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从2010年的10.4%下降至2013年的7.7%,这样的增长放缓反映了中国经济显著的结构性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允许增速放缓,或许在短期内降至7%以下,以聚焦于经济再平衡,调整到一个长期可持续的道路上。然而,尽管政府目前对增速放缓的容忍度比过去有所增加,但仍然担忧短期经济下滑过快会冲击社会和金融稳定,因此政府再三强调“保底线”的重要性。
李克强3月下旬在沈阳进行调研时指出:1)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2)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建设,例如支持保障房建设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加快中西部铁路、公路、水利等...
作者文章归档:哈继铭

中国政府或在近期放松财政政策
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9.7%下降至今年1-2月的8.6%,为5年来最低,远低于9.5%的市场预期。这与疲弱的高频数据(发电量同比增速从12月的8.3%下降至1-2月的5.5%)和企业调查指数走势相符。基于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目前对于2014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估计为7.3%(2013年四季度增速为7.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从12月的13.6%下降至1-2月的11.8%,为近10年来最低,同时也大幅低于13.5%的市场预期。这验证了我们的观点:虽然市场认为政府的反腐败运动造成2013年消费基数较低,因而2014年消费增速有望反...
新兴市场的潮水正在退去
近期新兴市场的下滑是暂时的周期性调整从而提供了一个买入机会,还是结构性问题导致的长期衰退的开始?我们认为,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新兴市场,建议调整资产组合中新兴市场的配置,并为未来5-10年极可能发生的新兴市场的持续衰退和剧烈波动做好准备。
从市场观察者到媒体,从研究分析师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们对新兴市场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引起了对新兴市场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的担忧:倘若这些国家在经济繁荣期未能实行改革,在当前经济下行期改革将更难推行。
巴菲特曾说:“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
2013年新兴...
此轮经济刺激不会像2008年那样
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不像2008-9年时那么糟糕
正如我们在5月15日发表的 “四月数据预示2季度疲弱的开始?”文章中指出,中国四月份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活动减速并且通胀压力进一步得到缓解。这与我们之前认为2012年的经济增速和市场气氛可能将呈现U形(即两头高,中间低)的观点一致。一些最重要经济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零售、出口、进口和新增人民币贷款都低于市场预期,但目前的经济状况仍然好于2008-9年。当时出口的崩溃导致成千上万工人失业,而现在就业状况依然良好,这一点可从当前工资上涨中略见一斑。此外,中央政府已经通过降低经济增速目标至7.5%表达出其对经济增...
二进制调控
股市表现与经济情况脱节的原因是2008年以来的货币/信贷刺激——代价直接由银行间接由投资者付出
短期无硬着陆
中国经济会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硬着陆,这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是讨论未来五年至十年的前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而且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中国政府能否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化解风险。但若看未来一两年,中国不会硬着陆。
暂且不论其他的宏观经济指数,如果一国百姓的储蓄率很高,资本账户关闭,外债很少,而且政府对于国内资源的掌控和支配能力很强,这个国家难以由于经济原因出现硬着陆。这样的经济效率不一定很高,但短期内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较...
劳动者崛起有何影响?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刻。一方面,随着消费(尤其是中低端消费)上升,资本品的需求提升,中西部经济和整个服务业得以更快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提高,也意味着资本回报率下降、长期通胀压力上升,放慢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从短期看,中国在2011年依然面临较大规模失业的压力,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未雨绸缪,提高预见性。“如果中国政府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联度在减弱,等经济增速下滑后再调整,政府决策反应滞后的风险会甚于2009年。”
尽管从长期看,中国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但在短期内,至少在201...
汇改有利中国经济更好平衡
此次进一步推进汇改,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机制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状态,不再盯住美元不变,但是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也不会大幅升值。未来人民币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其兑美元走势取决于欧元等主要货币兑美元走势。到2010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可能升值3%左右,升值速度将在经常账户顺差趋于均衡水平时逐渐放缓。
2010年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对中国经济实现更好的平衡增长以及控制通胀而言,正面意义更大。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更好的平衡。货币低估相当于为出口企业提供补贴,这造成了贸易品行业的过度投资。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加进口和消费,从而实现经济更好...
让人民币飞,国际化机不可失
为了有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积极抑制通货膨胀,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鼓励企业走出去,银行对外发放人民币贷款,开辟并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和开放资本账户
目前,有许多银行和企业希望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俗称“点心债”。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利率仅为2%至3%,远低于境内贷款利率。因为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觉得人民币产品一年之后可获得2%至3%的利息,人民币升值4%至6%,实际投资回报可能是6%至9%。
这一现象是自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之后出现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套利行为,应当杜绝;也有人认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
改变生育政策无益于应对老龄化
2015年以后,中国老龄化问题会变得非常明显,这和建国以来的人口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在建国初期,我国是鼓励多生多育的。在1950年代、1960年代,乃至于1970年代的上半期,我国的出生率都很高。当时鼓励生育,部分原因是解放前中国经历了长期战争,解放后需要补充人口。因此,高出生率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约有20多年,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称之为“婴儿潮时期”。在这之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197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我国的出生率都非常低。
人口政策的巨大转变,势必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也出现巨大转变。&ldquo...
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让人民币飞一圈
目前,人民币在外贸当中的作用非常大,上涨幅度也非常惊人。2010年,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为5000多亿元,而2011年第一季度就已达到3600多亿元,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70%。
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客观条件主要包括本国的经济规模、通货膨胀率、汇率波动性、以及本国金融市场的规模。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汇率保持稳定和强势,国内通胀率与汇率波动性和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尚处于低位,增强了人民币的可信性。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以资本账户的彻底国际化为前提的。由于资本账户完全开放,目前,香港已然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2004年2月,香港还基本没有人民币,但到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