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左春和

河北灵寿人。知名学者、批评家。  作品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批评、诗歌批评、网络文化产业等学科。 主要作品有《季节的忧伤》(散文诗集)、《中国当代书法批判》(书法研究)、《当文化遭遇风暴》(文化批评,九州出版社)、《诗歌是如何自由的》(诗歌批评,作家出版社)、《网吧与文化》(社会科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庄子的境界》(庄子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黑太阳》(诗集,亚洲出版社)、《前倾的姿态》(金陵书社出版公司)《风吹文化走》(文化批评)等,其它作品散见于海内外报刊。

对破坏者进行历史清算才是文物古建保护的前提


中国社会的狂躁症早已使整个民族陷入了价值焦虑,疯狂的城市化进程、拜金主义、形象工程、大肆破坏历史文化遗存则它的症候。在这种丧失了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盲目发展中,资本与权力不再顾及文化与价值的再三警告,推土机继续以自己的野蛮性自负摧毁历史文化遗存。尽管头上有《文物法》这柄尚方宝剑,民间有广大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但这些历史文化的精神意义和未来关怀无法挡住城市开发的愚昧和无知,无法说服权力和资本的狂妄。

虽然我们常常以教科书的形式炫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但能够触摸到的历史印迹和完整古城已是少的可怜。这些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加速破坏,不是来自历代战火,而是在1949年人民当家作主之后,一是文革时期,...

Read more

余秋雨质疑民意痛恨暴民


近日,余秋雨的新书《我等不到了》在台湾上市,值此卖书之际接受台媒采访,发表意见认为“文革不是政治运动,是暴民运动”,特别责怪大家错把暴民当成了民意,又把民意当成了真理。他表示自己的命运还不如孔子,痛恨暴民们听不懂他的话,不无悲伤地感到自己的生命不多了,不能亲眼看到中华民族的暴民们被他的文化眼泪所启蒙。

当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胡汉强报道了余秋雨的最新语录后,我们的确有些吃惊。相对于“大师比老师小”、“诈捐”和“秋雨泪”来说,我们实在要对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余大师必须刮目相看了。他经过了停笔六年的反思,...

Read more

对小沈阳可以批判但不能封杀


对于美国《新闻周刊》关于小沈阳的评价本来就不应感到意外,“小沈阳是最低俗的中国人”只是重复了一个常识,因为国内文化界的有识之士早就对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师徒低俗二人转进行过批判。只是美国的批评才比我们有份量,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警醒,对于小沈阳的热捧开始逆转为一片封杀。似乎小沈阳已经丢尽了中国人五千年文化的脸,使我们在美国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并且把小沈阳作为我们文化沉沦的罪魁祸首。

赵本山尚未成精,小沈阳也未成圣。师徒二人不论如何大红大紫,都属于俗文化的审丑范围,像所有时代的丑角一样,只不过应合了一个时代的病态心理要求。本来就不是文化的发展方向,也不应该成为时代的文...

Read more

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十个问题


当前业界和政策部门在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上,尤其在政策路径、动漫产业基本规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在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主导方式下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之后,时下又出现了与当初动漫热一样的对于动漫的批评景象。在铺天盖地的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舆论批评中大都是一种情绪传染后的情绪式渲染,只是停留在产业问题的表面现象相互起哄,而缺少冷静的、理性的、深入肌理的根源性分析和思考。许多批评文章不仅混淆了内式和形式,有的还本末倒置地把政策问题混淆成产业结构,技术支撑和产业发育问题。近日,不断有新闻界和学界人士问起我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十个问题来进行简明的回答,以此来说明动漫产业发展应解决的基本...

Read more

“文化事业”是一种悖论


不知从何时起,“文化事业”的说法已成为官民经典,并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之一。从庙堂之上到江湖之野,从未有人对这种提法表示过质疑。像“热爱国家”一样,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坚不可摧的词组,包含了特定的价值取向,很少有人推敲其中的逻辑错误。当“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口号再一次唱响神州大地之时,连应该保持理性判断的文化界也为之一振,认为一个文化发展的春天到来了。文化行业更是满怀喜悦,似乎将要改变自己的边缘化命运,从此要对歧视告别。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文化事业”运动中,正如勒庞所说...

Read more

赵本山尚未成精


本山文化集团是制度环境下催生的文化产业成功范例,其经济业绩确实如日中天。但由于先天局限,指望一头猪有了茅台喝就能变成一只飞翔起来唱歌的鸟,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现象遮盖本质的表演中人们只注意到了他的成功华彩,却没有注意华彩包裹之下的皮囊。但只要稍微走出这浓妆艳抹的舞台,偶有风吹,便使他痛痛快快地露了马脚。

这双丑陋的根部是与生俱来的,由于没有后天的修炼,只能一直在身体的最低处丑陋着。平时有了五彩的锦锻包裹,时代的注意力偏好也正好忽略了它的存在。天生与崇高为敌,与高雅结仇,与功利为伍,他的大俗无论如何披金戴银、衣着光鲜,这双脚还是未能与他的荣光达到同修。

这不,曾庆瑞教授只是几句理性、客观...

Read more

为什么文字材料不说人话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在71日前出版的第25期开篇摘录了几段话,其中一段说是暨南大学中文系学生范城在某县宣传部门实习时的感受。他说:“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文字材料,但没有几句说的是‘人话’,读起来令人头上发麻。”

这位范城同学童言无忌,一下子把问题捅破了,并捅到了根子上,也使许多人的疑惑恍然而解。这位同学的感受是真实的,他的表达也是真实的。许多人有着与他一样的感受,但没有像他这样坦率的表达。这位同学从学校进入宣传部门,两种人生环境、两种话语系统,产生了碰撞。他没有马上去适应这种话语方式,而是产生了精神自卫的应激反应,因为他发...

Read more

把高考撕碎在风中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网络舆情》2010年第47期第21页刊登了一副照片:一群青春男女在一间宽大、明亮的教室里把撕碎的教科书扬起在空中,白花花的碎纸像雪片一样,甚是美丽。从照片上看,这些学生的狂欢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人们在1949年时的开国大典,看得出,他们释放了全部的暴力压迫,从此将获得新生。图片的文字注释说,这是湖北仙桃高中考生高考后集体撕书的场景。

高考后撕书的新闻并不新鲜。在我的高中时代,高考完毕后,有的同学不仅把书撕掉,还把自带的住宿被褥全部烧掉,以此来彻底告别这段酷刑的日子。只是由于现代网络的传输,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像仙桃高中这样如此动人心魄的鲜活场面。人民日报原文摘录了几句网友...

Read more

文化产业发展走进八大误区


  从新世纪的背景下走来,文化产业的概念一路受宠。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文化产业的热情正在淹没文化和产业本身,文化从来没有得到过今天这样的形式化热捧。新时代以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又相互交织、辉映成景,运动化的热情膨胀显然不是市场发育的结果。现代以来,文化产业的魅力的确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足够吸引,发展文化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经济的意义上,文化产业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逻辑演进,促成产业形态的改写和升级。在文化的意义上,文化产业能够促成文化的传播和繁荣,促进文化原创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在政治的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能够维护我们想...

Read more

倪萍的真诚是一种“平庸的恶”


全国两会期间,曾经展示过“美丽大脚”的倪萍又开始展示纯情的爱国之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自豪地坦言:“在大的会议上举手表决时从来没有反对过或弃权过。”当这种坚定的参政议政方式遭到舆论一片质疑之时,倪萍在小组讨论会上又强调自己的拳拳爱国心。她说为什么不投反对票、不提反对意见,就是因为太热爱这个国家,就像孩子理解父母一样,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好,因此,父母做什么事都是正确的。
当倪萍扭曲的爱国决心被广泛批评之时,倪萍不仅没有替自己辩解,没有收回自己的观点,并且铁了心地“越描越黑”。为此,一些人钦佩这种勇气,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