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汤闯新

独立经济学家,美国问题专家,国际战略问题专家,《美国的秘密》作者汤闯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社会科学报》、《世界经济导报》、《新闻记者》、《现代人报》、《上海政协报》、《联合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新闻报》、《亚洲证券报》、《组织人事报》、《证券市场研究》、《新华文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法制报》、《基金分析》、《新华网》、《雅虎网》、《新浪网》、《网易网》等媒体上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证券、金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

国际金价暴跌是黄金牛市一次非正常回调


  国际金价暴跌,有些舆论因此推论:“十年黄金牛市终结”。这种推导的理论依据,来自于道氏技术走势的分析趋势理论——只要暴跌20%,就是牛市终结的标志。假如这种技术走势分析理论果真成立,那么,在2008年的暴跌行情中,黄金牛市早就终结了。

  当国际金价从2002年的每盎司245美元左右起步,在2008年第一次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时,就急坏了美国部分政治经济精英,美国资本集团的投机商们就开始在国际黄金市场肆无忌惮地做空。把国际金价从每盎司1090美元砸到760美元,暴跌超过30%。美国资本集团原以为用这样的暴跌,可以吓住全球的黄金投资...

Read more

美国M2并未完全体现美元发行量与存世量


  关于中国与美国的货币发行量,在媒体上争论颇为激烈。焦点是,中国的M2与美国的M2的数量之比,中国的M2与中国GDP的比率同美国的M2与美国的GDP的比率的差距。对此,笔者想谈些不同看法。

  首先,中国M2与美国M2的统计数据,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而美元是在世界各国可自由兑换、并且在很多国家可自由流通的国际货币。美国的M2,反映的是在美国经济体中的货币流通量与存世量,即基本在美国的银行金融系统中周转的货币流通量和美元存世量。而在美国之外,还存在一个比美国更庞大的美元经济体。美国经济体与美元经济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联储发行大量美元,在美国经济体之...

Read more

大规模混业经营不是中国银行改革应有的选择


  在当下中国银行金融业改革的业务扩张进程中,不少银行在尝试大力拓展证券金融业务,出现了一些事实上的银行混业经营现象。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架构下,银行业大规模混业经营不是改革的正确方向,至少不是中国金融支柱国有银行应该走的方向。

  不错,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改革大潮中,而银行金融体制也确有不少弊端需要革除,但银行金融业必须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切忌盲动。因为银行金融业改革的作用力,对国民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银行业一贯秉持专业经营,近几年来,有些银行逐渐开始混业经营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品,试探性地进入银行业的新业务领域等等,这些新业务也确实为提升银行...

Read more

银行股走势与业绩背离的复杂缘由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今年7月公布的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排名,去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几乎达到全球银行业利润的三分之一(29.3%)。中国的工、农、中、建四大行都是世界银行业中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其中工行总资产排名全球第三,盈利额排名全球第一。参照国际资本市场上银行股的价格及市盈率,按照国际股市的公允价格,中国的银行股股价都应普遍在10元以上。

  可是,沪深股市中的银行股走势却与业绩背道而驰,股价严重低估,年年探低。以中行为例,按10月22日的A股收盘价,换算一下,每股仅0.435美元。要知道,在西方国家股市上,即使一些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银行股,股价也值几美元十几美元,更何况是连年...

Read more

中国地方债被遮蔽了的与被夸大的


  关于中国的地方债和地方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业绩影响的争议,近一段时间以来引起很多股市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媒体追踪报道、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一些问题,引发各方对地方债务投资风险的思索,部分投资者有些情绪化的本能反应,是毫不奇怪的。但是,某些境外机构的评估肆意夸大中国地方债严重性,甚至夸张说中国要出现“地方债危机”,却不无耸人听闻之意,其动机不能不令人深思。

  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确实出了些问题,但是目前中国的地方债,不仅是可控的,而且大都也是安全的。笔者这么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其一,国际金融界关于政府债务安全线的学术性界定标准,认定政...

Read more

沪深股市还有没有牛市


  在各种场合,常常遇到有些投资界的老朋友问我:沪深股市还有没有牛市?

  我的回答是,像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那样的牛市,也许将不会再有。有的人问,你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

  先说一说中国股民眼中的“牛市”概念,在一般股民眼里,“牛市”,就是短时间的暴涨行情。因为以前沪深股市过一段时间就来一次暴涨行情,所以有些人就一直期望在股市的短时间暴涨中暴富,他们就把这种短期股市暴涨行情,称为“牛市”。

  回顾沪深股市的历程,曾经有过六次这种短期暴涨的大牛市:第一次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

Read more

中国银行股明年业绩会如何?


  自今年上半年开始,一些西方国际投资公司配合他们在中国境内外的做空中国行动,掀起一股恶意唱空中国银行业的浪潮。一些知名投资公司纷纷发表投资预测,说中国银行股今年业绩将大幅下滑。对此,我在6月24日的《上海证券报》上发文,对这类恐慌预测和虚假猜测做了客观分析,明确提出中国银行业今年整体业绩不是下降,而将大幅增长。现在到了年底,事实已经证明了这样的判断。

  那么,明年中国银行业的业绩又将如何?

  我对明年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状况的判断,与今年上半年的判断没有大的变化,因为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速度虽有所调整,但大环境没有根本性变化。唱空中国论者近几年来一直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发表攻...

Read more

怎么从制度上防止创业板企业动力衰竭


  沪深股市开办创业板的目的,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拓一条新的道路,以加快中国的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速度,为促进中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大力发展增添活力,为催生创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模式创造条件。

  然而,创业板开市迄今,部分上市创业板的企业不仅没有了新的创新能力,还丧失了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这些创业板企业上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新的生长空间,在相关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而仅仅是为了到股市尽快兑现。所以,一些创业板企业筹备上市融资时,不顾实情,想方设法吸引到高倍的超募资金。为此,在融资上市前,尽一切可能把财务报表做得漂亮。获得高额融资后,则或用于非企业的创新投资,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