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摩擦导致很多美籍华人不安,也引发了大量讨论,观点分为两大派别。“自省派”认为美籍华人要多检讨自己的行为,合规合法行事,在价值观方面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民权派”认为美国目前的状况有可能对在美华人形成系统性偏见、甚至出现对整个族裔的歧视和排斥局面,必须警惕。
前几天,我在《知识分子》发了一篇文章 “美籍华人:大国博弈的替罪羊?” 该文主要讨论如何警惕美国社会对华人的系统性歧视问题。2013年6月17日,我曾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发过一篇题为“大国夹缝中尴尬的人&rd...
作者文章归档:董洁林
最近,中美摩擦导致很多美籍华人不安,也引发了大量讨论,观点分为两大派别。“自省派”认为美籍华人要多检讨自己的行为,合规合法行事,在价值观方面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民权派”认为美国目前的状况有可能对在美华人形成系统性偏见、甚至出现对整个族裔的歧视和排斥局面,必须警惕。
前几天,我在《知识分子》发了一篇文章 “美籍华人:大国博弈的替罪羊?” 该文主要讨论如何警惕美国社会对华人的系统性歧视问题。2013年6月17日,我曾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发过一篇题为“大国夹缝中尴尬的人&rd...
在中国产业空间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玩转炫酷黑科技的世界,那里高学历人才成堆,海归人头攒动。他们玩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无人机、无人驾驶车、清洁能源、纳米材料、生物制药……这些都是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硅谷的热门玩意,全球科技人才追求的金字塔顶尖,媒体报道的亮点,风投追逐的猎物,也是中国各级政府热捧的战略新兴产业,各种人才计划、优惠措施、投资基金、专门产业园区纷纷应运而生。这个世界是时代宠儿们的乐园。
另一个是传统产业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工艺流程古老,设备技术含量不多,所做的产品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近年来不景气,...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在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大家从最初的高兴祝贺转入讨论这项医药发明谁在获利的问题,结论之一是:从这项基于中国传统医学而衍生的诺奖级发现似乎中国人和公司获利不够多。有人设想,屠老师以及当年的青蒿素团队如果申请了专利,是不是会改变这种结果,让中国人名利双收?有人还出“聪明”主意,咱们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如此这般不是就兼顾了科学发现而获科学大奖又可以让技术发明受到专利保护而赚钱了吗?
诺贝尔科学奖已经颁发了一百多年,几百位科学家前后获奖,其中既有比较纯粹的科学,仅仅探索自然现象和...
1500年以来,色彩斑斓的科学革命和接踵而至的工业革命终于在19世纪让人类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使得人们从一直挣扎在人均GDP仅在生存边缘的窘境大幅上升到目前较高的生活水准(如经济水准、人均寿命、教育水平等)。然而,最近几十年的科技创新是延续其几百年的大繁荣还是陷入了停滞,这是个学者们激辩的问题。
繁荣派领军人物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认为技术一直以指数方式进步,也就是说一些技术产品的速度、成本效率或者说某种能力随着时间而指数上升,同时,他也认为科技产品种类也随时间而指数增长,他称之为“库兹韦尔加速回报定律”,计算机处理...
墨子于公元前400年最早发现并记述了后来被称为“小孔成像”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则要等到一千多年后才由西方科学家阐述清楚。除了光学,墨子还在力学、几何、数学等方面有所贡献。然而随朝代更迭,热爱自然之理的墨家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其思想之光为何未能存续?
这间四门紧闭的屋子里很暗,屋子的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的影像随着室外的光线从小孔中穿透过来,在黑屋子里形成了一个倒影。屋子里一位老者默默地观察着,记录着……
这里描述的,不是今天的哪一间物理实验室,而是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一间普通的民屋。屋内的老者是墨...
中国“两会”之前,中国媒体人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引爆了民众关于雾霾和环保问题的激辩。关于“劈柴”还是“护柴”的争议已经汗牛充栋,基本失去了焦点和理性,甚至造成了个别朋友反目,无须再说。而柴静拟推动的环保议题,应该是个持之以恒的话题。
回顾中国最近环保议题的讨论,无论是柴静启动的声势浩大的雾霾讨论,还是由崔永元主导的关于转基因的辩论,以及之前不少有关PX建厂的民间激烈抗争,很多传统的精英阶层和意见领袖,如经济学家、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政府官员发现,他们理性的声音被汹涌滔滔的民意淹没。因此有人担忧,在环保领...
在上一篇专栏“商人和政治:阳光和黑暗的选择”中,笔者评论了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在商言商”的说法。一些做企业的朋友对我说:企业家的核心使命是用产品和服务去推动社会进步,咱们可以争议柳先生的说法,也可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看看你们一些学者写的那些媚权东西,那才叫丧失底线……听到这话我深感惶恐。
中国知识分子和权力的关系源远流长,形成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士大夫”文化。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为学子大批进入官场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平台,源源不断地供给着...
商人和政治:阳光和黑暗的选择
放眼全球,可以说中国商人和政治的关系最为微妙,凡是有些“档次”的商业活动都少不了政府官员的参与,凡是标榜“成功”的商人都大小挂了个政治职位:某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甚至各级共产党的代表或委员职务。然而正是这些商人却偏偏喜欢把“在商言商”、“远离政治”挂在嘴边。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行不是“虚伪”二字可以了结的。
最近一个私营的企业家社交网“正和岛”就发生了一件...
9月13日,在全球媒体的聚焦下,中国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受美国国会邀请参与调查听证。焦点问题是:华为和中兴与中国政府是什么关系?如果美国政府和关键企业购买它们的电信设备是否会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
对于华为和中兴,这似乎是一个与美国公众和国会交流的绝好公关机会,但结果并不理想。美国国会议员们对华为和中兴的疑虑丝毫未减,反而对这两家公司代表在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时“打太极拳”的做法很恼火。美国媒体大多以华为和中兴如何被国会“烧烤&rdquo...
雷士照明创始人、董事长和CEO吴长江今年5月悄然离去,而随后又轰轰烈烈地欲打将回来的连续剧,是沉闷炎热夏天的一杯热饮,看得过瘾。这让我想起了苹果公司传奇创始人乔布斯当年无奈离去的故事。
那是1985年5月,乔布斯与时任苹果CEO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的争斗白热化,他们抛给董事会和高管团队的问题是:留我还是留他?斯卡利是乔布斯请来的CEO,来到苹果仅两年根基未稳,而乔布斯则像是个在自家游乐场玩耍的孩子,横冲直闯肆无忌惮。当时苹果的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大多是乔布斯一个个请来的,他们对这位传奇创始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很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决定由斯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