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夏斌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创始理事长。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51年5月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曾任中国证监会交易部主任兼信息部主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著有《中国金融战略:2020》、《转轨时期中国金融问题研究》、《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跨世纪的冲击:兼并收购、反收购及投融资策略》、《形成中的中国金融市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革新》(译著)等。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并多次获中国金融学会全国优秀论文奖。

青年人不要辜负中国经济学创新的良机


 题记:2021年10月31日上午,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证书授予仪式暨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泽园校区隆重举行。本文根据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创始理事长夏斌的发言整理。

 

 

首先,我祝贺10位同学获得当代经济学基金会主办授予的“全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包括这10位同学,自2016年开设全国优博奖以来,已有60位博士荣获此殊荣。其次,我预祝当代经济学创新丛书首发式及学术讨论会成功。

 

大家可能已有了解,当代经济学基金会是一个民间的公益组织...

Read more

应坚定不移地持续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合作金融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社员即客户”的治理机制,使合作金融组织对农村客户需求更加了解,更加贴近客户,更易向中低级收入农户渗透,因此对于我国发展农村小微金融尤其是普惠金融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从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看,当前为中国内地县及县以下村镇小微企业和个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种类远比大中城市丰富。特别是近年于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全力支持“三农”发展并采取相关措施后,涉农贷款的机构种类几乎实现了全覆盖,包括有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全国邮政储蓄银行、中资财务公司、农村商业银行...

Read more

非银行金融监管:一个经40年未解的难题


  “信托:最后一次整顿”的来龙去脉

  1999年,笔者接受《财经》杂志当年第4期封面文章采访时,提出“信托:最后一次整顿”的口号,表示当时自己具体负责全国信托业整顿的决心。

  面对我国信托业在1982年、1985年、1988年及1995年已经历了四次全行业清理整顿的情况,第五次整顿应该怎么整?理想目标是既要解决已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即全国239家信托公司的6464亿元资产中已存在的严重风险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1997年初已就当时存在的信托风险向中央政治局领导作了汇报),还要彻底解决因长期以来发展模式不清、定位不准、监管制度不...

Read more

我给经济学家的几点建议 你要有良心


  经济学人应该是良心的守望者,知识的守望者,不能敷衍趋势,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见风使舵。

  我认为有三类经济学家:一是理论经济学家,目标就是要摘取诺贝尔奖,就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规律发现;二是应用经济学家,研究经济转轨,研究中国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他的主要内容是眼前短期政治长期政治的演变和制度的转型;三是“飞机场经济学家”,善于分析常识的经济学家。这三类经济学家我们都需要。

  这是从经济学人本身这样一种工作角度来讲。如果从一种更宏观的字眼看,中国当代经济学人使命是什么?我认为两大使命:1.研究中国加快制度转型;2.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有没有理论...

Read more

一个经济学人对理论创新的思考


  进入2018 年,对中国14 亿人口大国,连续40 年,年均GDP 增长9.5%这一被称为“中国奇迹”进行总结的文献日益增多。但是迄今的讨论,对“中国奇迹”的理论秘诀是什么?认识并不统一,难以形成共识。为什么?本文从一个经济学人的角度,谈谈对我国当前理论创新观察后的一些思考。厘清这些问题,也许会有助于学者面对中国40年宏大、复杂的历史素材进行理论抽象,做出一些真正的创新。

  一、总结什么?是理论还是经验?

  对“中国奇迹”总结什么?这是当前40 年总结中首先碰到的问题。迄今,各种书籍及相关文献已数以千计,...

Read more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首先是要“稳预期”


 

  1 曾经的判断

  我在2017年1月7日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曾说过,2016年刚刚过去,2017年中国经济调整的逻辑没有变。为什么?讲了四条理由,重点讲了,一是这样一个大国,市场出清过程艰难,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两、三年时间根本不行。二是民间投资预期不看好,这个问题不解决,调整转型就很难。

  还曾讲到,调整到位的标志是什么?

  (1)看能不能基本确立大体稳定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大国消费市场。这是本轮调整转型成功的最基本的标志。

  (2)根据多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干扰程度的分析,可以说,在全社会能否基本形成房地产市场是以消费品为导向而不是以资产市场为...

Read more

对当前经济政策研究的思考


  一、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政策操作三者间的差异

  今天,我想讲讲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政策操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讲经济政策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当然讲的过程中间会涉及和表露自己对当前一些经济问题的观点。

  现在,全国有很多智库,各个高校也有智库,都在从事经济政策的研究。高校的主要任务本来是从事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研究,现在都在研究经济政策,包括从海外学成回国的一些教授。这是件好事,大家都在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奉献给改革开放。但是我感觉也有必要在社会上宣传一下我的观点,也许这个观点很多人也都赞同,就是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政策操作三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今天在场有很多是金融在职硕士、企业家...

Read more

大资管本质是信托 现在最难的是杠杆怎么办


  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表示,大资管的本质是信托,它没有固定收益、不准刚性兑付、第三方托管、没有资金池。“就是这四条,”现在的关键问题在杠杆率,“如果一下子全部取消杠杆,肯定不行,怎么鼓励?得拿法规。现在最难的是杠杆怎么规范?规范的程度?结合中国现在牢牢守住坚决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这方面要非常谨慎地研究与实施。”

  “去年大资管的业务紧急刹车,年增速下滑到8%以内。所以对很多理财机构,特别是银行来说,似乎进入一个最坏的时代。我想说,这不是最坏的时代,”在夏斌看来,从老百姓的资金需求来看,...

Read more

我劝老百姓不要过度相信房地产前十几年的经验


  2018年市场经济分析,大概讲三个问题,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一、2017年,经济调整转型的逻辑没变,但需要关注什么?逻辑没有变的理由:

  1,因为在中国市场出清的过程很艰难,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真正有力度的“三去”是2016年才刚刚开始,2017年还在继续。而且从经验来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又是正处在转轨中的大国,调整要真正到位,资产负债要处理完毕,没有2-3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

  2,PPI的由负转正才刚刚开始,真正企稳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3,民营投资占总投资60%,2016年民营投资...

Read more

中国经济的观察与谏言


  中国经济:观察与谏言

  中国改革开放37年中,国民经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长周期。从亚洲金融危机冲击、1999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2007年上升到14.2%,到2015年GDP增长下滑到6.9%(下行仍在过程中),为第三个长周期。正是在这一周期中,中国经济“超级繁荣”,逐年赶超“工业七国”(可以说超美国,只是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的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美国由1998年的48.7%降到2014年的20.5%,中国由1998年的15.96%上升到35.9%。在这一周期中,中美两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