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和运行质量提升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近四十年的改革进程中,作为社会再生产主体的企业同样经历了多层蜕变、脱胎换骨,企业改革总是处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一“定位”在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因此,围绕“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改革始终受到重视,在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以&ldqu...
作者文章归档:张晖明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和运行质量提升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近四十年的改革进程中,作为社会再生产主体的企业同样经历了多层蜕变、脱胎换骨,企业改革总是处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一“定位”在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因此,围绕“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改革始终受到重视,在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以&ldqu...
中国崛起这一现实因素,在旧的范式之下,必定会被重新置于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有利的循环之中。因此,构建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及政策范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崛起的现实,也可以用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
“随着中国政治及经济地位的上升,人们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期望逐渐加大:‘中国本土’强调研究中国的特殊性;‘中国时代’不仅强调特殊性,而且还要求将其上升为普遍理论;‘中国文化’则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要求将中国的文化精髓融入经济研究,以此重新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