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不利因素
A. 在春天花园项目3公里以内已经现房和即将入市的住宅项目就有4个,大量工地的施工和大肆宣传,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目标客户持币观望;
B. 周边项目纷纷出台促销计划,折扣优惠和赠送等方式应有尽有,折合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优惠50-2...
作者文章归档:任文彬
1)市场不利因素
A. 在春天花园项目3公里以内已经现房和即将入市的住宅项目就有4个,大量工地的施工和大肆宣传,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目标客户持币观望;
B. 周边项目纷纷出台促销计划,折扣优惠和赠送等方式应有尽有,折合房价大约在每平方米优惠50-2...
近日网络上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山东要终结商品房预售制度,开展现房销售。2010年广西南宁市提出这一举措后经过一阵讨论就被地方一票否决了,山东要继广西南宁之后能否顺利试点并逐步实施?如果实施,那这一步跨的,可谓意义深远。
中国的房地产能发展到现在,主要有两个方面成就了现在的火爆,一个是1994年以来实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一个就是面向开发及购房提供宽松的金融政策。就在过去20年来说,预售制度实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降低了房地产行业门槛,平衡了开发商及购房者的资金问题,通过宽松的政策扶持以保证供给的增加,助力当时的房改,可以说预售制度给房地产行业乃至市场曾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就今天来看,...
在售一个小项目上仅有两种户型,124平方三室两厅与88.07平方两室两厅。其中88.07的两室占到75%的比重,是主力户型。在项目户型设计之初,市场主要以小两室和小三室需求为主。同时鉴于项目规模小,位置好,为避免总价过高,容易销售,所以才大量增加了两室户型。在销售过半时,市场上开始出现100左右小三室户型,总价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功能分区上大大提高了居住舒适度,为此流失了不少客户。近期连续两期广告重点推广两室户型的卖点:总价低,全明通透。广告出街后来电量甚大,来客也有所增加,但客户依然以咨询是否有100平米...
调控成就显现,政策逐步纠偏
冰冷的2011,彻彻底底的剥夺了房地产商的面子。经过了限购,限贷,限价,加息等一些列关键词之后,房地产供需关系终于交换了地位,由卖方市场干净利落的变为买方市场。归根结底,说明一个问题就是2011调控的大手紧握房市咽喉,一直很给力。其实2011年的调控一下子制约了两方,限购也好,利率上浮也罢首先制约了买方,先是多次置业及投机炒房的角色退隐幕后,很快也将刚性需求拒之台下,需求从而得到了成功的抑制。另外一个方面来看,2011年“全国新增房产开发贷约3972亿元,而同期地产开发贷减少了约659亿元,房地产开发贷全年总计新增约...
22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称商品房经营者应当对每套商品房(包括二手房)进行明码标价,即“一套一标”,按照建筑面积或者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还应当标示建筑面积单价或者套内建筑面积单价;要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并且价格变化需报价格部门审核批准后实行。
政府认为:房源与房价的透明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运行,在价格涨幅与频次上进行有效制约,房源与房价对应,已经销售与尚未销售房源比较,可做到公平、公开打破房地产营销的“潜规则”。
某甲客户来到我某售楼处买房,进门先看销控表,说...
最近偶有同行与我探讨起了置业顾问炒房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故事的理论去思考炒房的动机但不是最底层的动机(最底层的是多赚更多能赚到的钱)。
闲聊的观点!
最近,几个长清的朋友Q群狂聊房价,其中不乏当地的开发企业人员。声声可怜,心怀不安,都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房价的继续走势。结论是房价必跌!继续跌!跌了也不买!跌到销售部下岗!但能不能跌到去年的价格呢?能跌到我就信!不管涨还是跌能不住房子?若真无需求,我也支持大跌!
在黄山上一瓶假康师傅矿泉水20元,口渴了没办法还是要买两瓶啊。康师傅在山下的处境可能被竞争对手忽悠的乌烟瘴气,声声讨之如过街鼠辈,但山上就是山上。其实...
这里不谈什么项目用什么样的销售人员,而是要解释为什么不赞成异地操盘销售团队原班带去异地?为什么异地招聘的销售人员业绩好于带去的销售人员?
异地代理项目的机会多了,项目所在的县市到处可见外来的代理团队。一帮帮外来人口充满了售楼处的接待台,个个形象气质佳,谈吐文雅到位,一副副专业气质。但销售力到底如何?销售水平高低是否取决于这帮人?这包括省会到普通的地级市、地级市到县城,高层次、高形象的外地销售人员能否在提高项目销售形象的同时将销售业绩也大大提高呢?
最近我的一个老大哥在外地接手一个住宅项目,项目规模也不大,欲在公司所在地招聘销售人员驻外,严格面试,要求气质形象、学历经验...
为什么房价降不下来?
面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政府并不是仅仅出台政策来应对问题了,最重要的是要对这几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进入深入反思。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央出台这样那样的房地产政策效果不佳,为什么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研究机构考虑不周全,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从这几年房地产出现的一些情况来看,每个政策的出台,调控的进行都会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一个接连一个的热点。每一个用来抵制价格,平定市场的政策出台都会成为房价上涨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屡出政策屡调控而屡适得其反。从调控与政策出台的本意上看,政府意图是好的,但往往太脱离市场,没有考虑市场反映。这种房地产政策非预期性就在于制定者对房地产市场了解的太模糊,不够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