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倡导者,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跟踪、学习和研究的榜样。很多投资者都试图复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巴菲特模式除了要找到可以长期持有几十年的好公司,还要有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对于巴菲特来说,这笔长期资金无疑就是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今年,笔者有幸亲临巴菲特股东大会现场,并获得了宝贵的现场提问机会,问题就是关于保险浮存金,巴老当时的回答谦逊而又朴实,他承认负成本的浮存金和杠杆率的确是成功关键因素,并以此为豪,认为伯克希尔的成功是天时地利配合的结果,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即便是他自己从头再来,也很难复制当年的成功。
保险业务的浮存金是指客户缴纳的保费,这笔资金不属于保险公...
作者文章归档:徐天舒
绿色管理的市场价值
在绿色浪潮推动之下,企业应当具备长远的目光,将绿色管理纳入到企业的主动型战略管理和社会责任中。
随着公众健康及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生存环境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考虑因素。
成功的绿色管理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如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创造经济效益,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曾遭遇过产品环保问题的索尼,近年来已全新定位为绿色企业,并于2010年4月制定了“走向零负荷”的环境计划,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等多个角度实施绿色管理,品牌形象就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另一方面,奉行绿色管理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绿色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钱途漫步
随着公众健康及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生存环境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主要考虑因素。在这轮绿色消费理念转变的浪潮下,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绿色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规划不可或缺的一环。
成功的绿色管理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如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创造经济效益,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曾遭遇过产品环保问题的索尼,近年来已全新定位为绿色企业,并于2010年4月制定了“走向零负荷”的环境计划,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等多个角度实施绿色管理,品牌形象就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另一方面,奉行绿色管理以增强...
企业社会责任被忽视的一环
社会责任风险不光在围墙内
从前几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到发生“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均涉及知名企业。尽管从事件的调查结果看,问题主要都发生在上游供应商环节,但对这些企业的品牌都造成了巨大伤害。类似事件提醒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也要关注和控制供应链的社会责任。因为消费者买的是品牌企业的产品,而不会去关心原料和半成品供应商是谁。事情一旦发生受损最大的也往往是品牌企业。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通过退货去经营整个产业链来控制供应链的风险对大多数公司是不合适的。企业必须通过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和风险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对上市公司重要性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其中还有的企业已经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些小公司自成立伊始就坚持走社会责任的发展道路,传奇般地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终成行业强者,开创了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成功商业模式;有些大企业则对业务模式进行深刻变革,在经营过程中加入了社会责任相关的战略,不仅在环境、社会等方面推动全球进步,而且自身的经营绩效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会责任竞争力成就中小企业高成长
成长企业中,美国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就是成功的代表。全食超市成立于1980年,专门零售天...
徐天舒:彼得·林奇是如何应对暴跌的
美欧股市暴跌,A股也跟着打喷嚏,看看基金的净值似乎损失不大,但这是因为大家抱团挤在食品饮料里,如果再来一场补跌会怎样?翻出以前保存的彼得林奇谈如何应对股市暴跌,其实还是那几条:不要对短期的走势进行预测,不要恐慌性清空股票,确保自己组合的公司值得持有。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甚至自杀。当时彼得林奇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一天之内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林奇和所有基金经理一样,只有一个选择:抛售股票。
过了一年多,他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害怕“那一时刻,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世界末日来临,还...
企业增长的模式(转)
现在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预期,很多上市公司只能通过并购来加速发展,这样结果必然是是拔苗助长。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分析必须分清楚是内生式的还是外延式的。我们公司的有机增长基金就着眼于上市公司的内生增长。
这篇文章很好的介绍了几种不同增长模式的分析要点,原文转自:http://blog.caing.com/article/2162/
一个经济的增长可以是内生型的,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获得增长;也可以是外延型的,主要依靠投入的增加获得增长。企业也一样,增长的方式可以是主要靠效率提高,也可以主要靠投入的增加。
对企业来讲,最常见的增长就是外延...
彼得·林奇是如何应对暴跌的
美欧股市暴跌,A股也跟着打喷嚏,看看基金的净值似乎损失不大,但这是因为大家抱团挤在食品饮料里,如果再来一场补跌会怎样?翻出以前保存的彼得林奇谈如何应对股市暴跌,其实还是那几条:不要对短期的走势进行预测,不要恐慌性清空股票,确保自己组合的公司值得持有。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精神崩溃甚至自杀。当时彼得林奇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一天之内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林奇和所有基金经理一样,只有一个选择:抛售股票。
过了一年多,他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害怕“那一时刻,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世界末日来临,还...
战胜华尔街
前段时间有朋友要求推荐书,这本书被奉为经典。是多年前读的,现在看当时的笔记,有很多已经成了公理性的常识,但当时对自己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计算多少年股息会翻一倍,有一个简便的法则,就是用72%除以长期增长率,15%的增长率就意味着股息每五年会翻一倍;
技术分析旨在预测买卖股票的适当时机,信奉的是股票定价的“空中楼阁”(castle-in-the-air theory)理论;基本面分析则是应用磐石理论(firm-foundation theory)挑选个股;
若以国土面积衡量,美国比日本大25倍,但若以1990年的财产价值来说,日本估...
抄底的不抄底
银行股的估值现在分歧很大,这篇绕口令的抄底不抄底东东值得深思。
原文地址:抄底的不抄底作者:朱晓芸
今晨看到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新闻,全文如下:
“CNBC电视频道的Kate Kelly周五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计划将所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设银行) 10%股权的至少一半出售给由美国、中国、马来西亚和中东等国主权财富基金和机构组成的团体,目前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
Kelly称,投资者团体尚未最终确定。
据报道称,本次交易或筹资85亿-90亿美元,最早可能于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