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福泉

杨福泉,云南丽江人,纳西族,文学学士、历史学博士,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纳西学研究会会长。研究领域包括民族学与人类学、纳西学、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纳西族文化史论》、《灶与灶神》、《火塘文化录》、《神奇的殉情》、《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等20种;另著有《丽江岁月与海外萍踪--杨福泉散文选》、《古王国的望族后裔》等文学著作;曾赴美、加拿大、德、瑞士、瑞典、意大利等国访问讲学。

单一文化很难促进社会繁荣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属于全世界的财富

  爱思想:多年以来您一直花很大的精力聚焦在研究纳西学的研究上,为什么您不多研究几个民族呢?

  杨福泉:搞人类学必须有一个立足点。比如我们院民族研究所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研究传统就是“熟悉一个民族,熟悉一个地区;跟踪一个民族,跟踪一个地区。”你只要坚持研究一个民族,你肯定能通过这个民族看到各个民族存在的共性,但你绝对不能说你对很多民族的研究都有深入的研究,结果研究很难做得深入。比如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刘文典,他穷毕生精力研究庄子。学术大厦的构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做成的,需要学者贡献一块砖一片瓦的治学精神。每...

Read more

我眼中丹麦美人鱼的忧伤(配图)


 

   

 

    在童年的印象中,丹麦是个童话的王国。而当我真的有机会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我首先直奔那个神秘、美丽而清纯的美人鱼雕像而去。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1837年创作的《海的女儿》中的这个美人鱼西雷尼达(Sirenita),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来到海边,看到了这个闻名全球的美人鱼雕像。她是由丹麦雕刻艺术家艾特瓦·艾力克森在1913年根据安徒生的这个童话雕铸,于当年的8月25日被安放在哥本哈根朗格利尼码头的一块岩石上。从此,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