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云密布,美国"倒萨"战争一触即发。伊拉克的危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在思索这场战争究竟原因何在?尽管战火尚未燃起,人们已在考虑这场战争将对未来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战争是政治继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尽管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罗列出美国"倒萨"的原因,但导致这场美国置包括其传统盟国在内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反战声音而不顾,一意孤行、非打不可的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的。这场看似实力对比极其悬殊的战争,对于伊拉克和萨达姆当然是生死攸关的。而这场战争对于美国、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新经济、旧经济:现在究竟是什么经济
假如就美国"倒萨"的原因做一次民意调查,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为美国的经济动机是为了石油。不少反战人士干脆称这是一场肮脏的石油战争,呼吁美国不要为石油流血。
然而问题是石油对于美国和美国经济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在90年代不少人曾经认为,石油对于当代世界经济已经无足轻重了,它只是穷途末路的"旧经济"时代的象征物。前几年所谓"新经济"被喊得最响的时候,众多的经济评论都在喋喋不休地说: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的技术基础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电脑、信息及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以往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甚至消除了经济周期。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新的生产方式已经将人类带入了永久性持续增长的黄金年代,即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应地,人类经济活动传统基础,如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基础加工业等等已经过时,日益变得无足轻重。
这种观点甚至在四、五年前还十分流行,但随着近两年"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很多人不得不改变了看法。我对"新经济"的一贯的基本看法是:新经济概念所反映的人们对经济永久性持续增长的期待与乐观的情绪要大于事实。我并不否认以IT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当代经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并不能证明新经济像它的许多鼓吹者所期待和描述的那样--改变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改变了经济行为方式,消除了经济周期等等。构成所谓"新经济"基础的IT技术尚没有给整个经济活动带来诸如电力出现所引发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只能说"新经济"是当代经济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经济的新基础,整体经济的性质、形态和运动规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变革即使发生,也要在将来而非现在。两年前,我发表过的两篇文章《石油考验新经济》 、《新经济的冬天即将来临》中对此观点有过较详细的分析阐述,不再赘述。
发生2000年以来的新经济泡沫破灭的事实,基本平息了关于新经济性质、作用的争论。美国及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周期性的衰退出现的重要原因有两个,即新经济的退潮和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上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传统因素和新因素的一涨一落,显示出了当代经济的性质及规律尚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可谓:"水落而油出" 。
日本经济学家堺屋太一曾经告戒过过于乐观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经历的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基础是石油,是这种廉价的、高效的、易携带的能源广泛使用带来了工业化时代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仍处于石油时代,20世纪乃至当前的人类文明就其物质基础而言仍然属于石油文明。在整个经济史上我们还没有看到比石油更具有广泛意义和重要性的东西。
全球化带来了财富效应
对于石油等传统经济因素在当代经济中重要性的认识,还应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否则就很容易得出石油等传统因素作用下降的印象。比如,人们指出:现在与20世纪70年代比,在工业生产中欧洲的石油消耗减少了40%,美国、日本减少了50%,对石油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单看这些数据是没错的。但这种看法有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缺乏全球视野。人们总把经济全球化挂在嘴上,可常常是到了具体分析经济现象时,就失去了这个重要的视角。欧、美、日的石油等资源消耗相对降低了,绝对量可没低,美国至今消耗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开采出的石油。更不要忘了,欧、美、日,特别是美国自80年代以来其实物经济一直在下降,也就是它生产的工业产业、它生产的大多数物质产品在绝对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美国的"夕阳工业" 、日本经济的"空心化" 。这些国家所需要的消耗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费品是在全球性的资本、生产、贸易大循环中得来的。看看西方国家的超级市场里有多少商品是"Made in China"就可以想见这个问题了。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表面上对基础能源和资源的依赖少了,但实际上资源在全局和总量对当代世界经济的作用并没有降低。现在与70年代比,世界石油消费在总量增加了40%,亚洲更是翻了一倍多。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工厂" ,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就更是自不待言。
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对世界初级产品的价格起着重要制约作用。而使世界初级产品市场和普通消费品保持低价格,对于依赖全球经济,特别是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消费品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其意义显而易见。
以美国经济为例,美国宏观经济指标中有三个大大的赤字,一是国际贸易逆差,2002年已达到4352亿美元,再创新高;二是内外债务,美国80年代后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债务国;三是布什政府的财政赤字。此外,美国的储蓄率也很低,去年储蓄增长率也一度出现赤字。试想这些赤字若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恐怕经济早就应声而倒了。而美国居然能岿然不动,居然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原因何在?这只能从全球化的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包括石油在内的大量廉价资源和商品的进入,美国的汽油比可口可乐还便宜,美国用"垃圾价格"从中国和东南亚进口从头到脚、从客厅到厨房的服装、鞋帽和各种日用品。
二是美元作为核心货币的强势地位为美国经济带来的收益。美元是最主要的世界货币,60%的美元现钞是在美国以外流动或储存的,国际石油交易基本上是以美元结算的。美国的巨大的"铸币税"收益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强势形象使大量货币资本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推高了美国的股市和债市,进而给国内经济带来"财富效应" ,美国经济及美国人自是受益非浅。
经济泡沫破灭造成了危机
如果战后维持美国经济乃至西方经济的这种资本、资源、财富的国际大循环能够一直存在,那么这个世界也许还是能大致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应当说,和平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球化条件下的一种历史现象。但是,这种循环终于在90年代后期出现了问题。先是新经济的泡沫破灭了,进而美国自90年代初节节上升的金融扩张带来的虚拟资本市场的泡沫也破灭了!没有赢利模式"网络新经济"在2001年终于出了问题,没有实物经济支撑的金融扩张终于萎缩了。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美国股市所达到的历史最高点一路跌下来,现在已跌去了30%左右,接近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总之,新世纪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说明了上个世纪末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是有偏差的,过于乐观了。人们夸大了新技术的作用,而实际上即使是人类的当代经济活动还远没有脱离资源的束缚,石油依然是最重要战略资源,对于经济活动依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扼住世界经济的咽喉
"水落而油出" ,所谓"水落"我是指新经济泡沫破灭了。扬汤不能止沸,釜底就更不能抽薪了!新经济泡沫破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实质性的因素就显露了出来,即传统的资源等因素就不能再出问题了,美国必须扼住世界经济的要害。在全球化时代,控制住世界经济,才有美国的好日子。目前的这场伊拉克危机便凸显了由经济困境带来的政治后果。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历史场景中常常出现的这种因果关系再一次浮现于世人面前。
目前的这场伊拉克危机中包含着美国的三个相互联系着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一是,布什政府这次一定要彻底解决伊拉克问题;二是,美国要单独解决伊拉克问题;三是,美国要长期占据伊拉克。
所谓"彻底解决"就是"倒萨" ,即推翻伊拉克现政权。这是美国的首要目的,十分坚定,而且美国要不惜代价以战争完成这一目标。从目前情况看,除非萨达姆政权自我瓦解,否则战争无法避免。
美国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出独断专行的风格,尤其值得注意。这与美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的行为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1991年和1999年,美国更多的是要通过联合国和联合尽可能多的盟国一起干。这样做,一方面使美国的行动更具合法性,使之师出有名。另一方面,联合更多的盟国,减轻美国的负担。如海湾战争中美国出枪出人,而让沙特阿拉伯和日本出钱,替美国埋单。这次就不同了,美国从一开始就咄咄逼人地表现出单干的架势,后来的英国的劝说下,走了走联合国的形式,以使其战争具有合法的色彩,搞得更好看一点。但现在的事态很明显,不管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态度、决议如何,美国都要坚决解决伊拉克问题,推翻萨达姆政权。尽管美国的重要盟国,法国、德国等坚决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动武,德国总理施罗德甚至说:如果没有联合国授权,美国动武就违反成立联合国的基本原则,即不能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美国也是置若罔闻的。
美国为什么如此一意孤行?这就要看它的第三个意图了,这就是独占伊拉克。也就是说,美国要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独享在伊拉克所获得的利益。从目前与美国有所谓的"特殊关系"的英国紧追美国政策,和法、德等被美国高官蔑称为"老欧洲"国家的反对态度上,不难看出目前事态的这种趋势。
美国独占伊拉克利益,意味着假定美国较快地推翻伊拉克政权,美国会在一定阶段内实施军事占领和军事管制,然后扶植代理人接管政权。这个进程的速度要视情况而定。但不管是直接的军管还是代理人政权,美国肯定都是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最大受益者。具体的攫取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方式可能会有三种:战争赔款,美国控制的国际机构托管,美国扶植的代理人政权的特许经营。具体采取哪种形式,也要视当时伊拉克的形势而定,但美国由此可以从石油储量占世界第二位的伊拉克获得源源不断的廉价石油是确定无疑的。
一旦如现在预计地美国顺利"倒萨" ,美国对这个中东地区重要的资源和战略要地的控制,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以石油为武器推行世界霸权
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占有伊拉克丰富而廉价的石油资源后,会使美国掌握左右世界经济重要手段。
石油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历来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尽管如此,世界石油市场基本上还是统一的。正因如此,美国作为最大石油消费国一直致力于保持石油市场价格的低廉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工业化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是有利于的。这就是我国部分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美国经济霸权及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因。然而,一旦美国采取类似老殖民主义的手段独占伊拉克石油资源之后,这样的格局恐怕就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
一旦美国占有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后,至少从理论上讲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世界石油市场的分裂,即双重价格机制的出现。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市场上,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因石油价格涨落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但如果美国以战争赔款等形式从伊拉克获得源源不断的廉价石油以后,这样的局面就改变了,美国可以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动中"独善其身" !进而言之,如果说在目前的格局下,石油还不能成为美国控制世界以及它国经济的武器的话,那么伊拉克的石油可以使美国获得控制世界和它国经济咽喉的致命武器。也就是说,美国一旦具有独立而特殊的石油来源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机制就会发生分裂,进而美国就可以以政治目的操控石油价格,形成"政治价格" ,即以石油价格为武器,打击别国经济、要挟别国,以控制整个世界经济,从中渔利。比如说,美国推动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就足以使严重依赖石油外汇的俄罗斯经济受损;假如美国要遏制中国、制裁中国,推动石油价格上涨,也足以对中国出口加工型的经济受到致命的伤害。不应忘记,在"冷战"时期,美国就曾以操控石油价格为武器对付过苏联。海湾战争后,世界石油价格一度跌到10美元1桶,美国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倒萨"战争考验中国
当然,这种控制世界经济,抑制竞争对手的"政治价格"机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推演之中。然而,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中国,的确不能忽视日益临近的"倒萨"战争以及战争可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广泛响应,全面实现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我们知道实现小康是需要有条件的。在全球化时代,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要实现小康,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跨度发展,是要有国际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后起国家的发展都要受到先发展的经济政治强势国家的制约,后起国家的发展都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后起国家的成功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即将到来美国"倒萨"战争,在考验着伊拉克,考验着世界,也在考验着中国。
战争是政治继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尽管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罗列出美国"倒萨"的原因,但导致这场美国置包括其传统盟国在内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反战声音而不顾,一意孤行、非打不可的战争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的。这场看似实力对比极其悬殊的战争,对于伊拉克和萨达姆当然是生死攸关的。而这场战争对于美国、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新经济、旧经济:现在究竟是什么经济
假如就美国"倒萨"的原因做一次民意调查,我想绝大多数人会认为美国的经济动机是为了石油。不少反战人士干脆称这是一场肮脏的石油战争,呼吁美国不要为石油流血。
然而问题是石油对于美国和美国经济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在90年代不少人曾经认为,石油对于当代世界经济已经无足轻重了,它只是穷途末路的"旧经济"时代的象征物。前几年所谓"新经济"被喊得最响的时候,众多的经济评论都在喋喋不休地说: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现代经济的技术基础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电脑、信息及网络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以往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甚至消除了经济周期。在新的技术基础之上,新的生产方式已经将人类带入了永久性持续增长的黄金年代,即新经济或曰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应地,人类经济活动传统基础,如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基础加工业等等已经过时,日益变得无足轻重。
这种观点甚至在四、五年前还十分流行,但随着近两年"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很多人不得不改变了看法。我对"新经济"的一贯的基本看法是:新经济概念所反映的人们对经济永久性持续增长的期待与乐观的情绪要大于事实。我并不否认以IT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当代经济注入了新的因素。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并不能证明新经济像它的许多鼓吹者所期待和描述的那样--改变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改变了经济行为方式,消除了经济周期等等。构成所谓"新经济"基础的IT技术尚没有给整个经济活动带来诸如电力出现所引发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只能说"新经济"是当代经济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经济的新基础,整体经济的性质、形态和运动规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变革即使发生,也要在将来而非现在。两年前,我发表过的两篇文章《石油考验新经济》 、《新经济的冬天即将来临》中对此观点有过较详细的分析阐述,不再赘述。
发生2000年以来的新经济泡沫破灭的事实,基本平息了关于新经济性质、作用的争论。美国及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周期性的衰退出现的重要原因有两个,即新经济的退潮和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上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传统因素和新因素的一涨一落,显示出了当代经济的性质及规律尚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可谓:"水落而油出" 。
日本经济学家堺屋太一曾经告戒过过于乐观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经历的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基础是石油,是这种廉价的、高效的、易携带的能源广泛使用带来了工业化时代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仍处于石油时代,20世纪乃至当前的人类文明就其物质基础而言仍然属于石油文明。在整个经济史上我们还没有看到比石油更具有广泛意义和重要性的东西。
全球化带来了财富效应
对于石油等传统经济因素在当代经济中重要性的认识,还应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否则就很容易得出石油等传统因素作用下降的印象。比如,人们指出:现在与20世纪70年代比,在工业生产中欧洲的石油消耗减少了40%,美国、日本减少了50%,对石油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单看这些数据是没错的。但这种看法有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缺乏全球视野。人们总把经济全球化挂在嘴上,可常常是到了具体分析经济现象时,就失去了这个重要的视角。欧、美、日的石油等资源消耗相对降低了,绝对量可没低,美国至今消耗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开采出的石油。更不要忘了,欧、美、日,特别是美国自80年代以来其实物经济一直在下降,也就是它生产的工业产业、它生产的大多数物质产品在绝对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美国的"夕阳工业" 、日本经济的"空心化" 。这些国家所需要的消耗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费品是在全球性的资本、生产、贸易大循环中得来的。看看西方国家的超级市场里有多少商品是"Made in China"就可以想见这个问题了。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表面上对基础能源和资源的依赖少了,但实际上资源在全局和总量对当代世界经济的作用并没有降低。现在与70年代比,世界石油消费在总量增加了40%,亚洲更是翻了一倍多。中国作为新兴的"世界工厂" ,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就更是自不待言。
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对世界初级产品的价格起着重要制约作用。而使世界初级产品市场和普通消费品保持低价格,对于依赖全球经济,特别是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消费品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其意义显而易见。
以美国经济为例,美国宏观经济指标中有三个大大的赤字,一是国际贸易逆差,2002年已达到4352亿美元,再创新高;二是内外债务,美国80年代后一直是世界上最大债务国;三是布什政府的财政赤字。此外,美国的储蓄率也很低,去年储蓄增长率也一度出现赤字。试想这些赤字若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恐怕经济早就应声而倒了。而美国居然能岿然不动,居然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原因何在?这只能从全球化的角度解释,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包括石油在内的大量廉价资源和商品的进入,美国的汽油比可口可乐还便宜,美国用"垃圾价格"从中国和东南亚进口从头到脚、从客厅到厨房的服装、鞋帽和各种日用品。
二是美元作为核心货币的强势地位为美国经济带来的收益。美元是最主要的世界货币,60%的美元现钞是在美国以外流动或储存的,国际石油交易基本上是以美元结算的。美国的巨大的"铸币税"收益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强势形象使大量货币资本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推高了美国的股市和债市,进而给国内经济带来"财富效应" ,美国经济及美国人自是受益非浅。
经济泡沫破灭造成了危机
如果战后维持美国经济乃至西方经济的这种资本、资源、财富的国际大循环能够一直存在,那么这个世界也许还是能大致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应当说,和平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球化条件下的一种历史现象。但是,这种循环终于在90年代后期出现了问题。先是新经济的泡沫破灭了,进而美国自90年代初节节上升的金融扩张带来的虚拟资本市场的泡沫也破灭了!没有赢利模式"网络新经济"在2001年终于出了问题,没有实物经济支撑的金融扩张终于萎缩了。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美国股市所达到的历史最高点一路跌下来,现在已跌去了30%左右,接近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总之,新世纪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说明了上个世纪末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是有偏差的,过于乐观了。人们夸大了新技术的作用,而实际上即使是人类的当代经济活动还远没有脱离资源的束缚,石油依然是最重要战略资源,对于经济活动依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扼住世界经济的咽喉
"水落而油出" ,所谓"水落"我是指新经济泡沫破灭了。扬汤不能止沸,釜底就更不能抽薪了!新经济泡沫破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实质性的因素就显露了出来,即传统的资源等因素就不能再出问题了,美国必须扼住世界经济的要害。在全球化时代,控制住世界经济,才有美国的好日子。目前的这场伊拉克危机便凸显了由经济困境带来的政治后果。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历史场景中常常出现的这种因果关系再一次浮现于世人面前。
目前的这场伊拉克危机中包含着美国的三个相互联系着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一是,布什政府这次一定要彻底解决伊拉克问题;二是,美国要单独解决伊拉克问题;三是,美国要长期占据伊拉克。
所谓"彻底解决"就是"倒萨" ,即推翻伊拉克现政权。这是美国的首要目的,十分坚定,而且美国要不惜代价以战争完成这一目标。从目前情况看,除非萨达姆政权自我瓦解,否则战争无法避免。
美国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出独断专行的风格,尤其值得注意。这与美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的行为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1991年和1999年,美国更多的是要通过联合国和联合尽可能多的盟国一起干。这样做,一方面使美国的行动更具合法性,使之师出有名。另一方面,联合更多的盟国,减轻美国的负担。如海湾战争中美国出枪出人,而让沙特阿拉伯和日本出钱,替美国埋单。这次就不同了,美国从一开始就咄咄逼人地表现出单干的架势,后来的英国的劝说下,走了走联合国的形式,以使其战争具有合法的色彩,搞得更好看一点。但现在的事态很明显,不管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态度、决议如何,美国都要坚决解决伊拉克问题,推翻萨达姆政权。尽管美国的重要盟国,法国、德国等坚决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伊动武,德国总理施罗德甚至说:如果没有联合国授权,美国动武就违反成立联合国的基本原则,即不能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美国也是置若罔闻的。
美国为什么如此一意孤行?这就要看它的第三个意图了,这就是独占伊拉克。也就是说,美国要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独享在伊拉克所获得的利益。从目前与美国有所谓的"特殊关系"的英国紧追美国政策,和法、德等被美国高官蔑称为"老欧洲"国家的反对态度上,不难看出目前事态的这种趋势。
美国独占伊拉克利益,意味着假定美国较快地推翻伊拉克政权,美国会在一定阶段内实施军事占领和军事管制,然后扶植代理人接管政权。这个进程的速度要视情况而定。但不管是直接的军管还是代理人政权,美国肯定都是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最大受益者。具体的攫取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方式可能会有三种:战争赔款,美国控制的国际机构托管,美国扶植的代理人政权的特许经营。具体采取哪种形式,也要视当时伊拉克的形势而定,但美国由此可以从石油储量占世界第二位的伊拉克获得源源不断的廉价石油是确定无疑的。
一旦如现在预计地美国顺利"倒萨" ,美国对这个中东地区重要的资源和战略要地的控制,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甚至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以石油为武器推行世界霸权
从经济方面看,美国占有伊拉克丰富而廉价的石油资源后,会使美国掌握左右世界经济重要手段。
石油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它历来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尽管如此,世界石油市场基本上还是统一的。正因如此,美国作为最大石油消费国一直致力于保持石油市场价格的低廉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工业化国家,以及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是有利于的。这就是我国部分学者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美国经济霸权及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因。然而,一旦美国采取类似老殖民主义的手段独占伊拉克石油资源之后,这样的格局恐怕就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
一旦美国占有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后,至少从理论上讲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世界石油市场的分裂,即双重价格机制的出现。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市场上,美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因石油价格涨落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但如果美国以战争赔款等形式从伊拉克获得源源不断的廉价石油以后,这样的局面就改变了,美国可以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动中"独善其身" !进而言之,如果说在目前的格局下,石油还不能成为美国控制世界以及它国经济的武器的话,那么伊拉克的石油可以使美国获得控制世界和它国经济咽喉的致命武器。也就是说,美国一旦具有独立而特殊的石油来源后,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机制就会发生分裂,进而美国就可以以政治目的操控石油价格,形成"政治价格" ,即以石油价格为武器,打击别国经济、要挟别国,以控制整个世界经济,从中渔利。比如说,美国推动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就足以使严重依赖石油外汇的俄罗斯经济受损;假如美国要遏制中国、制裁中国,推动石油价格上涨,也足以对中国出口加工型的经济受到致命的伤害。不应忘记,在"冷战"时期,美国就曾以操控石油价格为武器对付过苏联。海湾战争后,世界石油价格一度跌到10美元1桶,美国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倒萨"战争考验中国
当然,这种控制世界经济,抑制竞争对手的"政治价格"机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推演之中。然而,日益开放的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中国,的确不能忽视日益临近的"倒萨"战争以及战争可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广泛响应,全面实现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我们知道实现小康是需要有条件的。在全球化时代,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要实现小康,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跨度发展,是要有国际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后起国家的发展都要受到先发展的经济政治强势国家的制约,后起国家的发展都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挑战;后起国家的成功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即将到来美国"倒萨"战争,在考验着伊拉克,考验着世界,也在考验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