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贝淡宁

贝淡宁(Daniel A. Bell),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牛津大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教授,曾于新加坡、香港任教,并于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希伯来大学担任研究工作,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儒家政治伦理》等七本书编辑,《纽约时报》《环球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日报》,《多伦多环球邮报》《卫报》评论员,受CNN, NPR, CCTV, BBC, Radio Canada,CBC多家媒体采访。著作有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儒家:变化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超越自由民主:东亚背景下的政治思考》,(《东西碰撞:东亚的人权与民主》等,并翻译成中文等其他十二种文字发行。   Daniel A. Bell is professor of ethics and political theory a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He was born in Montreal, educated at McGill and Oxford

我如何在中国大学教授西方价值观


   没人会对中国政府限制“西方式”的公民和政治自由感到惊讶。但政府最近要求大学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并下令禁止“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新闻了。从表面上看,这种规定实属荒谬。它意味着不仅要禁止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和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思想,还要禁止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及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等思想家的思想。

  排斥西方价值观...

Read more

北京课堂里的政治讨论


     新一代中国学生被认为自私和追求物质享受。自二〇〇四年以来我一直在清华大学讲授政治理论(作为我所在系的唯一按本地雇员条款聘用的外籍教师),我的印象并非如此。很多学生是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渴望,他们对于中国破坏性的地震做出的义举与反应我一点都不觉得吃惊。清华学生动员起来为红十字会献血、捐款。数百学生排队几个小时,一直到凌晨一两点钟。有些学生甚至到地震灾区当志愿者。一个学生告诉我说同胞“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力量让她深受感动。

  

  年轻的中国人也不是不管好坏都为祖国欢呼的排外的民族主义者。清华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之一,政治上有保守的名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