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祥琬

杜祥琬(1938年4月29日-),男,应用物理学专家。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原籍开封。1964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十三五”: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在节能提效、减煤、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多个方面发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我国能源发展的时代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推动能源革命,有着重要的时代背景,乃大势所趋。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

Read more

未雨绸缪谈核能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处在以化石能源为主(占90%以上)的阶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过10%作为进入多元结构的标志,则我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进入能源多元结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初期的几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将占大头,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的总和占比将逐步下降。这个年消耗总和的绝对量,将持续一段时间(约20年左右)的增加,并达到历史性的峰值,然后缓慢减少。这个变化趋势的必然性由三个原因所决定:一是煤炭、石油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得到控制;二是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煤炭、石油的不易再生性;三是洁净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及天然气)的替代能力将逐步提高。在煤炭与石油年消耗总和的绝对量达到峰值后,...

Read more

新能源重在技术突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就举世瞩目,能源消费也随之增长。能源行业的一系列改革,使能源供应能力大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供应紧跟需求拉动,出现超高速增长,我国很快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如果我国的能源需求保持近几年平均8.9%的增速,则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将达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即使能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但继续保持9%的年经济增长,2020年我国能耗也将占目前世界能耗的三成。显然,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受到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因此,应当从现在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需求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需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