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稳定的时候少。
常常抱怨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的了。
不理解本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这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你连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都理解不了,你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
作者文章归档:王蒙

一个人与一切人的价值标准
用一种人做尺度来量一切人,不能认为是一种很开放的价值观念。
沈从文是被海内外一些论者树为“伟大的孤独”的作家,就是说,他被认为是一直对主流事业采取疏离态度的矜持者。
记得从一九九九年第二期《纵横》上读到傅光明《沈从文和萧乾:从师生到陌路》一文中对沈先生的某些描述,就觉得很令人惊异。例如:
沈从文……虽然做着文物讲解员,可也一直巴望有机会出头露面。他希望能得到表明自己政治上进步的机会……萧乾清楚记得一九五七年反右时……沈从文揭露萧乾早在三十年代就同美...
躲避崇高
“五四”以来,我们的作家虽然屡有可怕的分歧与斗争,但在几个基本点上其实常常是一致的。他们中有许多人有一种救国救民、教育读者的责任感:或启蒙;或疗救,或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声讨敌人,或歌颂光明,或暴露黑暗,或呼唤英雄,或鞭挞丑类……他们实际上确认自己的知识、审美品质、道德力量、精神境界、更不要说是政治的自觉了,是高于一般读者的。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使命是把读者也拉到推到煽动到说服到同样高的境界中来。如果他们承认自己的境界也时有不高,有一种讲法是至少在运笔的瞬间要“升华”到高境界来。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升华的过程,阅...
守住人生的底线
老子讲的无为实在是深刻极了美妙极了,那是因为人的各种各样的轻举妄为胡作非为无效劳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讨苦吃的为太多太多了。也许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贡献大创造大德行大智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尽量少做
那种连常识都违背了的坏事与蠢事。
第一,不要反科学、反常识、违反客观规律地一厢情愿地为即蛮干地“为”。如企图用群众运动来破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
第二,不要为了表白自身的需要而乱为。我写过一篇微型小说,说是一个老人病了,他的几个孩子纷纷为了表达孝心而找一些江湖术士给老爷子治病,结果把老爷...
王蒙谈新疆:那里的老乡很尊崇文化
(记者逄春阶 徐延春摄影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著名作家王蒙5月22日、23日做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为采编人员作了一场题为《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的报告(内容详见本报第10版),他还满含深情地谈到了第二故乡新疆。
王蒙先生曾经在新疆生活了16年。2014年初我到新疆采访姑丽娜尔·吾甫力教授,她说去年王蒙到喀什师范学院演讲半小时,第一句话用的维语:“孩子们,你...
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关键在文化的有效性
中华传统文化与软实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与一些变成了博物馆文化与观光奇景的文化不同,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它仍然主导着海峡两岸十几亿人的生活与思想,它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尤其是,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富有历史感与独具特点的世界观与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独特的与精致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工艺设计、文化瑰宝,一种乐生的、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