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葛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马奇:组织学习的“陷阱”


  作为组织管理大师的马奇,从来就不是一位随大流者,正如他独特的研究视角与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在关于组织学习方面,马奇的观点同样与众不同。近几年来,众多战略管理学者以及企业实践者,一直专注于组织学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信息处理、试错纠偏等方面的积极效应,马奇却独辟蹊径,唱起了反调。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组织学习的局限、困境,并引导大家关注“学习的短视”、“胜任力的陷阱”、“适应与适应能力的悖论”等重要命题。在马奇看来,很多时候,学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也可能是一个不可靠的工具。正如马奇一直所倡导的,在一切&ldqu...

Read more

组织中的“政治力量”博弈


  就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而言,曾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的詹姆斯·马奇(James G. March),从来就是被低估了的管理大师。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发布了200位管理大师的排行榜,然后采访这些上榜的大师们:谁是你心目中的大师?排在第一位的是彼得·杜拉克,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在公众视野中一直默默无闻的马奇。确实,马奇是美国社会科学学术界的一个“传奇”,其学术涉猎极广且成就卓越,令其同行望尘莫及。马奇是组织管理和决策领域极为关键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卡内基·梅隆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最为...

Read more

塑造核心竞争力系统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你可能记忆犹新,但这远远不够。

  战略管理思想总是备受瞩目:波特强调利用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以及聚焦战略,塑造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特里西等从客户视角提出“卓越经营、亲近客户、产品领先”的战略,告诫企业要选择一个顾客价值期望,并让顾客记住它。“培育和增强核心能力(也称核心竞争力)”,则是普拉哈拉德与加里·哈默研究佳能案例的发现。而他们这个发现,几乎改变了企业界对于战略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理念之一。

  不只是个概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现佳能虽然生产几十种功能迥...

Read more

巴纳德:权威是怎样炼成的


  要了解管理的“实践”,一定绕不开彼得·杜拉克;而要洞悉组织的“精髓”,必然绕不开切斯特·巴纳德。正如日本学者饭野春树所言:“巴纳德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其持久性来看,即便是年代久远的文章,在管理学说史上也可以找到它的位置。”在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上,再怎么强调巴纳德都是不过分的。巴纳德颇具哲学迷思的组织理论对后继学人产生了持久的重要影响,甚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也坦承其对巴纳德理论思想的继承。而在巴纳德的丰硕成果中,关于权威的探讨,正是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权威来自...

Read more

黄学明:商界才子


  人生就像一场漫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知道工作的美丽;只有投身于工作中的人,才知道工作的魅力。他,热爱工作,更爱一起工作的人……

  两年前,记者与黄学明有过一次浅显的交流,知其甚微。此次深入采访得知,黄学明不仅企业管理别具一格,其诗书才艺也深有造诣,与其称他为商人,不如称他为“商界才子”。

  爱国企业家、中国首届职业装领军人物等各类殊荣,在黄学明人生史册上已是不胜枚举。而今,他又被邀担任英格来思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执行会长。从工程师演变成企业家、管理学者,黄学明融通理...

Read more

“脸谱”:企业家的媒体呈现


  中国的企业家正在慢慢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不但为自己和企业的命运努力,而且与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他们从社会边缘群体变为社会明星阶层,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正在日益呈现。公众在熟知一个个企业的品牌神话同时,也对背后的企业家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人们从早期关注企业家的个人禀赋、管理能力、机会识别、市场开拓和创新组织等“生产性”要素逐渐转移到关注企业家的政治身份、道德责任、公众形象等“非生产性”要素。企业家通过媒体渠道广为人知,并在媒体的特殊语境下被人性化和戏剧化。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家的“脸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