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住宅市场五大特征


由市地房局和秋交会组委会主持、立业·恒正工作室编写的“住宅需求调查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根据对2002年秋交会的调查,提出了我市住宅的五大需求。   一、渝中半岛退出“热选区域”前三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就消费者选择意愿而言,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基本处于同一竞争层面,但与去年需求特征相比,南岸区房地产市场区域选择比重明显提升,达到19.2个百分点,较去年增长7.5个百分点。渝中区选择比重则大副下降16.2个百分点。渝北区则显示出较强的投资吸引力,欲在该区域购房的消费者有16.1%属投资行为。北部新城在经过几年的火爆开发以后,市场热点的维系和购房者选择项目如何在短期内增加是消费者关注较多的话题,而渝中半岛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消费者逐步萌生理智的购房判断,“半岛”在人们印象中更多的成为一种依恋。   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目前房地产市场板块竞争能力具有不稳定性,呈现多头竞争的态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板块的规划与建设发展的积极变化使消费者选择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   二、购房消费能力上升   调查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消费人群对房屋价格的接受程度有较大提高。目前居民可接受的住宅单价选择比重最大的为每平方米1300—1500元,占24.6%。与上年相比,单价每平方米1300元以上的选择比重平均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单价每平方米1500—1800元的选择比重上升了3.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消费者可接受月供款、物管费均有所提高,月供款800—1000元的选择比重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物管费每月每平方米0.5—1.0元的选择比重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信心指数的上扬和对良好住宅环境的追求。   特征三、 大户型住宅需求比重有所上升   70—130平方米的三居室仍是市场需求的主流,90—110平方米的住宅需求比重增长3.1个百分点,四居室的大户型需求比重也略有上升,小户型市场需求则有一定的缩减。   调查结果还表明,作为需求主流,面积15—18平方米的卧室需求比重上升6.5个百分点,三卫以上的选择比重则上升3.8个百分点。说明消费者对起居面积及户型的选择更偏向于宽敞舒适。   特征四、平层错层“平分秋色”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激烈竞争使产品在短时间内同质化,如今错层已不是一个可以支撑项目热销的强力卖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错层结构住宅仍然对消费者保持了较高的吸引力,39.6%的被调查者选择错层,平层的选择比重为44.3%,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平层与错层在市场占据了总体需求的83.9个百分点。跃层与别墅占据了市场的较小部分,分别为14.8%和1.4%。   特征五、交通、采光、花园成焦点   与上年同期相区别,交通因素取代价格因素成为购房者的第一决定因素,选择比重占24.1%,超过价格因素3.7个百分点。对住宅设计的关注因素中,采光因素也取代质量因素位居第一,选择比重占22.4%,高出质量因素6个百分点。环境设施中的花园则取代了便民店排名第一关注因素。可见,价格、质量等传统因素逐渐退居其位,消费者更为关注居住环境的方便和舒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