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锡文

1966年夏在上海初中毕业, 恰逢“文革”爆发。1968年9月,由上海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在生产连队当农工、文书,后任营部书记、团政治处、师政治部理论教育和新闻干事。1978年恢复高考后,从黑龙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就读。在校期间,开始参加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关于农村改革的调查研究活动。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副组长。1985年7月,随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建制划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先后任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副组长、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0年7月,随机构调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农村发展研究部副部长、部长、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4年6月,被抽调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仍保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11月起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后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乡村振兴战略的来龙去脉


   2018年是农村改革四十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农村改革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对于更深入理解我国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将会有很大帮助。

  农村改革的历程、经验和贡献

  (一)改革的突破

  邓小平同志讲: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习近平总书记讲: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具体讲,农村改革是从打破集体土地只能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僵化认识和体制后才取得突破的。之后,农村集体土地开始实行由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最初是农民的自主自发行为,但党对农民的创造始终高度关注、不断对其进行总结、...

Read more

现代化进程不能忽视“三农”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党中央在建国之初就提出要实现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推进,中国“三农”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对中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了深入分析后做出的重大判断,也是今后的重大发展战略。

  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再过3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

Read more

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我国农业在经历了连续十几年的稳定增长之后,当前已进入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农业、农村经济正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一是农产品供求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一些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存,根源在于我国农业总体上综合效益不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已对粮棉油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明显减少,自2010年已连续6年增长下降,2016年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为50万人,增长率仅为0.3%,这必然对农民收入的总体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在农产品价格下行、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自...

Read more

中国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在农业方面,我们需要回答三个具体问题。

  第一, 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 为什么要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 如何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想就这三个问题简单谈谈看法。

  农业供给侧改革应着力于提高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这就点明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生...

Read more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完全是结构调整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如果我们不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竞争力上不去的话,就不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农产品就不会有市场。因此,必须对我们的农业生产体系注入两大性的要素,第一大性的要素就是科技,要靠科技创新来促进农业的效益提高、质量提升。第二大性就是要注入制度因素,要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得我们的生产组织更加有效。

  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今年颁布的中央中共指导农业的文件里面都非常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去年的会议和今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推进农业的供给侧...

Read more

当前农村改革的十项工作


要改革农产品(9.50, 0.01, 0.11%)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政府对农民的保护制度,大家关注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涉及到城镇化过程中对政治制度的改革、对农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以及对农地流转经营体制的改革。

 

当前农村改革的十项工作。

 

很多人都认为去年11月份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因此很多媒体也都把今年叫做又是一个新的改革元年,我想这个理解也对于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会有很大的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大家都看过,一共有16个部分、60条的内容,后来中央把它进行了...

Read more

地方政府应对可持续发展负责


  记者:您如何看待经济增长速度?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经济增速?

  陈锡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总体较强,并不缺乏刺激增长的动力。除了少数年份外,经济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的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因为我们每年要解决约1200万人的新增就业。根据测算,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致可以带动80万—100万人的就业。如果实际增速低于7%,就会引发就业及多种矛盾。经济增长保持在8%~9%之间是必要的,同时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加快转...

Read more

现有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


  编者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现有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城镇化率也存在“虚高”现象,即在城镇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便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实际上,仍有10%—12%的城镇人口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变市民、农村耕地变城市建设用地。

  ■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

  现有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城镇化率也存在“虚高”现象

  记者:过去10年,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很快,为什么能有这么快的发展?
...

Read more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三农问题”


  极不平凡的2010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未过去,自然灾害的摧残更为肆虐,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逐步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 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中央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2010年的中国农业不负众望,战胜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困扰,克服了种种不利因 素,夺取了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的好成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比上年增产200亿斤左右,将创造粮食年度产量10800亿斤以上的历史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也将有明显增长,预计人均纯收入可达到5700元以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对于20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