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 和 “炒股”
LD-invest 魁星
“如果你不能持有该公司的股票达至少五年之久,那就五分钟都不要拥有” ,在阅读新浪转载的<巴菲特的故事>的时候,耳边不由地回响着我的投资学教授Mark Hirsche多次在课堂上重复的巴菲特的这句名言。
谈何容易!
我不敢说国内没有机构持有一支股票达数年之久,但我敢断言很少有机构有意识地认真地以这种方式进行投资。
这种投资方式就是价值投资!
尽管价值投资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被吵得飞上了天,尽管各基金组织和其它机构投资者们也积极地自觉地做了价值投资的吹鼓手,尽管巴菲特被中国的散户们虔诚贴在了自己的心灶前,价值投资仍然还像是雾里看花,令人摸不着头脑。
唯一可以明确的事实是: 在新浪的“巴菲特的故事” 还没有讲完的时候,价值投资却像要灰飞烟灭了。
难道洋难为中用吗?
非也!
洋道理在土市场上没有得到正确的贯彻,土市场不具备洋道理健康生长的营养,或许是价值投资在中国的陷阱。
洋道理没错,但有人却仅捡得皮毛,或故意略其精髓。请看,国人往往把在二级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们的交易行为称为“炒股”。股是炒起来的,然而人们却往往忘记了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炒股如做饭,火不可 过大,锅不可过热,否则,饭容易烧糊,菜容易烤焦。股票也需要文火慢炖,让股票的内在价值在时间的考验下慢慢体现出来。在价值投资的概念风靡时,各种基金应政策之运而生。笔者大呼,中国的证券债券市场得天时,据地利,可为,可以为。然而当大家都一窝”疯“地奔向中国的”蓝筹股” 时,天时地利人和的人却不和了。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人为地炒高了,高的有些离了价值的谱。比较一下市盈率,我们不难发现大陆市场的股价普遍偏高。再加上这么炒作,天价也就出现了,所以一旦基本层面稍有变动,或者一旦政策略有风吹草动,减仓或清仓便是必然之举。前一段的各大基金的重仓股,如汽车,通信等蓝筹股便带动大盘飞流直下。剩下欲哭无泪的多是我们这些信息沟不通,风向认不准为逐蝇头之利而辛劳的散户了。君不见南方证券弹指间获利千万,君不闻基金换手率一年竟十次之巨(国外基金的平均换手率只有70%至80%)。然而各基金“抬起的轿子”实在是有些太高,免不了也砸了机构们的脚。据6月25日公布的最新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日报表显示:68只开放式基金(不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中,单位净值跌破1元的已达44只。试想,若是长期价值投资,必不会被一城一地之失守吓破了胆。今日的失地明天或许就会重新夺取,吾何惧哉!若是短线操作,当然说过的话是当不得真的。见风不妙,溜之大吉,倒也可以理解。若风头赶个正劲,赚个满钵满盆,然后抽身而走,也未不可。我说,短线之利可得,但却非理智的机构投资者所为。根据西方的研究成果,短线的操作业绩在扣除交易等费用后并不比长线投资优秀。而随短线操作而来的风险却是长线投资所不具的。因此,笔者很是赞同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 波段操作是基金获利的主要手段;基金在市场上不外乎是炒一个“概念”扔一个“概念”,然后再去创造下一个炒作的“概念”。换言之,我们不是在投资,而是在“炒股票”。
当然,我们“炒股票”也有其理由,制度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整,也就是说,我们的证券债券市场营养不足,故产出也不良。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同股不同价,行政干预企业行为,无卖空机制,信息与信息披露违规严重,无严格监管处罚措施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的惨淡局面:企业业绩不能与市场价格密切挂钩,股民投资信心降至冰点。不难理解,如果做多的机构太多而使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过多时,卖空机制或许有助于使股票价格回归合理。如果信息的披露能更公平,违规者给罚个倾家荡产,或许违规操作的案例会少许多,德隆事件也许不会把整个大盘拖入泥沼,基金经理们也才有底气放长线,钓大鱼。说到这儿,不免想起了安然公司和那个慈母模样的玛莎. 斯图尔特来。SEC的铁面让任何一家敢于胡作非为的企业或个人彻底完蛋。一个公司或个人的信用一旦完结,便永无生存之地了。然而在中国,种种原因使我们的制度无法完善,股市运作和监管便也多有缝隙可钻了。无缝可钻的散户或企求平稳回报的人们便想到了外国市场。于是,大量的外汇流到了国外。一旦QDII之门打开,资金外流速度会随之加快。届时政府若想控制,恐怕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与其堵,倒不如疏,或许后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一种智者哲学。形似简单,行却异常艰难。回想网络泡沫经济下的巴菲特,其抵御超高回报的坚定之心,有几人能比。唯有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坚拒短线一时小利,才可以赢得持久的胜利。
如何赢得投资这场持久战,巴菲特是按照如下的原则进行操作的:
1. 投资者必须全面彻底了解他的投资目标公司;
2. 投资于未来现金流确定的企业可以规避风险;
3. 仅投资于能给您带来高于市场会报率的企业;
4. 集中精力于股票价值,而非股票价格;
5. 忽略短线操作效应;
6. 如果迭倒了,就再爬起来。
试问,我们的基金经理们能做到这些吗?很难! 当然,我们的投资者也并没有要求年20%以上的会报率。只要他们能获得高于存款利息的回报,也就心满意足了。
巴菲特讲, “市场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是投票机器,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则是杆秤” 。那就用市场这杆秤来称一称我们的基金投资吧。
“价值投资” 和 “炒股”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