸版图书,这也阻碍了它往更高层次的发展——因为无论什么图书,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如果电子图书和传统的纸版图书以文字呈现来竞争,电子图书不具有足以影响整个市场的优势——毕竟电子图书的阅读需要依赖使用起来当前还不如纸的电子设备,而电子设备能够给电子图书带来的优势却没有发挥出来:比如说多媒体的功能(在美国很多书都配有磁带,读者可以开车的时候“听书”、停车的时候看书)、检索的功能、便于管理的功能等等。

    四、微软出品的MELL(微软企业学习图书馆)为我们展现了电子图书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套微软出品的MELL(Microsoft Enterprise Learning       Library,微软企业学习图书馆),它让我看到了第四种电子图书来源更广阔的商业前景。MELL实际上是MS    Press(微软出版社)传统纸版图书的一个升华版本,它以MS     Press的出版机构为依托,将其出版物的电子文本(我们都知道MS    Press很多书都赠送有.chm格式电子文本的光盘)内容移植到MELL中,同时利用微软自己开发的搜索引擎加入了强大的检索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把电子图书的功能更提高了一步:它将这种电子图书变成了一个可操作的“实验室”,比如说讲授Office操作的部分,读者可以不需要安装MS     Office软件就能够一边看电子图书一边按照书中的操作指示进行模拟演练和互动练习,连电子图书的界面都不需要离开——这是任何传统的纸版图书所不可想象的。同时,MELL不需要额外安装阅读软件,有一个微软的网络浏览器(我没有测试过其他浏览器的使用效果,按照常理推测因为微软浏览器中有很多专用的技术如Jscript、VBScript等,可能在其他的浏览器中不能发挥全部的功能)就足矣,并且可以实现跨平台的使用。当然,如果你喜欢“听书”,通过很容易得到的TTS(Text   to     Speech,文本到语音)引擎就可以把它给朗读出来[6]。MELL的商业模式更是令人赞叹,它明确定位在“让技术发挥实效”,“在今天竞争的市场上,软件训练是智能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帮助雇员快速形成软件技能以提高产出,实现软件投资价值的最大化”,以MS   Press“有深度的、可靠的”内容作为依托,给企业的软件技能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节省资金的途径。MELL在这样的市场定位下,把众多的图书打包在一起分成“桌面用户版”、“IT专业人士版”、“开发者版”,针对企业进行销售。其卓越的产品质量、明确的市场定位、清晰的商业策略,让我们看到:原来电子图书还可以这样!MELL的几个成功故事还不能完全反映其市场成果,更多关于MELL的业绩我现在也没有得到,但是这样的电子图书没有理由不获得市场的成功。 
                       
    MELL是一种有市场前景的电子图书,但也只是一种而已。电子图书的制作没有历史的经验给我们参考,谁能想到最前沿谁就有可能走在最前沿,也许采用“打印到屏幕”的方式凭着老本也可以吃一段时间,但是竞争的市场不会给原地踏步者一个关于永远的承诺,不进步就一定会后退。 

    五、国内外电子图书的发展趋势显示出电子图书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200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接触电子图书、接触数字图书馆、接触电子阅读(eReading)。据开放电子图书论坛(OeBF)2003年5月发布的最新的《电子图书消费者调查》显示:对于电子图书,82%的被调查者称“熟悉eBook这个字眼”,61%曾经阅读过电子图书中的文章,31%在电脑上看过电子图书、15%购买过电子图书。61%的被调查者同意在将来愿意读电子图书,62%说他们将从他们的图书馆中阅读电子图书,61%说电子图书应该和纸介质图书等同定价,70%认为如果电子图书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阅读的话,他们将购买电子图书[7]。 

    2003年6月12日美国出版行业协会(AAP)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4月份电子图书的销售额增长了268.3%、达到90万美元[8]。初生的电子图书行业发展迅猛,然而它和AAP国内销售报告中其他图书种类销售额相比还较小。     电子图书作为一只新生力量,表现出了不凡的市场生命力,成为该月美国图书市场上增长势头最猛的一支新军。

    2003年年7月,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教学参考书项目选定方正电子为唯一指定的合作伙伴,截至2003年10月底,首批4000种教参电子书已经问世[9],2003年底,数量将增加到近万种。按照项目规划,到2005年,该项目将建成藏书量超过5万册,涵盖我国高等教育文理工医农林各学科的权威教材、教参电子图书库。

    目前,方正Apabi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00万人,再加上未注册的读者群,已经不下250万人[10]。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日阅读量已达到2000万页,注册用户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增加[11]。至目前,电子图书已被读者下载阅读达100万册次[12]。已有300家图书馆正在应用方正Apabi建设数字图书馆[13],500家图书馆以把电子图书作为核心电子资源之一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14]。全国现有566家出版社中,已有300家与方正电子合作电子图书出版,已推出了50000种电子图书[15]。以作者、出版社、图书馆、网上书店、硬件厂商、读者以及作为核心技术提供商--方正电子为纽带的电子图书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相信国内的电子图书,在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等的推动下,各行各业及众多的读者都将会从电子图书的繁荣里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康慨.谁爱亚马逊的搜索服务[N].中华读书报,2003.11.19.21版
    [2]  陈立荣.书页搜索功能刺激亚马逊图书销售 . WWW.21CBI.COM,  2003.11.7   中国书业联盟
    [3]  [11]  [13]  [15]  吴澍.eBook嬗变书籍功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4.3.1.B13版
    [4]  [6]  陆杰.电子图书:不同来源的不同“钱”景[N].中华读书报,2003.7.6
    [5]  康慨.《哈利.波特》:电子书盗版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3.8.6
    [7]  杜若岩编译.电子图书消费者调查摘要[N].中华读书报,2003.6.4
    [8]  杜若岩.子图书销售逆市上扬[N].中华读书报,2003.7.2
    [9]  [10]  赵海军.250万读者,eBook广泛应用各行业[N].中国计算机报,2003.12.22.B9版
    [12]  [14]  周劲.探索互联网第二波[N].中国计算机报,2004.3.B15版    附:本文发表于2004年第6期《图书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