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贺承军

城市建筑与社会评论员

农民劳力报酬提高了


              农民劳力报酬提高了

 

    这是跟陈志武先生的一次简短对话,涉及农村养猪没保险,陈先生提供了一篇别人的研究文章,说的是小额贷款对于中国农村发展的意义。

    我:陈老师,这次回家打听到农村劳力报酬提高了,农村短工,主要存在于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以及建房子。一般短工60元一天,包吃,泥水匠要80-100元一天,要吃好的酒菜。但农村养猪没积极性,主要怕瘟疫。

&n...

Read more

地产界那些有一窍未通的高人


地产界那些有一窍未通的高人

昨天是深圳30年庆典,说实话,我有点觉得深圳没有引起中央的足够重视,昨天的庆典只是证实了这一点。深圳该何处去,表面上没障碍,实际上玄机重重。经济特区概念,迟迟不能回归小平最早提出、被古牧有智慧地修正的“特区”概念,是历史停滞了。

好久不谈房价了。我自己在搞房地产,说房地产问题肯定会被质疑我的立场。质疑就质疑吧。我还是得说,又不是推销我正在卖的楼盘,说说一般大势和一般道理。

上星期才写了一篇《深圳地产:兔子快跑》,文中把北京上海等城市当做大象,而深圳是对市场敏感的兔子。兔子跑了半个月,大象们也开始有动静了。——李克强会坐不住了。

从写博客以来,早期,我也是劝过朋...

Read more

深圳地产:兔子快跑


               深圳地产:兔子快跑

一个多月没写博客(微博除外),耳根子清静了许多。浸淫地产言论圈久了,智商一定会降低,所以最近离开这个圈子一段时间,就当是去了西藏。当然西藏对于我也不是一个神秘之所,我的思维取向是还原,或者还俗。

最近深圳的新房与二手房有一个微妙的双簧:迫于深圳9月1日开始清理二手房买卖的阴阳合同,成交突然放大,赶在最后一拨阴阳合同中做完单;新房成交也搭上这个小热销局面,在价格阶段性底部突然促成规模交易。此时,股市也有...

Read more

艺术车库将行俏住宅区吗?


















艺术车库将行俏住宅区吗?

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持续有些日子了,在调控之初,很多开发商很镇定地表态支持调控政策并借此机会苦练内功。其实,每一轮调控都有类似的声音发出,但随着政府之手的游移,苦练内功的开发商就会像淘气的孩子一样,迅速逃离苦海进入逍遥。

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政府似乎铁了心要钳制住房地产这匹野马,地产商的练内功反而有足够时间机会落到实处。政府自己在打扩大住宅保障的牌,地产商则在绿色居住、住宅产业化、居住的艺术等方面做文章。最近看到的一个实例,是作为小型地产商的潜龙集团在曼海宁项目上,投入巨资做艺术融入社区的努力。地产商致力于艺术化居...

Read more

我所认识的海普瑞


我所认识的海普瑞

题记:好久没写博客了。有一个未必合适的比喻:博客就像老婆,微博就是小蜜,最近和小蜜打得火热,今天该亲近一下老婆了。

这篇文章是越界之作,不谈地产,谈高科技的生物制药:海普瑞,在深圳松坪山,朗山路21号,很不起眼的一家工厂,却是中国进入国际竞争高端领域的不多的企业之一。创始人李锂和我同年,如此辉煌的成就,让人敬仰。 

 

海普瑞在深圳,它从匿名状态到众人瞩目,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发生的。经过对它的一定了解,与其说它是财富神话,还不如说它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帮热衷于科学探索、技术创新的科学家,在非常丰富的中国特色生物原料供应条件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取...

Read more

偷面积对涨房价的作用与隐患


           住宅建筑设计中偷面积,让建筑师们觉得很兴奋——这是一件颇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建筑形式风格问题上难以找到有效的招式,显示建筑师的个人能力和功夫素养时,善于在设计上偷面积的建筑师,就能与开发商对上眼。

  那么,什么叫偷面积?是偷了谁的面积?

  偷面积,就是在向政府管理部门上报建筑方案时,比如一个100平米的户型,在住户入伙后,可以通过搭板加建40平米,这个加建可以在住户做家装时完成,通行的做法是由住户自己承担加建的安全风险。这个可以加建的面积,就是...

Read more

城市穿衣戴帽的学问


城市穿衣戴帽的学问

从深圳福龙路由北向南走,上桥跨过滨河路向东拐,滨河路南侧就出现一排欧式风格的六、七层甚至更高的“农民私宅”,这些原来很简陋的平屋顶、马赛克贴面的房子,突然变成红色坡顶、米黄色或褐色墙面的洋房,形成于几年前政府主导的穿衣戴帽工程。在两条主干道交汇处,政府想让其周边建筑景观变漂亮些。

让城市景观更漂亮,这个动机似乎无可非议。能用简单涂抹的方式改变原先丑陋的建筑,是世界各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城市穿衣戴帽的举措一般发生在历史悠久城市的破旧城区,而深圳这座新城已经开启这项事务,不得不说有点遗憾。早些时候发生的关于建筑寿命的争论,其实是大可深究的,却被国人轻描淡写放过了...

Read more

当轨道穿过城市


            当轨道穿过城市

深圳的轨道交通发展非常迅速,近期5条线正在“4万亿救市”的政府投资大潮中快速推进,远期16条线将初步形成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按照简单的估算,决策者们决定轨道在特区内是走地底下的,出了特区就走地面上,形成轻轨。

特区内的地铁,开通几年了,它逐步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不过,深圳的有车一族可能对地铁的印象不会太深,不止一次听朋友说起地铁,他们是把地铁当做一次陪孩子的周末旅游来体验的。轨道没有形成网络,它的使用就有诸多不便,换乘公交或的士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