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政策疲劳”应回归“民本位”


面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政府并不是仅仅出台政策来应对问题了,最重要的是要对这几年来房地产宏观调控进入深入反思。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央出台这样那样的房地产政策效果不佳,为什么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研究机构考虑不周全,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从这几年房地产出现的一些情况来看,每个政策的出台,调控的进行都会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一个接连一个的热点。每一个用来抵制价格,平定市场的政策出台都会成为房价上涨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屡出政策屡调控而屡适得其反。从调控与政策出台的本意上看,政府意图是好的,但往往太脱离市场,没有考虑市场反映。这种房地产政策非预期性就在于制定者对房地产市场了解的太模糊,不够科学性,不够市场性。

调控市场,必须认识市场。目前发生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主要还是政府部门国际惯例似的把房地产定义为投资品,而非当做消费品。要知道欧美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发展了几百年,它可以当做一种投资市场来发展,但中国房地产市场仅仅发展了十几二十年,成熟了仅仅几年。如果中国也把它当做是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那么无论是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还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政策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政府把中国的房地产定义为投资品,那政府又希望像调控消费品市场一样去调控它,那么这些出台的手段肯定是缘木求鱼,如此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政策预期效果?通过浅薄的投资知识,恐怕真的没有再比房地产更有保障,更稳定的投资产品了,因为政府的行为无不是在给市场做担保,怎么能不蜂拥而入。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越调控,房价越高,开发量越供不应求的原因。恐怕就连近期针对二三套房提高的高门槛也阻挠不了。

 

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开发商守着一个巨大的提款机,一方面老百姓的钱袋被掏空。这样的矛盾不是翻来覆去的宏观政策能调整的。政府应该权衡一下,想两不得罪是很难的,房地产本来就是带有民生属性的消费品。中国要想真正抑制房地产,就应该让它回归民本位,从民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去抑制一下资本市场。而不是看好就打,看衰就拉。现在出台的政策看,开发商还是能找出不寻常的取钱理由和办法,投资者依旧可以找出投资的空子和巨大空间。怎么去回归民本位,我想应该有政府好好去研究研究。

 

   前日,任志强的万言书把现阶段政府的调控政策说成是“向计划经济的倒退”代表利益集团反对政府调控,真教条。但是这句话很好,我想如果房地产真的计划经济了反而倒好,很民主,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