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永利

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直接负责中国银行对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以及中行核心系统统一优化的领导工作;Swift首任中国大陆董事;乐视控股高级副总裁、乐视金融CEO;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对财务会计、货币金融、国际结算、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期货及衍生品、互联网金融、加密币与区块链、数字人民币等,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

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在厦门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7年至1989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1989年5月加入中国银行,1997年4月至1999年11月先后任总行财会部、资产负债管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 1999年11月起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常务副行长(主持工作), 2001年4月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

2024:世界发展关键之年


 [导语]2024年将成为世界发展极为关键之年,如何把握好控制好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严峻局势,将对中美两国以及全世界何去何从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面对世界百年大变局,中国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依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

时光飞逝,不觉2023年即将过去,2024年即将到来。

 

回顾2023年,年初国内外主要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世界经济走势普遍都很悲观,特别是认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大幅下跌,美国经济会出现较大负增长,而中国已解除疫情管控,消费会出现报复性增长,经济增速将有很大反弹,股市和房市将明显回暖。但实际情况却是预期与实际出现...

Read more

加强碳减排金融支持的举措与影响


  国家接连出台两项碳减排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工具,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推动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高度重视,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也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得到增强。

  国家接连出台两项碳减排金融支持政策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

Read more

货币超发为何日趋严重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后,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行动,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货币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以及社会负债总额与GDP之比大幅上升、黄金与住房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大规模量化宽松或财政赤字货币化之路,使世界范围内货币超发问题不断积累、日趋严峻,似乎已经颠覆传统货币理论,把货币体系推上了一条深刻变异、难以扭转之路。由此,“货币超发”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饱受争议的热点问题,但对货币超发由何而来、如何控制却难以达成共识。

...

Read more

2021年GDP增长目标理想是8%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2020年为2.3%);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2020年新增就业118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2020年达到5.2%);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2020年实际为上涨2.5%);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这里一个核心指标是GDP增长6%以上。

 ...

Read more

中国与SWIFT建立合作,意义重大


1月16日,SWIFT与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CIPS)、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共同在北京成立了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这则消息可能并没有引起社会很大关注,但实际上在数字货币发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SWIFT全称“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主要负责跨国之间支付清算的报文传送与处理,是一家国际金融同业合作组织,是覆盖全球的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报文传送基础设施。

 

SWIFT还需要与各国的国际支付清算账户体系(一般与国内支付清算账户体系相对分离),如美国的CHIPS,中国的CI...

Read more

一本账:央行数字货币最可能实现的重要突破点


 “央行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CBDC)在国际国内不断升温,尽管尚未出现成功落地运行的案例,却争论颇多、竞争激烈。其中,中国央行设计的数字货币(DCEP)已进入实测阶段,似乎呼之欲出,但由于并没有发布具体的设计方案与管理办法,其实际可能实现的重大突破尚不清晰。

这里,谨对此谈些看法。基于现实考虑,笔者认为,“数字货币一本账”或是央行数字货币最可能实现且最有价值的模式突破。那样,央行才能全方位全流程监控全部数字货币,又不影响金融体系的基本稳定。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

2009年...

Read more

美国真能把香港踢出SWIFT吗


  最近,有关美国可能将香港踢出SWIFT,切断港币与美元联系汇率制,迫使香港以及参与香港事务的中国金融机构退出美元交易与国际清算体系,从而使香港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与金融往来严重受阻的说法传播很广、影响很大,但其中很多说法并不准确。

  这就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客观准确地看待国际收付清算体系。

  一、准确看待SWIFT

  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首先由6家欧洲的国际银行发起,并由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239家银行参与,于1973...

Read more

疫情带来难得的宏观调控变革良机


  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得不与病毒长期共存;那么,常规的经济社会管理体系何以应对?尤其是传统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工具——它们似乎越来越难以适应疫情“新常态”下的发展局面。

  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尚未结束,疫情可能二次暴发;给经济社会运行乃至国际经济秩序带来极大冲击,甚至正在激化国际矛盾。

  面对重大疫情,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分化。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欧日英等主要经济体在短时间内纷纷推出力度空前的超常规宏观应对举措,其中,美国央行从3月3日开始紧急降息;3月15日再次降息,累计降低基准利率150个基点至零利...

Read more

如何看待货币总量增速变化


   回故2009-2019年我国货币总量增速变化情况可以看到,撇开2009-2010年因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大规模投放货币,使得货币总量增速大幅度提高的特殊情况外,2011-2015年,我国广义货币(M2)每年增速基本保持在13.3%-13.8%的水平(只有2014年为12.2%),2016年陡然下降2个百分点到11.3%,2017、2018年更是大幅下降到8.2%、8.1%,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低。2019年有所提升,达到8.7%,但仍维持在历史低位。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2017年以来货币总量的增速变化?

  一、2011年以来M2增速与GDP及CPI增速的比较

 ...

Read more

为什么Libra很难成功


  超主权货币——这是个被证词刻意回避的核心问题;从货币的本质属性与发展逻辑去观察,可以肯定,设想打造超主权货币的Libra难以成功。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3日,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到国会众议员金融服务委员会就其已发布白皮书,计划于2020年推出的,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按比例挂钩的无国界货币“Libra”(天秤币)作证。他在证词中特别强调:

  “世界上如今有超过10多亿人无法使用银行账户,但如果存在正确的系统,他们就可以通过手机享受这些银行服务。这些人里包括1400万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