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常修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企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经济顾问等。

论“莫干山会议”精神(下)


  三、自由争鸣精神

  自由争鸣是学术会议的灵魂。莫干山会议作为一个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会议,特别鼓励学术争鸣,践行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代表中虽有的来自国家经济研究机构,有的来自社科院和高等学校,有的来自一线单位,但大家约定,在讨论中打破传统的会议模式,不照本宣读论文,不作空泛议论,而是紧紧围绕专题各抒己见,特别倡导不同观点面对面的辩论,不绕弯子,不兜圈子,直入主题。

  由于争论非常激烈,会议还发明了“挂牌辩论”的方式。无论是价格改革组,还是企业改革组;无论是对外开放组,还是中心城市组,以及金融组、农村组、基本理论组等,都充满自由辩论的学术气氛,特别是...

Read more

论“莫干山会议”精神(上)


  [ 上世纪80年代,在关系中国改革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新一代中青年学者用其坚实的“铁肩”,通过“妙手”撰写的“文章”,“担”起了改革开放的“道义” ]

  1984年9月3日至10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浙江莫干山召开的 “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史称“莫干山会议”)。

  这次会议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会议。这次由中青年经济学者自己发起、组...

Read more

环境产权:一个需要探讨的新命题


  长期以来,在环境领域没有明确提出产权概念,人们普遍认为对于环境这种无形之物可以无偿或廉价获取。在当今人类面临气候危机的情况下,环境产权已成为一个亟须探讨的命题。

  我们可以通过碳产权来认识环境产权的真谛。环境中排放的碳虽然作为一种气体也是一种物质存在,但这种物质在世界上原本并无产权属性,既没有产权界定,也没有产权交易,因为它既不是商品,也不是资产。然而,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使碳排放具有了经济价值。因为依据这两份文件的规定,为了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碳排放被限制,碳减排被强制,碳排放权成为稀缺资源。按照经济学的稀缺资源理论,碳自然就有了内在的经济价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