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学勤

朱学勤(1952年-),中国当代学者,上海人。1970年下河南兰考插队,1972年进厂做工。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1992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大陆著名的自由主义者。

美国的强大是因为有真正的大学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大学?我的回答是,百年中国的绝大多数时候,尤其是近20多年来,并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真正的大学是什么呢?我要讲远一点。

  孔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学校,通过它普及了一种理论,世世代代传下来。公元前5世纪前后,世界上有几大文明各自形成自己的经典,把各自民族的文化用文字传承下来,于是全球进入了轴心时代。今天,西方人之所以强大——他们后来超过其他所有的文明古国,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一种强大的力量逼迫着其他文明去改变自己,去迎合它,这种力量从哪里来的?是从大学来的。

  越是文明的社会,越是需要有一批专业学者来构造一...

Read more

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知识分子落后


  一个民族之所以失败,绝对不是民众出了问题,而是首先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出现了大问题。

  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文化传统中确有很多糟粕,但没理由一股脑儿彻底否定它。“五四”片面否定的后果就很明显。反过来讲,传统也是个活的东西,在全球化的今天,它也会吸收很多外来的因子。

  文化保守主义与现代民主并不冲突,台湾就是一个例子:它的转型恰恰是在文化保守主义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台湾的例子已经说明,五四时代“实现民主转型,必须打倒传统文化”的观念不能成立。 把文化保守主义和宪政民主对立起来,是“五四”余绪造成的一...

Read more

美国为什么会成为美国?


  历史在召唤,既有杰斐逊,又有汉密尔顿,者合流,方形成AB新型血,不是“郊原血”。更幸运的是,这两个人的出场顺序很容易搞错——居然没搞错。“打天下”定要A先B后:1775年人人心中有独立,人人笔下无独立,只有让杰斐逊喊那一嗓子,方能点燃独立之激情;“谈国家”则一定要B先A后:1787年历史第二次召唤,汉密尔顿应声而出,将杰斐逊点燃的这把火收敛为《1787年宪法》,即使有杰斐逊回来挑刺,大舟已成,瑕不掩瑜;再将《1787年宪法》与《第一修正案》交公民作捆绑式公投,也改变不了宪法本文的基本面...

Read more

愧对顾准100年


“你们手上都有血,而我没有!”

 

199511月下旬,我去北京参加中国社科院的一个小型会议,纪念顾准先生八十周年诞辰暨『顾准文集』研讨会。会议期间,听到过这样一种不同意见:

 

“顾准思想究竟有多少新意?在思想史上究竟能占有何种地位?现在热衷于纪念顾准的人,实际上是借顾准酒杯浇自己块垒,寄托他们对八十年代的怀念。”

 

持这一意见的朋友多为八十年代毕业的一代新秀,也就是说,是我的同代人。能有这样的不同意见出现,本身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至少说明,顾准思想在大陆,已经跨越了介绍阶段,正在进入研究阶...

Read more

道德理想主义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巴黎有日出,喷薄欲破晓。不消多时,塞纳河边的辉煌日出,却沉沦为悲壮的日落,沉落新利维坦的巨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巨大的理论创见,导致巨大的理论流产,“共和二年的文化革命”几乎成为一个血污交汇的流产病房。然而,这不仅仅是卢梭、罗伯斯庇尔的个人失败,而是人类藉法兰西之手第一次挽救此岸、在此岸创造彼岸的失败。从1793年以来,卢梭之巨掌仍然提拎着近代文明的痛处;罗伯斯庇尔之遗体,仍然压迫着世俗社会的脉动。这是两个失败的英雄,失败的英雄却比成功者留下了更为丰厚的精神遗产。

  正如当年卢梭从教会死手中接过救赎论遗产,我们今天是否也应...

Read more

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陆本土一个日益严峻的危机,是上下内外的认同危机。为缓解这一危机,主流意识形态正在退守民族主义,以图重新凝聚民族的共识。相比过去的空洞教义,能退守民族主义毕竟是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但是,民族主义也是一个有待充实的符号,它究竟应该充实以何种精神资源,方能促进而不是羁绊今日社会的现代转型?在民族发生学层面,甚至连先有民族存在再有民族主义话语,还是先有民族主义话语而民族存在仅仅是这一话语的建构产物,主客观孰先孰后,都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问题。

  就解决认同危机而言,我倾向于哈贝马斯所说的宪政爱国主义,其积极方面哈贝马斯本人已有详尽论证,此处不应由我赘述。本文只能从消极处探...

Read more

思想上的失踪者


  “从精神履历上说,我属于一九四九年出生的大陆第三代人。这一代人的精神觉醒,大致可以一九六八年为界。那一年正是他们以各种纸张书写他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的年代,也是他们卷入思潮辩论的年代……我清楚记得,当年上山下乡的背囊中,不少人带有一本法国人马迪厄《法国革命史》的汉译本。”

  治思想史者,多半有翻案癖,希望在自己的笔下为某一个思想人物洗出一段清白,或是为某一类思想事件洗出一段光彩。我自进入思想史这一行当,始终有一个古怪的寻踪癖,想寻找一群还活着的人,二十年前他们有过一段思想踪迹,似可载入大陆思想史。我曾希望这群人能站着进入思...

Read more

出家、思凡、大还俗


  出家、思凡、大还俗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无法忍受,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

  这些年突然出现“历史热”,2012年更奇怪,从年初到岁尾,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它说的不是那些让热血膨胀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或“大清帝国”,而是有点让人泻火败气的“衰史”——《旧制度与大革命》,还不是一...

Read more

[转载]中国式的爱情大多不纯洁


中国式的爱情大多不纯洁

----深陷于历史与现实困境的男欢女爱之十二

  财富是有限的,女人也是有限的。在中国这种极端不平等的社会,“衘女多多益善”的道家房中术只适用于极少数王宫贵族、权贵豪门,只有他们才有欺男霸女的权力。而对绝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生存的危机,家庭的破碎,性的饥渴,精神的终生不快乐。

  在历代官方编修的史书中,我们永远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真相。梁启超和鲁迅都曾经说过,二十四史、“正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真正能够还原古代百姓日常生态的,大概只有那些源于民间的歌谣、话本和传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

Read more

民脂民膏被用于何处,公民毫无决定权利


今年1月到5月,中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二。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表示,过去十几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凯歌高奏,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这时候,一定有人勒紧裤腰带了,企业、个人,包括地方,多在勒紧裤腰带,使国家变得更富了。

 马克思说,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不过,这个孩子实在太凶狠了,吃了奶还不够,还想吃奶娘的肉。据说,政府准备开征车船税和物业税。

搜刮上去的民脂民膏,一部分用于公务员工资,一部分用于支援非洲,免除黑人兄弟的债务动辄数百亿美金。当然,我们很爱炫耀自己的强大,举行世博会之后,又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