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树

名片:行者 学者 记者; 个性:用思想行走,用激情写作。方位:北京;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凤凰玦》、《失落的流浪者》、《野草莓》、《明天的太阳〉、《进化森林》;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之一《谁在收藏中国》、之二《谁在拍卖中国》;电影文学剧本集《阿门》;电视剧:《黎明行》、《父亲》、《黑暗的心》、《有个男人》、《黄昏小站〉等;另有纪录片和文艺专题片数十部,分获国际、国内专业大奖

加拿大举办中国“盗墓者”出土文物展览


“盗墓者”出土文物展

北京东郊被盗的夫妻墓(博主拍摄)

加拿大举办中国“盗墓者”出土文物展览 

     近年,加拿大维多利亚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出土珍宝——中国考古文物展”的私人收藏品展览。此次展品共500件左右,全部都是中国古代文物珍品,年代跨度自殷商至唐代,长达2000多年。其中包括:汉代鎏金铜龟镇纸、嵌绿松石青铜带钩、随葬陶俑、铜鼎、漆器、唐三彩制品和大量的金银器、首饰等。每一件展品都造型奇妙、精雕细琢,让参观者叹为观止。据展品提...

Read more

真正的中国国宝大部分已流散海外


皇家安大略省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真正的中国国宝大部分已流散海外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数量究竟有多少?这恐怕是一个谁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大得足以让国人心惊肉跳,大得足以让世人瞠目结舌。更值得国人关注的是,在这些巨大的数字中,属于历史上数次被侵略者掠夺的文物珍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以来流失的文物越来越多。记者长时间跟踪国内外一些比较可靠的文物资料库,对境外中国文物藏量较大的博物馆及它们所藏文物的来历,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统计,结果如下:

  &...

Read more

郭德纲的蛮横与电视文化的堕落及其它


郭德纲的蛮横与电视文化的堕落及其它

     郭德纲的弟子殴打记者。接着郭德纲出言不逊,大叫“该打”,并很快将此事编成“段子”出粗口,天才地将记者比作“绿灯区的妓女”。进而,老郭骂得性起,索性将“你们中国人”通通稍搭进来一块儿骂了个遍。

     痛快!若是单单站在一旁看热闹,还不得不佩服老郭的胆略和口才!然而一转念,这个“泼男”竟然是近几年红遍京城的电视文化偶像之一的“非著名...

Read more

“走私王国”暗访记


 

杜敏走私的部分青铜文物

“走私王国”暗访记

     这是一栋从外表看并不怎么起眼的别墅,建造在合肥城郊一处农民荒废的棉花地里。地面上两层楼房的外墙用橙黄色的墙面砖铺贴,房屋四周围着一圈黑色的铁栅栏。这栋从外表看并没有太多超群出众之处的别墅,在靠得近些的邻居嘴里,却似乎成了一座金光灿灿的王宫。

     “嗨呀,听说光是装修费就花了1000多万!里面到底是个啥模样谁也没见过。你看那五条大狼狗,立起来比人还高,成天在院子四周跑来跑去,抵得上一个警卫班!每一条狗...

Read more

中国是文物大国吗?


中国是文物大国吗?

 

     据联合国教科文提供数据: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量远远超出了国内馆藏文物的总和;另有数据证实:中国博物馆现有文物收藏总量,不足美国一家博物馆系统的十分之一;记者调查到:有4家中国海关一天内共查出走私文物15500件……

     记者曾经向数百位被采访者问了同一个问题:“中国是文物大国吗?”绝大多数人都不假思索地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理由不外乎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又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光是那沃土之下几十...

Read more

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捐宝事件


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捐宝事件

     “国宝帮”是近年来流行于收藏界的一个新名词,泛指民间收藏古董重器的人群,其特点是言必称“国宝”,行必藏“国宝”。据记者所知,刚开始“国宝帮”是“考古派”和“文博派”(国家文物、博物、考古单位的专家学者)送给民间收藏者们的雅号,后来,乡野收藏大众不忌讳专家们的嘲讽,干脆以此称呼独树一帜,自嘲嘲世,对抗以故宫博物院专家为首的“朝廷重臣”。...

Read more

中国的富豪和巨贪很难赎罪


中国的富豪和巨贪很难赎罪

 

     几天前参加首届中国民间博物馆高峰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提出:中国博物馆应为中国负载“原罪”的富豪阶层提供“赎罪”的机制,即接受富豪们的捐赠,让部分“带罪”的不义之财转化为社会公共财富。

     这种说法乍一听去非常在理,但是,倘若真的实施起来,在现阶段的中国,几乎不具备可操作性。这种所谓的“赎罪机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经存在。但在彼岸,它...

Read more

中国“第一拍士”海外夺宝记


  

中国“第一拍士”海外夺宝记

    

     现如今,中国富豪海外夺宝已为世人司空见惯,也为世界各大拍卖行津津乐道。可是要说起此举的首开先河者,似乎还鲜为人知。

     2000年夏,英国伦敦。 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国男子在一位年轻翻译的陪同下乘车来到大罗素广场,徒步走向大英博物馆。

     在全世界博物馆大家族中,无论从自身的历史标签还是馆藏物的文化含量,大英博物馆都...

Read more

谁在拍卖中国?


  

谁在拍卖中国?

——写在己丑300年

吴  树

    前推五个己丑,正好距今300年前,文韬武略的康熙大帝结束了鞍马生涯,下旨于北京西北郊修建一座皇家园林,以供自己避喧听政、修心养性,赐名圆明园,以示天子“圆而入神、明而普照”的厚德明智之志。此后,雍正、乾隆两帝以此自勉身心、治国安邦,并相继于园内添山注水、修楼建阁,一为感念先帝恩德,二为昭示国泰民安。

    世事无常、造化有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明君打造的大清帝国,未能逃脱自然法则和政...

Read more

中国文物保护的三大瓶颈


中国文物保护的三大瓶颈

瓶颈Ⅰ:直面“文物私生子” 

    虽然说盗墓这个行当古往今来未曾歇业,但是繁荣到今天这种地步恐怕算得上是“登峰造极”。自打中国文物全球跑火以来,盗墓者大有“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先拿下陕西、河南等高古之都,夺取先皇后帝之暗藏,再分兵边陲及远古遗址,掏尽天工造物及塞外奇珍异宝,然后各路兵马汇集北京,争夺元明清诸王御器珍玩,最后“兵分三路”,将大量可以成为国外市场高端商品的文物,借“海陆空”国道走私出境,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