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都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在西方学界思想史研究领域普遍渐渐衰落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却仍然是热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既反常又合道的事情。
为什么说它“反常”?是因为这三十年来的中国学界,始终在追求“预流”,甚至不得不紧张地追赶西洋模仿东洋,几乎到了“彼进于此,我必随之”的地步,然而思想史研究领域却彼虽消此却涨,这不能不说是“异数”。为什么说它“合道”?是因为它也恰恰呈现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的趋向。今年春天,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次演...
作者文章归档:葛兆光
一
很多人都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在西方学界思想史研究领域普遍渐渐衰落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却仍然是热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既反常又合道的事情。
为什么说它“反常”?是因为这三十年来的中国学界,始终在追求“预流”,甚至不得不紧张地追赶西洋模仿东洋,几乎到了“彼进于此,我必随之”的地步,然而思想史研究领域却彼虽消此却涨,这不能不说是“异数”。为什么说它“合道”?是因为它也恰恰呈现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的趋向。今年春天,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次演...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不符合一个历史...
▍文本:历史的玻璃还是屏障?
我们经常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几十万。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天宝末年的唐玄宗时代曾有马嵬之乱。后周末期,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等等。如果我们熟悉后现代历史学的理论,则会发现这些话呢,其实都存在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漏了一个东西,我们应该说的是,根据《史记》的记载,白起坑杀了赵卒;根据《汉书》的记载,鸿门宴上曾经发生了项庄舞剑;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唐玄宗天宝末年时发生了兵乱;根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兵变后做了皇帝。
可是过去呀,我们常常忽略作为文字书写的史书,把它作为透明的玻璃,好像通过这些透明的玻...
本文基于葛兆光教授在2018年11月14日在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从全球史看近世中国的兴衰”论坛上的演讲记录稿,有补充与修订,原标题为《“漫长的十八世纪”与“盛世背后的危机”》。
该论坛由香港大学梁其姿教授主持,新加坡国立大学王赓武先生、台北中研院朱云汉先生和葛兆光先生,分别从新加坡、台湾、大陆学者的不同视角,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一
今天这个对话主题,有三个关键词,全球史、近世中国和兴衰。哪一个对我来说都太困难,因为我不像王赓武先生那样对世界历史有渊博的知识,只能局限在中国、最多东...
摘要:“何为中国”这一话题,在历史上有三个时代成为焦点,分别是北宋、20世纪上半叶以及当下。不过,这三个时代虽然都关注“何为中国”这一话题,但聚焦点却稍有差异。北宋关注汉族中国文化的正统性;20世纪上半叶关注国家、族群与疆域的统一性;当下则关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内外与认同。如果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家、疆域和族群,应当承认历史中国的内与外不断变化。现代中国国家、族群与疆域的形成,应当看成是一个曲折、复杂和漫长的历史过程。说明这一点,不仅可以回应中国历史学界、中国政治领域和国际学术界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提醒我们,从传统帝国到现代国家的未完...
一个关于未来世界的乌托邦想象,近十几年来,趁着当代中国膨胀的势头,借着西方新理论的潮流,穿着传统中国文化的外衣,在中国大陆被反复叙说,这个乌托邦叫作“天下”[1]。
虽然我用“想象”这个词形容“天下”,多少有点儿无视它在论说者那里已然影响到实际的政治领域和制度层面,但我仍然觉得,当它还没有真的成为国际关系原则或外交事务政策的时候,我宁可在讨论中暂且把它当成是学者的想象。当然我知道,这种有关“天下”的想象,近年来从哲学式的“天下体系”、政治化的“天下...
本文系葛兆光先生的一篇旧作,他结合全球人文科学的边缘化现状,以及自身教学的观察和体会,深入剖析了当前人文学科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及其根源,进而指出了人文学科“自我拯救”的可能路径,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一、人文学科越来越边缘化
陆陆续续传来的消息,对于人文学科来说,似乎都让人沮丧。人文学科越来越边缘化,似乎已经没有人特别在意人文学科的生死存亡。2006年,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布转专业名单,人文学科有82名学生提出申请转换专业,获得批准的59名学生中,除了9人仍然留在人文学科,其余大多投向了经济、法学和管理这些可以“立竿见影”的社会...
在1895年以后,中国从“天下”走出来进入“万国”,原来自信可以“定之方中”、“允执厥中”的天朝,渐渐被整编进了 “无处非中”(艾儒略语)、“亦中亦西”(朝鲜燕行使语)的世界里,就不得不面对诸如 “亚洲”、“中国”和“世界”这样一些观念的冲击,思想史研究者也不得不思考,应当如何叙述一个业已被拖入“世界”、卷进“亚洲”的&ldqu...
1、什么算“中国文化”
“重思中国文化”,我有两个基本想法。第一,过去我们讲中国文化,笼统之论太多,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希望讨论得比较具体一些,也就是讨论什么算“中国文化”;第二,最近几年,中国崛起,很多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我想跟大家表达一个基本观点,即文化没有高低,在当今世界上,不应该接受种族和文化上的歧视。
那么,何为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中国比较明显、而其他国家不很明显的“中国文化”?要强调的一点是,我陈述的很大程度是汉族的文化。
汉字思维带来汉文化圈的特点
汉字...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普通的题目——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略微有一点特别的是,我把“中国的”这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我主要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