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育辉
危机管理:考验企业生存哲学
经营企业一定意义上讲是在经营风险,就象航行不可能不遇风浪,在风险中突破,在不平衡中取得动态平衡是管理的要义。中国企业面临的多为成长性问题,成长就必有动力和阻力,卓越的企业往往能够在正确把握战略思维的基础上从容面对危机的阻力。
转“危”为“机”是真正的能耐
很多人认为中国许多企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机遇而非能力。我们并不这样认为,有了机遇而没有能力,同样无法发展;经历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而生存下来的中国企业,就必然有其对于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把控能力,就必然有自身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经营哲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承受危机...
人性回归,第三种管理模式
什么是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和其它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说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也就是企业在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一般来说,不同的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在理论上比较公认的管理模式有日本管理模式和美国管理模式等。不同管理模式决定其管理特征的差异性,如美国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以法制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而日本管理模式的特点则是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年功序列制、禀...
企业文化执行力:和贤能仁的选才之道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将经历无数次与人才的分分合合。每一次选择与分离,离不开两个简单的判断:其一是选择之后能不能胜任岗位;其二是选择之后能不能取得价值观上的认同,是否具备可挖掘的潜力。因此,基于战略和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具备企业家思维,要做“明眼人”;同时,除了要承担人才不能胜任岗位的风险之外,还必须承担文化上无法取得一致的风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第一,要把握“合适的,但不是最好的”这样的分寸;第二,可借鉴“和、贤、能、仁”四个维度进行识别;第三,要转变传统的选才思维,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于...
企业文化执行力:核心价值观与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尚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并非十分的成熟。笔者认为其将引领中国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未来的方向。通过企业自身素质模型的构建,能够将以战略和文化为导向的企业核心能力转化为企业需要员工所胜任的素质(能力)族群,以此贯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或者说,基于战略与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立足于核心价值观与现有素质模型理论及实践的结合,使核心价值观制度进一步固化落实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以战略和文化为导向的素质模型的开发具备如下四大特征:
1、 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员工核心专长与能力
该模型依据企业战略规划所确定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发企业员工的...
企业文化执行力:麻辣火锅与新员工同化
1.0 麻辣火锅与新员工同化
新员工同化制度在企业文化实施执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新员工同化制度的设计、企业家的支持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企业文化部门的得力落实可以使新员工在入职之初就能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在与企业的交流中,我们把新员工同化比喻成把一杯清水倒到麻辣火锅里,其效果与往一杯清水里放麻辣调料是迥乎不同的。
1.1 新员工同化制度
1.1.1 新员工同化制度的基本框架
新员工培训制度
新员工指导人制度
新员工职业发展计划
新员工试用期考核办法
新...
中国经理人痛苦榜:稀释痛苦
在痛苦的包围中,还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摇旗呐喊。愈痛愈奋。
俯仰于天地的沉重,穿梭于社会的烦恼,为人亲友的情与责,流连于职场的无奈,都令经理人痛入骨髓。 所谓苦海无边,苦是人生的宿命,对于经理人来说也是这样。
然而,停留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非经理人本次策划所愿。求得痛苦的解脱,方为真正有道的经理人,对酒当歌也好,"痛并快乐着"也好,享受痛苦也好,如何看待痛苦,如何排解痛苦,乃至在痛苦中升华,才是所有经理人最终面临的问题。
人生必须有所担当
人生于世,甫一出生,便承蒙天地盖载,日月照临,及后,又受到父母养育之恩,社会教化之...
企业文化执行力:重新思考人力资源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设置一道道招聘的关口仍然难以选对人?为什么重金培训却总免不了“为人作嫁衣”?为什么绩效考核考不起来?为什么具备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留不住优秀员工的心,“舍得了孩子却套不着狼”?为什么该下的人不下,该上的人上不了?是什么让优秀员工留下来?什么是真正贯穿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内核……
中国人力资源三大误区
1、 模块化:“人”的工作支离破碎
我们已经习惯于将人力资源管理拆分成几大部分进行操作,比如六大模块、七大模块、几步走或者几个环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