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上海人,中学期间为上海《青年报》学生记者团成员, 199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移居香港,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加入凤凰卫视后,采访报道过多名世界政要和许多重大国际事件,如长江水灾、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也多次跟踪报道过中国领导人外访活动,包括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一及美国总统布什等。足迹遍布欧洲、美洲和亚洲。 2001年,曾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2001年采访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及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三件大事。2001年“ 9· 11”事件后,她作为战地记者,深入阿富汗前线做现场报道。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轰炸巴格达时,她是在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的惟一的华人女记者。主持过的主要栏目节目有:《经贸周刊》、《论衡财经》、《时事直通车》等。

从街头小贩看城市管理


  因为要去新加坡,同行的伙伴毫不犹豫把身上的香烟全部扔掉,这让我觉得有些惊讶,因为对方可是一个对于很多规定都不太愿意遵守,更不要说自觉遵守的人呀。比如在香港坐出租车,每次都要提醒好几次,他才不情不愿地扣上安全带,就算香港室内全面禁烟,他也总能够找到为了做生意而网开一面的餐厅包间,这让我这个从小就遵守各种规定的人,总是看不顺眼。

  这一次,居然是新加坡让他如此收敛。

  仔细琢磨,想来两个原因,毕竟不是新加坡人,人在他乡,自然没有在自家土地上那样随心所欲;当然,这也不是必然,看看那些到了内地就不排队、乱穿马路的外国人,又说明了一点,入乡随俗,而这个俗是由外人对于这个地方的观...

Read more

再谈抑郁症


  几个月前,在这个专栏里面,我谈论过中国的抑郁症问题,几个月之后,我有机会和两名抑郁者患者面对面坐在上海的一家餐厅里面。

  我们是透过网络认识的,其中一名患者,在我们透过网络联系的几个月时间里面,自杀过一次,幸好被救了下来,这已经是他在这两年,第三次尝试自杀。坐在餐厅里面,他一直低着头和我说话,他的话很多,思维也算是清晰,但是可以感觉到他的一种偏执,对于他相信的东西。

  能够把他约出来,其实多亏另外的那名患者,其实她已经处于康复阶段。就在他尝试自杀的消息,透过网络传播之后,她去医院看他,在他回到家之后,她去看他,把他带了出来,剪了头发,还去喝了咖啡。

  &ldq...

Read more

都市中的贫穷


  走在淮海路上,一对刚刚走出地铁站的母女,中学生模样的女儿拉着妈妈的手,兴奋的指着眼前三十多层的住宅大楼,用普通话说:“好漂亮呀!”

  一个南亚裔男子,在路边的小摊上翻找适合孩子的翻版光碟:“找到了,米老鼠。“他俯下身来,告诉站在一边,踮着脚,看着那一大堆光碟的儿子。

  两个刚刚从附近的办公楼下班的办公室女郎,正在用上海话讲着办公室的八卦,那个对话里面的主角,有着一个英文名字,也让我确定,她们正在谈论办公室里面的另外一个女孩。

  一个和我擦身而过的女孩,边走边打手机,大声的讲述一天工作的辛苦,还时不时的撒撒娇,猜想...

Read more

编辑自主


  班克罗夫特家族在世界新闻报丑闻爆出之后表示,很后悔当初出售家族拥有的华尔街日报给默多克。

  那是2007年,我还记得,当知道家族要出售报纸给默多克之后,引发了美国媒体界的争议,当时一些美国同行还发起了联署行动,当中包括很多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也参加了。这是因为,如果熟悉默多克经营媒体的手段,很难相信他会遵守自己的承诺:不干预编辑自主。

  但是支持者认为,因为班克罗夫特家族犯的错误,让华尔街日报这份老牌报纸面临财政窘迫的局面,只要默多克遵守承诺,那麽利用他的资源和能力,应该可以让这份报纸摆脱困境。就连起先一直坚持不肯出售股份的班克罗夫特家族其中一些成员,也最后被默多克的...

Read more

港式管理


  前两天去深圳的一家银行办理转账,一看大厅里面不到十个人,心中窃喜,拿到电脑票一看,排在前面只有一个人,更加觉得放心,应该可以赶得及下一场的安排。只是,最后足足等了半个小时,而且是在排在前面的人投诉并且愤而离去之后。

  一直惧怕去内地的银行,因为不知道自己应该预算多少时间。这一点和香港不同,即便前面有二三十个人,但只要去过几次,大约就能够计算出需要花的时间,一些银行还会贴心地在某个位置挂上一块牌子,告诉你,只要排到了这个地方,还需要等待多久。内地银行的大厅里面一般会有不少椅子,算是贴心服务,但是作为客户,我还是宁愿银行能够把贴心放在如何节省客户时间上面。

  到现在也不明...

Read more

教育产业化


  教育是不是一门生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讨论还在进行,也没有达成共识,但是看看周遭,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大学,教育早就成为了赚钱工具,当然,这样的生意听上去要比其他的行业高尚得多,毕竟是教书育人。

  去了内地一些城市才知道,一些中学,一个年级居然有二千多个学生。觉得无法想像,老师们对着如此多的学生,是不是能够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或许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老师不在乎,学生同样也不在乎。其实这样的学校,虽然挂着名校的头衔,当然,如果没有名校的头衔,也不会有这样多的学生打破头要进去读书,为了将来的高考能够有好些的成绩,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规模,太像补习班,而不是一所学校。香港太...

Read more

如果南科大成功了


  一名南科大学生家长,给我讲了这样一段往事:1983年的时候,当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深圳时很不情愿,只是,当走出火车站,看到远处刚刚封顶的国贸大厦,还有已经完工的国商大厦时,他对自己说,或许这是自己要来的地方。

  当他听到南科大招生的消息之后,他有了一种同样的感觉,于是向家人推荐这所学校。作为一个看着深圳摸着石头走到现在的老深圳人,他和家人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那就是,即便等到孩子四年之后毕业,这所学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完善成型,他们也不会后悔。

  只是现在,当南科大因为高考,因为港科大三位教授的公开信,再一次身处风口浪尖的时候,他开始担心,担心校长能不能够顶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