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中国境内有发行杂志10000多份、报纸2000多份,电视频道2000多个,电台15000多个。这些算是能被有关部门粗略统计的媒体形式,而各类网站以及各种被标榜为“新X媒体”的新媒体,更是多到无法计数。
中国的媒体形式多到什么程度?多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多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程度!其实说得没有情面,就是多到置消费者感受于脑后的程度!例如很多装有机顶盒的电视,调整音量时两个硕大的广告显示在音量条的左右,甚至打开电视机,也要先看一段广告。机顶盒不仅把电视机的操作复杂化,那些硬性植入其中的广告,更是让人嗤之以鼻。
这...
作者文章归档:阎大为
微博黑洞
“黑洞”,光束经过它都会发生弯曲,甚至是被吸进去。在我们已知的世界中,运行速度最快的光束也难逃黑洞的束缚,更不用说那些运行速度缓慢的物质。从商业角度上讲,我们不妨把一束光理解为某个优秀品牌的数字营销行为(Digital Marketing)。如果这个品牌的数字营销做得够好,我们就可以用运行速度最快的光束来彰显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但这样的品牌毕竟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在当今火热的微博营销领域中。多数品牌在微博营销领域中还只是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最多是个小跑步的,还谈不上什么音速、光速。
“光束”在前进的过程中,“黑洞&r...
微博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个美国动画片,主人公是科学狂人。他为帮助朋友获得心仪女孩的芳心,发明了可以看透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机器,只要将机器对准你要看透的人,机器就能通过显示器告诉你女孩的真实想法,以此作为与女孩交往的重要参考信息。
人都希望第一时间能看透别人,无论出发点是善还是恶。但现实生活中,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并且这个过程伴随着风险,你可能看错一个人,甚至自己因此受到伤害。
你不仅希望了解别人,你还希望别人了解你。幸运的是,我们周围有很多科学狂人在不停的为我们制造“心灵阅读机”。互联网就是最大的“心灵阅读机”!它窥探人们的消费行为、言...
经济学看产品价值
团队在构建新产品之前,往往会考虑我们为什么要推出一个新的产品?产品的目标人群是谁?他们的属性如何?是男是女?喜好如何?即将推出的新产品满足了目标人群的什么需求?新产品的表现形式是如何的?新产品将涵盖哪些新的功能?新功能如何体现并获得用户的使用依赖?目前的竞争环境如何?…等诸多因素。
Biz Monitor将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产品团队(或者说产品战略团队)去思考产品价值。先为大家引用一段经济学理论“物质财富之谜”: ...
跨界营销案例与效果评估
企业文化与制度的核心理念
Biz Monitor认为,在一个制度修明的企业里,当多数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并能把他们的劳动”分别”开来,这个企业就会变得富裕。
Biz Monitor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并结合案例与大家分享制度与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关于制度”
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也不是为了制约更不是”个别意愿”的体现(记住,企业的决策不是企业所做出的,而是某一特定人群或个体)。制度的真正目的是为制度内的每个人创造一个...
气球理论——组织臃肿的企业
今天与某企业交流他们在快速变化的竞争市场中遇到的困难,颇有感受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企业要一直保持充沛的活力并且像一个不会减速的长跑运动员才能领先于竞争者领先于市场并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那么企业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最有发言权的恰恰不是什么咨询专家,而是那些真正深入企业的员工。
Biz Monitor希望在这里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论,用这个理论去认识自身困难, 用这个理论去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正所谓如果你要去解决一个问题,那么你首先要去了解你面临的问题,当你把问题能清晰的描述出来,其实困难已经解决一半了。
敏...
“减法法则”在产品、服务开发中的应用
“减法法则”,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做减法”,亦或是“简约至上”。但“做减法”这简单的三个字在商业领域中却是不折不扣的黄金法则。毫不夸张的说,“减法法则”是产品规划、服务规划过程中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指导思想。很多围绕产品、服务开发领域而诞生的法则、思维模式也基本上是以“减法法则”为指导思想而创造出来的。
企业在规划产品、服务时,会遵循很多法则,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期望能被最广泛的消费者接受。在规划产品、服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