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业界和政策部门在动漫产业发展的问题上,尤其在政策路径、动漫产业基本规律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在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主导方式下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之后,时下又出现了与当初动漫热一样的对于动漫的批评景象。在铺天盖地的关于动漫产业发展的舆论批评中大都是一种情绪传染后的情绪式渲染,只是停留在产业问题的表面现象相互起哄,而缺少冷静的、理性的、深入肌理的根源性分析和思考。许多批评文章不仅混淆了内式和形式,有的还本末倒置地把政策问题混淆成产业结构,技术支撑和产业发育问题。近日,不断有新闻界和学界人士问起我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十个问题来进行简明的回答,以此来说明动漫产业发展应解决的基本问题。
1、动漫产业的灵魂是文化而不是技术。技术在动漫产业中仅是载体的支撑,是一种形式化的外壳,无论技术上多么先进,它最终的目的还是为它的内容服务的,它的内容便是文化。如果没有了文化,仅有技术的动漫产品最多只是一些原料。让人喜爱的一些动画产品,除了技术支持以外,主要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内容,与其说是人们喜欢它的动漫制作,不如说是喜欢其中的文化内容。吴冠中说:“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抵得过二百、三百个齐白石。多一个少一个齐白无所谓,但是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要软得多。”同样的是,我们喜欢鲁迅,并不是因为他的《全集》的包装手段,而是他在文字中放射的思想光芒。对于动漫产品来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美国、韩国和日本的故事片,主要还是其中有一种现代文化理念,不像我们非要生硬地把民族的、民俗的符号强行植入其中,或者进行一种革命理想的说教宣传。所以,当前我们动漫产业发展的失败并不是产业技术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长期处于管制、限制和审查状态,那么以文化为内容的动漫产品就永远不会有活力。只有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文化的创造才能丰富多彩,否则只能是文化的朝鲜之路。
2、动漫产业的要素是自由而不是资本。人要在世界上生存,第一要素应该是空气,其次才是吃饭,如果没有空气,即便有再好的美食也无意义。动漫产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资本进入,但这仅是次要素,第一要素就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这种自由不是不需要规则,而是在目前现有的法制框架内实现自身的成长,那是种免于恐惧、免于打扰、免于干涉的文化产业生态。有了这样的文化产业自由生长环境,自然会吸引来大量的资本,因为资本的流动绝不会偏好过多干预的行业,因为过多的干预会让资本看不到预期。对于动漫产业进行主要支撑的是文化内容,文化生成的基本需求是空气而不是宝石,像第欧根尼一样,只要不被亚历山大打扰,便是一种最大的创造中的幸福。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就是说宋代达到了中国文化的高峰,为什么宋代国力不强而文化如此灿烂?显然不是资本的支撑,而是在宋朝有着连今天也无法相比的自由环境。我们的动漫产业现在遇到的不仅是冷干预,还有各种各样过于热情的扶持和指导,这种扶持和指导早已使动漫产业迷失了自己,扭曲了正常的发展路径。
3、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现在各地搞动漫园区也好,建动漫城也好,还是举办动漫节,这些都是动漫产业的次生性形式,并不是它的核心部分,它的核心还是内容。动漫产品的核心竞争来自于内容对于消费欲望的刺激、对社会需求的引领和对于大众文化消费的主导。根据博德里拉的后现代社会消费理论,内容消费是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涵,只有内容的消费刺激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供求市场。虽然作为动漫产业来说,形式也是一种必要,但形式不是它的核心,因为形式的问题在“专项运动”中一下子就能解决,就能看到政绩成效,但内容的创造并不是朝夕能够完成的。现在的问题是,政策部门过于把精力放在了形式化的打造上,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表现方式,如此一来,内容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这就像我们成立、建造一座研究院很容易,建筑即便再豪华、现代、气派也无法代替一本薄薄的研究成果。为什么现在动漫产业的形式有余,而内容不足?这并不是业界认识的偏差,而是主导方式的问题。如果市场主导,市场会有效配置资源,决不会把资源浪费在虚华的形式上,而形式化的泛滥显然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因为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有着不一样的目的,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方式,最后形成了一不样的结果。如果这种形式化的运动不解决,最后会对内容的创造形成反制。
4、动漫产业的支柱是人才而不是人力。关于动漫产业的资源有文化的、技术的、资本的和创意的,但根本的支柱性资源应该是人才资源。人才又分为技术型人才和创意型人才,而创意型人才是整个动漫产业发展的支柱,没有了这样的人才,动漫产业就会成了空中楼阁。我们现在的动漫产业中不乏技术型人才,但创意型人才的缺乏造成了原创力的严重不足,形成了动漫产品堆积如山、99%都是垃圾的尴尬局面。在近年来国家动漫发展政策的刺激下,动漫专业成为所有院校的建立热点,各种短期培训也一哄而上,结果很快成为了十大最高失业率专业之首。这是因为一个技术型的动漫专业人才在短期内就可以锻炼而成,而创意型人才则是长期酷爱本专业的结果。为什么我们一年生产17万分钟的动画片、而基本都是些没有受众的废品?这里不是没有资金、没有政策和没有技术的支持,而是没有创意的支持,而创意则是其它任何因素都不能代替的,只有创意型人才才能完成。中国有句古话就是:“得才者昌,失才者亡。”邓小平也说过,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人。那么,中国的动漫产业能否发展,不在于有多少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是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发现人才、宽容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和尊重人才。
5、动漫产业的魅力是创造而不是模仿。我们的动漫产品为什么没有受众?虽然技术上很先进,包装上也不落后,关键是原创不够,基本是些模仿的产品。动漫产品是一种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最大魅力在于创造性,也就是它的创意的不可重复性。重复别人就是抄袭,重复自己是一种复制。抄袭、复制和模仿成为我国动漫产品的最大硬伤,这个硬伤不解决,就永远无法使产业立足。我国的动漫产品一是模仿美国、日本的故事脉络。二是抄袭韩国的技术。三是复制自己的历史文化传说。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怎么才能吸引受众?只能引起受众的反感。尽管我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但这种模仿始终是跟在人家身后跑,不能引领时尚,也便没有魅力。维特根斯坦在评价建筑师时说:“优秀的建筑师与拙劣的建筑师之间的区别在于,拙劣的建筑师经不住捷径的诱惑,总是去模仿,而优秀的建筑师却能耐住寂寞去潜心创造。”在动漫运动化的今天,如果耐不住寂寞,经不起一点优惠政策、资金补贴的诱惑,这样的动漫产品会始终是毫无魅力可言的垃圾。
6、动漫产业的目的是销售而不是供给。现在不断有人强调动漫产品要遵循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规律,或者包装革命文化内涵,或者强调它的社会效益,让它背负主旋律的内容。这是对于产业发展的武断绑架、对于产业权利的深度伤害。动漫产业的生产目的是向文化市场销售文化产品,而不是向人们供给文化传单,它的生存要义在于创造利润,也就是利润是它的生命。德鲁克当年强调,利润才是产业的第一要义,没有利润,也就没有了产业生存的合法性。一个产业的产品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在谋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这里面当然包括社会效益。动漫产业作为一种产业的高级形态,它的文化内涵使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和道德自觉,只要在法律的前提下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增值就是最大的社会效益。如果还要把意识形式的东西,把道德、宣传的东西捆绑给它,会使它的面目狰狞可怕,吓走了作为青少年的主要受众人群。我们的动漫产品之所以不让人喜欢,关键是许多方面还在用主导宣传的方式来指导它的内容设计,没有学会国际视野中令人亲切的话语方式和文化形象。说到底,口头上承认产业,行动上又作为宣传事业。
7、动漫产业的舞台是市场而不是市长。动漫产品生产出来是让市场高兴还是让市长高兴应该是一个假命题,因为市场高兴,市长自然也就高兴了,应该说这是正常的产业逻辑。可是在现实中,由于动漫支持政策的作用,一些动漫企业瞄准的不是市场的要求,而是政府政策的制定标准。也就是本来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现在的学习完全是为了适应考试。动漫产业本来是为了向市场销售更好的产品以获得市场的回报,而现在一些企业则为了得到政府的资金或优惠政策让产品完全应合政策的要求。这样,这些动漫产品适合了政策的框架,而丢掉了市场,拣了芝麻,而丢掉了西瓜。应该说,市场是检验产品是否成功的唯一舞台,如果只让市长的偏好高兴,那就不是产品,而成为“汇报演出”,或是“堂会”了。这样一来,现在对于动漫产业的发展又走了原来演出剧目的老路,在领导主导下,拍一台剧目,开幕之日往往也就是闭幕之时,或者是获奖后束之高阁。虽然动漫产业在形式上不同于剧目生产,但在一些方式上完全出于同一种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文化观念。
8、动漫产业的生命是受众而不是获奖。追求奖项是当前动漫产品生产的一个极大误区,这里有政策的误导,也有企业的投机问题。动漫产品首先是做给市场的,应该说受众购买才是它的生命,才能构成生命的发展动力。但由于一些地方制定的政策误导,致使一些企业不再考虑市场效应,而是想方设法争得奖项。因为拿得某种奖项后不仅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的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得到土地等其它优惠。这样就形成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在当前评奖机制设立漏洞百出的情况下,业内人士都明白奖项获得的途径和潜规则,所以,获奖者并不一定是优秀者。但获奖以后,可以与它的利益形成利益链条,以此冲断了本应正常运转的产业链条。动漫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消费文化,因此具有消费文化的市场性特征,是对于文化与日常生活界限的消弥,因此,对于它的价值取向,只能用市场规则,而不能使用文化标准。也就是说金奖银奖不如大众的夸奖,没有受众、或少有受众的奖励应该在思想领域,并不适合在产业领域设立,况且,产业如果不能自身造血,只等待那点儿奖励也永远不能成为企业的真正形象。
9、动漫产业的载体是科技而不是园区。应该说科技提升了动漫产业的形态,使它的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科技又改变了它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方式。所以,对于动漫产业发展升级换代的载体是科技而不是园区建设。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才有了动漫产品的诞生和发展。也就是从动漫产品的发生来看,它仅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与园区无关。而园区是当代以来某种工业文化主导模式的产物,它本来也与动漫无关。而现在国内对于动漫园区建设的热衷根本不是动漫产业自身逻辑的要求,完全是政绩冲动下的一种发展想象。我们知道,动漫的核心是内容的创意,如果没有创意的书只是废纸,没有创意的影视剧只是音像污染,没有创意的动漫产品也只是文化垃圾。但这种创意的第一需求恰恰不是标准化、规模化的园区,而是孤独的对于本专业的热爱和追索,是一种纯个体的创造。园区只是一种衍生品制造环节的需要,是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外围。如果一味只注重园区,而不重视原创,忽略了科技,也就是舍本逐末,追求了一种徒具形式化的外表。
10、动漫产业的保障是法律而不是政策。由于政策的作用,这些年动漫产业出现了很旺的虚火。但虚火过后,各种问题就会裸露出来,因为政策具有人为的冲动性。在革命思维中,政策具有运动化的特点,运动就是扭曲规律,顺应个别人的意志,就是只突出起点的轰轰烈烈,从不关怀结果。阿伦特说:“一切运动的特点都是蔑视法律的。”如果寄希望于政策扶持,同样的是,政策也可以干预,也可以实行停业整顿,还可以规定生产内容,还会在支持上挑肥拣瘦,从而扭曲公平。为什么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没有大的资本进入动漫产业发展领域?就是因为资本看到了这个领域的政策飘忽,没有法律的稳定预期。一方面政策造成了大量的权力寻租,鼓励了投机行为。一方面政策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规则。其实,政策仅是一些动漫企业的扶持幻想,短期来看,能够使一些企业得到一些利益,但是长期看来,会使动漫产业无法站立在整个经济的浪潮之中。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弃政策偏好,让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法制框架内进行,才能形成稳定的保障环境,才能克服那些人为的干扰性因素。在这个行业,一些人不能理解法律的好处,总对政策有一种美好的幻觉,形成了一种政策依赖,实际上这是自身底气不足的原因。另外,也是没有看到其中的逻辑结果。政策推动会演变为政府主导,政府主导还会演变为政府主办,政府主办的实践会加大计划色彩,客观上逃离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政策无法承担失败救济,一旦不能适应政策制定者的偏好,会在政策的频繁变动中承受更大的代价。
在当前动漫产业的发展中还存在展会过多过滥、品牌不足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动漫产业本身,所以,目前对于这个产业的许多技术性分析是无意义的。在研究领域,一些学者进行数模分析,或者引入各种经济学中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一些研究中的奢侈行为,因为这种研究所使用的这些资料和数据基本是些泡沫,像沙滩上的建筑,根本无法站立。目前,动漫产业的问题还是基础性问题,因为最基本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更未解决,还远未到达使用数模技术进行产业分析的地步。如果不让文化的回到文化,不让市场的回到市场,永远不可能做成真正的动漫产业,最多只是一种动漫运动而已。以上这些根本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认知问题,主要来自后计划思维的后遗症,根本未能懂得市场条件下的产业规律和文化规律。另一方面是部门的利益问题,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会使部门加大收益,使得市场利益部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