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晓霖

博联社创始人、总裁马晓霖

中东乱局:中国应当淡然以待


 临近年终,以反恐之名争夺叙利亚未来主导权的地区与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僵持不下的和解进程已有所突破,并有望在2016年进入轨道,俄罗斯军事介入引发美欧竞相加大武装投入,英国和德国也将首次跻身叙利亚战场。有人认为,基于维护中东切身利益和承担大国义务,中国应当凸显身影积极作为。不过,受制于历史积累与现实国力,中国的腾挪空间显然有限,所以应当淡定以待,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中东当下乱局焦点的叙利亚危机,是一个巨大的地缘政治风暴眼,它发轫于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但性质、表征与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和也门等...

Read more

土耳其:给美欧当枪还是单挑俄罗斯?


11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对土耳其实施经济制裁为主的报复措施,以惩罚土耳其击落俄苏-24轰炸机。从俄罗斯各方面的反应可以断定,俄罗斯并不打算扩大双边关系伤口,只是逼迫土耳其作出正式道歉。土耳其的表态前后反复,让外界难以琢磨其动机所在。从更宏观的视野看,目前也难把开火事件视为美欧阴谋论的结果,更像是土耳其冒险单挑俄罗斯,引发俄罗斯与美欧阵营对撞,进而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签署的制裁法令内容大致包括:终止俄罗斯航空公司飞往土耳其的包机业务,停止旅游部门销售目的地含有土耳其的旅游项目,限制进口部分土耳其产品,限制在俄罗斯的土耳其公司业务,禁止延...

Read more

土俄危机:斗气斗嘴,一场虚惊


这场危机显然没有彻底结束,但不会剧烈升级的天花板已依稀可见,因为双方均无力承受无限扩大的后果。
 
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
 
11月24日,一架在叙利亚执行反恐任务的俄罗斯苏-24轰炸机被土耳其F16战斗机用导弹击落,并导致两名飞行员跳伞后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几乎成为俄军参战以来最危险的地缘灾难,由于担心引发俄罗斯与北约冲突,全球股市一度下挫。所幸的是,俄罗斯在强硬表态后又大度地宣称不会与土耳其开战,事态才算有所平复。
 
土耳其在致安理会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信件中宣称,两架不明国籍战机进入土领空超过“一英里区域,时长17秒&...

Read more

“同仇敌忾”:叙利亚危局曙光在前


  叙利亚是个博弈场,美欧和俄罗斯这几个主要竞技者都不会因为代价太大而忘记自己为何出发。争夺未来的叙利亚控制权和在中东的影响力,这是域外和地区大国的终极追求,不会因为“伊斯兰国”武装的存废而改变。因此,各方必然在推进政治解决和围剿恐怖势力的两条轨道上继续明争暗斗,推动事态朝自己的利益天平倾斜。看清这一本质,就难以对叙利亚危机的迅速解决而心存侥幸和奢望。

    马晓霖(博联社总裁)
       11月19日,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

Read more

“法国9·11”: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11月13日,法国首都巴黎连续发生六起暴力恐怖袭击,导致130多人死难,300多人受伤,形成震动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怖冲击波。脱身于袭击现场的法国总统奥朗德称此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和“战争行为”,宣布法国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并誓言与恐怖势力做殊死斗争。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这一暴行,对法国给予一致同情和声援。这个“黑色星期五”是继1月《沙尔利周刊》血案后更加惨烈的血腥之日,甚至被称为“法国911”。这个事件将产生何种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尚难完整评估,但它无疑将把地区形势和法国相关政策推向新的十字路口。
...

Read more

西奈空难:伤俄罗斯的心,要埃及的命


西奈空难:伤俄罗斯的心,要埃及的命2015-11-11 23:20 华夏时报评论

  马晓霖

   11月7日起,受西奈半岛民航客机KGL9268坠毁事件影响,俄罗斯派出44架飞机前往埃及接送本国近8万游客紧急撤离。在此前后,英国、法国、土耳其、德国等也纷纷采取更改航线、暂停航班、撤离侨民和限制赴埃旅行等措施防患于未然。10月30日发生的西奈空难原因初步调查结果已日益清晰而集中地指向恐怖袭击,事件正在向极其不利于埃及的方向发酵。224名平民的遇难让俄罗斯举国伤心裂肺,更对准备起步腾飞的埃及经济构成致命打击。

   空难发生之初,“伊斯兰国”...

Read more

50大兵出征:美国的叙利亚政策拐点


10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向叙利亚派出50名特种部队官兵,协助和培训叙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和反政府力量,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因为此举意味着奥巴马自食其言,打破至少四次不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的公开承诺,也因为被西方媒体戏称为“一车部队”的50名军人,实在又无法想象能发挥多大的实战作用?当然,白宫发言人说,这不是对叙政策的最后调整,也就意味着50名士兵,也许是美国卷入新一场中东地面战的起点和拐点。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之时,美国正开足马力从伊拉克撤军,若非英法和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用利益和舆论双重绑架,奥巴马也许不愿违背战略重心东移的大方向而被叙利亚事务羁...

Read more

中英美:并未根本改变的关系格局


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并取得圆满成功,双方宣布开启两国交往持久、开放与共赢的“黄金时代”,并确立“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中外人士评价颇高,认为习近平此行所获成功远大于此前对美访问,甚至判断英国“将宝压在中国的长期崛起和美国力量的相对衰弱”。斯言也许不虚,但冷静分析可以看到,中英大尺度战略靠近没有改变,也不大可能改变中美英三角关系格局的框架和基础,英国今后将采取政经分离方式处理对华对美关系,进而两得其便,两头渔利。
 
年初英国不顾美国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

Read more

俄军空袭触发中东尖峰对决


进入十月中旬,俄罗斯在叙利亚持续两周的空袭触发巨大军事涟漪,英国数家报纸1112日相继披露,英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空军飞行员已获授权,“一旦面临生命威胁,可以在伊拉克空域与俄罗斯战机相遇时向其开火”。这一事态意味着叙利亚和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正酝酿着未曾经历的大国军事尖峰对决。
 
    针对北约“开火令”,俄罗斯国防部紧急召见英国武官讨说法,俄罗斯驻英大使还愤怒地指责伦敦挑拨是非,称俄英战机分别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上空行动,彼此缺乏交集,针对俄战机的“防守反击”令毫无道理。...

Read more

中美关系:在漩涡中寻求破局与上升


9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此后3天前往纽约联合总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虽然这已是习近平任内第二次访美和两年多来第五次中美峰会,也是他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访华的回访,但当前中美关系陷入各种漩涡甚至被形容为“掉入谷底”,且美国两党正在为新的总统选举全面发力,这次访问就变得格外特殊和重要,它对廓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面临的泥沼,推动双边关系摆脱螺旋下滑苗头而保持上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美建交以来,麻烦不断曲折前行,保持了总体向前发展和交互日益加深的主流势头。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日益接近美国,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