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套电煤价格并轨方案正在有关部门间走程序。报道称,方案提出煤、电企业签订长期协议,期限为2—5年;同时,长协合同将规定电煤基础价和变动价,变动价将设置一系列条件,符合条件后由相关方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实行。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发了关于对煤炭市场改革方向的讨论。
无论何种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双轨制都不应该存在,更不能长期存在,双轨制的存在必然导致权力寻租与腐败盛行。近年来重点煤和市场煤价差最大时曾接近500元/吨,即使是一般情况下,二者价差通常也达到了100—200元/吨,较大的价差为煤电企业管理者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
作者文章归档:李廷

正确看待煤价回调
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煤炭市场整体疲软,5月份以来,具有国内煤炭市场风向标之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更是连续深幅回调。截止到7月18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连续11周回调,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每吨累计下降146元,降幅达18.6%。
对于今年以来煤炭市场整体疲软,特别是对于近期煤价大幅回调,笔者认为,这是在煤炭需求减弱背景下煤价的合理回归,也是煤炭行业利润水平回归正常化的过程。过去10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煤炭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带动,煤炭价格整体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为例,2001年至201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8%...
当前有必要对进口煤征税吗
近期,国外关于中国即将对进口煤征收关税的传言议论颇多。去年此时,大家都还在讨论降低煤炭进口增值税,鼓励更多煤炭进口的可行性;即使是今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支持能源原材料进口。转眼间,怎么会突然有传言称中国即将征收煤炭进口关税了呢?
其实,传出这种声音一点都不奇怪。进入5月份之后,沿海动力煤价格开始进入回调通道,回调幅度不断加大,且价格回调浪潮已由沿海快速蔓延至内地。对于此轮煤价回调,很多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进口煤的冲击。
目前,我国真到了通过对进口煤征收关税,进而抑制煤炭进口的地步了吗?笔者认为未必。
首先,未来...
煤价上涨无望
今年气温较往年同期明显偏高,5月初,北方部分地区已经提前入夏。与气温快速回升相比,沿海煤市却逐渐趋于“平静”:从3月中旬开始经历了连续6周的小幅上涨之后,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于4月末5月初再度恢复平稳。海运煤炭网5月3日公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最新一期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为787元/吨,与前一周持平。
回顾2011年春夏时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从3月中旬至6月下旬曾连续上涨14周。但进入7月份之后,正当夏季用电最高峰来临之时,受煤炭进口回升、水电出力增加、煤炭库存高等因素影响,煤价反而进入回调阶段。
与2011年夏天相比,...
煤电联动不一定是解决当前电荒的最佳方式
近期,关于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短缺的报道再度汹涌袭来。与今年4、5月份闹“电荒”时相比,当前,大家对于“电荒”原因的理解更加趋于一致――都是煤价上涨惹的祸,不是缺电,也不是缺煤,只是因为煤价不断上涨之后,火电企业“缺钱”了。虽然大家对“电荒”原因渐渐达成共识,但是各方对当前“电荒”的解决之道却仍然持有不同观点。
近日有媒体朋友问我:“有人说对于当前的电力短缺,还有没有比启动煤电联动机制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了?”对于这个问题,回答者的立场不同...
煤化工乱象丛生的背后
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的 《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视煤化工盲目发展带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对煤化工产业的调控和引导,统筹规划做好试点示范工作。事实上,这并不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第一次就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发文。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2008年8月和2010年6月先后分别就规范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发展下发通知。此外,近年来国务院还多次在相关文件中就抑制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等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用“乱象丛生”来形容毫不为过。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