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晓霖

土耳其:给美欧当枪还是单挑俄罗斯?
11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对土耳其实施经济制裁为主的报复措施,以惩罚土耳其击落俄苏-24轰炸机。从俄罗斯各方面的反应可以断定,俄罗斯并不打算扩大双边关系伤口,只是逼迫土耳其作出正式道歉。土耳其的表态前后反复,让外界难以琢磨其动机所在。从更宏观的视野看,目前也难把开火事件视为美欧阴谋论的结果,更像是土耳其冒险单挑俄罗斯,引发俄罗斯与美欧阵营对撞,进而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
土俄危机:斗气斗嘴,一场虚惊
这场危机显然没有彻底结束,但不会剧烈升级的天花板已依稀可见,因为双方均无力承受无限扩大的后果。
博联社总裁
11月24日,一架在叙利亚执行反恐任务的俄罗斯苏-24轰炸机被土耳其F16战斗机用导弹击落,并导致两名飞行员跳伞后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几乎成为俄军参战以来最危险的地缘灾难,由于担心引发俄罗斯与北约冲突,全球股市一度下挫。所幸的是,俄罗斯在强硬表态后又大度地宣称不会与土耳其开战,事态才算有所平复。
土耳其在致安理会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信件中宣称,两架不明国籍战机进入土领空超过“一英里区域,时长17秒&...
“同仇敌忾”:叙利亚危局曙光在前
“法国9·11”: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11月13日,法国首都巴黎连续发生六起暴力恐怖袭击,导致130多人死难,300多人受伤,形成震动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怖冲击波。脱身于袭击现场的法国总统奥朗德称此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和“战争行为”,宣布法国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并誓言与恐怖势力做殊死斗争。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这一暴行,对法国给予一致同情和声援。这个“黑色星期五”是继1月《沙尔利周刊》血案后更加惨烈的血腥之日,甚至被称为“法国911”。这个事件将产生何种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尚难完整评估,但它无疑将把地区形势和法国相关政策推向新的十字路口。
...
西奈空难:伤俄罗斯的心,要埃及的命
2015-11-11
马晓霖
50大兵出征:美国的叙利亚政策拐点
10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向叙利亚派出50名特种部队官兵,协助和培训叙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和反政府力量,引起国内外舆论哗然,因为此举意味着奥巴马自食其言,打破至少四次不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的公开承诺,也因为被西方媒体戏称为“一车部队”的50名军人,实在又无法想象能发挥多大的实战作用?当然,白宫发言人说,这不是对叙政策的最后调整,也就意味着50名士兵,也许是美国卷入新一场中东地面战的起点和拐点。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之时,美国正开足马力从伊拉克撤军,若非英法和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用利益和舆论双重绑架,奥巴马也许不愿违背战略重心东移的大方向而被叙利亚事务羁...
中英美:并未根本改变的关系格局
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并取得圆满成功,双方宣布开启两国交往持久、开放与共赢的“黄金时代”,并确立“面向21世纪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中外人士评价颇高,认为习近平此行所获成功远大于此前对美访问,甚至判断英国“将宝压在中国的长期崛起和美国力量的相对衰弱”。斯言也许不虚,但冷静分析可以看到,中英大尺度战略靠近没有改变,也不大可能改变中美英三角关系格局的框架和基础,英国今后将采取政经分离方式处理对华对美关系,进而两得其便,两头渔利。
年初英国不顾美国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