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冲

外交与国际智库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畅销书作家

中国企业在非洲遭遇四大挑战


  2月27日至3月2日,应美国公谊会(AFSC)邀请,我远赴津巴布韦参加了一场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关于非洲人对中国的投资是如何认知的。

  会议由美国公谊会和津巴布韦环境法律协会(ZELA)合办,邀请了来自非洲各国的官员、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精英。三天的会议,虽然整体看对中国的投资持欢迎态度,但对于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们也直言不讳地提了出来。

  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整体状况看,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遭遇四大挑战。

  挑战一:新殖民主义说法抬头。

  非洲有着古老的文明,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智人就是从广袤的非洲大草原走出来的。

  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之后,迅速建立起殖...

Read more

“联俄抗美”将是中国最大的战略错误


54日早上,我到银行办事儿,顺手拿起一份《北京日报》,翻到评论版。头条是“从某某某事件看美国政客的拙劣表演”这篇雄文,二条是“胳膊肘般的感情”符合中俄战略利益。

 

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无疑是告诉读者,美国政客很坏,处心积虑地对付中国;俄罗斯真是哥们儿,应该珍惜并发展中俄之间的深情厚谊。

 

《北京日报》是党报,被称为中国的“左王”,它的评论有时是官方的意志体现,有时是自发行为。这两条,无论是官方意志还是自发所为,都说明反美亲俄的姿态。

 

拉俄罗斯抗衡美国,其实也不是什么秘...

Read more

为什么不要轻言“中日战争”?


 

前不久在凤凰卫视做客时,提了一个观点:等北京的空气质量超过东京,等中国的义务教育水平超过日本时,中国就战胜了日本。后来把这个观点贴上微博,引发争议。有人觉得这说法理性,有人觉得这说法太软弱。 

 

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中国面对日本,在因为钓鱼岛问题满腔怒火之前,在因为靖国神社问题满怀愤懑之前,必须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判断和预测。

 

从东亚的历史看,中日两国并无两强并立、对等交往的历史,古代中国强而日本弱,于是日本虚心学中国;近现代日本强而中国弱,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对...

Read more

中美“共治中东”雏形乍现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几乎同时访华,可谓在北京擦肩而过,虽然外界猜测的“北京会晤”并未成真,但也足以让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新角色产生期待。

  对于阿巴斯访华,中国给予“总统”礼遇,习近平主席更是立场鲜明地表明了巴勒斯坦的支持,他提出的四点主张里,明确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并提出以色列的生存权和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充分尊重。而中方对于以色列总理的接待,历来也规格不低。

  这次巴以领导人的北京之旅,引来外界浮想联翩。这表明中国外交在多年的韬光养晦后,终于要有所作为了,即便在遥远的中东,也要发挥自身影响力。...

Read more

法国总统为何惹不起农民


  法国《巴黎人报》2012年12月11日报道,法国埃纳省拉昂市500名退休农民联合给法国总统奥朗德邮寄内含面包渣的信件。他们在信中称,自己微薄的退休金“少得像面包渣一样”,呼吁总统关注退休农民生活。 农民给总统写信,邮件里还带点面包渣,可谓胆大包天,这要在封建社会,即便不是欺君之罪,也要让地方官严加教训。

  在当今一些国家,这种事要么销声匿迹,估计连总统秘书都看不到,信件便石沉大海;要么面包渣被原封不动地退回给当地政府,地方官员警告农民不要越级上访,否则以后没啥好果子吃。

  可在法国,我们看看此事如何。

  国内媒体报道说,这些在2012年...

Read more

中国人比你想象的有钱


  中国给工人涨工资这个好消息,12月23日的BBC给予了关注。BBC报道说,四川从下月开始提高最低工资,以应对劳动力短缺和生活费用上涨。新的最低工资分4个档次:每月800元、880元、960元和1050元。与去年相比,平均上涨了23.4%。

  工资上涨有利有弊,英国《每日电讯报》分析认为,工资的大幅上涨有可能让中国失去低成本制造业的优势。近20年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令中国受益匪浅,也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因为去外地打工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很多农民工选择回家种地或在家乡附近找工作。虽然政府在控制通胀方面取得...

Read more

为什么中国人存钱本事比花钱高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导致中国家庭和企业积累储蓄的激励因素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足以在未来几年扭转储蓄趋势、刺激国内消费。《联合早报》的解读是:中国人还是爱存钱。

  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在1990至2007年期间大幅上升,最终占到了GDP的一半,比例已处于全球高水平。据《联合早报》分析,除了民族性之外,高储蓄率的存在,主要是经济转轨的结果。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长期性支出都由企业和政府承担,无需从工资中列支,居民的储蓄动机不强,储蓄被称为“强制性储蓄”,即排队太长买不到东西。90年代后的改革打破了&ldquo...

Read more

我们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1月5日的文章问道,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中国想要什么?

  文章认为,中国想要的其实简简单单,就是富强、安全和尊严。中国富有但孤独,从资源方面讲,中国是强国,但从吸引力讲,不算。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说:“中国外交主要考虑的是成本收益,而非全球公益,是个很利己主义的国家。”这种态度的结果是,中国是在崛起,但是个孤独的崛起中国家。美国有盟友,中国没有。

  卡内基中国问题观察家迈克尔·斯温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会成为二战后美国那种全球超级大国。当然,事实上,中国也没有谋求成...

Read more

美国高官出门为何没有前呼后拥


  王冲

  前些日子,有一张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赴任的照片在中国的微博上疯狂转发。照片上骆家辉不像是履新的高官,身边前呼后拥,而是像一个普通游客,携家人准备登机。

  无独有偶,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也有一张照片被中国媒体不约而同地搬上报纸的头版。照片上奥巴马自己打着雨伞,出现在总统一号的出舱口。当时,我应邀参加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就此调侃说,堂堂总统自己打伞,这让中国那些啥事都有人伺候的小局长、小处长情何以堪啊!

  这两张照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传达了同一层意思,即美国的官员不像中国的官员那样官僚。再后来的拜登吃面,更是把亲民演绎到极致。

 ...

Read more

卡扎菲、卡斯特罗、金正日:三个独裁者大PK


  卡扎菲、卡斯特罗、金正日,是三个独裁者,是众多独裁者里面有代表性的人。然而,在中国大陆,这些人以其反美的勇敢形象拥有不少拥趸,甚至被捧为英雄。把这三个人放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比较一番,或许可以更好地展示他们的风格、特色,或许可以更增进对他们的了解和认知。

  此三位的所作所为,早已随着大众传媒为世人所知晓。因此,我们不拘泥于具体事务,而是以指数方式进行分析。当然,这个指数并非像CPI、GDP那样精确,只是一个参考。

  这些指数包括,对内独裁指数、外部压力指数和政权延续指数。独裁指数,就是看他们如何取得权力、如何玩弄权力、如何利用权力为自己、为家族、为统治集团获取利益,如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