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二奶成了家庭伦理剧永恒的收视利器,《蜗居》就是这样,讨论房地产的主题不出意外地被道德与感情的支线淹没。女二号变成话题人物,唯一原因就是她是个幸运又不幸的二奶。
郭海藻,好吃懒做,态度茫然,除了姐姐谁也算不上她的真爱,顺着生活的水上了贪官的舟,成为当代很多25岁以下姑娘的心中理想。比起言情小说的女主角,她更具灰姑娘潜质,相貌中上,资质平平,床上一般,偏偏有权有钱无所不能的男人爱死她,多么好的代入对象!
我们现在的道德观荒谬之处在于你明知道它是错的,...
作者文章归档:孟静
东北人都是范德彪
“每个东北人都是赵本山”,东北作家刘嘉陵这样对记者讲,“东北小品繁荣取决于三个条件:移民化人口环境,淘金者、冒险家、煤矿工人、脚夫、罪臣、逃犯,文化交融取长补短,口外的文化活动也活跃,打破中原大一统;东北是天高皇帝远的蛮荒之地,关内有宗族势力控制乡村,说话做事循规蹈矩,东北不设祠堂,人们从事危险行业,对生命有过多依恋,开化、放纵;东北人只种一季稻,有半年猫冬,生存条件好,需要大娱乐。东北人快言快语,让人联想到张飞、李逵这样的喜剧人物。”
东北人的性格打动...
小虎队当年有多红
听到一个段子,今年春晚小虎队重组,某台长看完他们的彩排歌曲《爱》之后说:这首歌不错,应该会红。70后的我们听完瞠目结舌,台长年纪比我们大得多,居然没听过《爱》,真是闻我未闻,骇我听闻。
网上有个帖子讨论“小虎队当年有多红”,他们红的那段时间我上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虎队第一次来北京,表演的歌曲就是《爱》,那段哑语很多小孩都会模仿。当时中国荧屏上最红的一老一小,赵丽蓉老太太和金铭小朋友。赵丽蓉因为爱小虎队,在台上表演他们的歌曲,还会跳他们的舞蹈,并把这个作为正式节目演出。主持人...
明星一唱天下“白”
元宵晚会比春晚还没劲,以前尚有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模仿赵丽蓉、巩汉林的《如此包装》,春晚感谢这个不忘那个的,到了元宵节演员们都轻松了,更像个英模表彰联欢会,近年来腕们越来越懒了,懒得准备新节目,懒得假唱,懒得逗乐。也许是因为场面太冷清,主持人董卿非常适时地提供了乐子。
她兴高采烈地念起了一首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sh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shū字一书,我就说:“完了完了,网友一定会发现她不太认字这件事了。”这首诗有人说是欧阳修写的,也有人...
电视剧里有“真相”
我父母最近很爱看一个电视剧——《同龄人》,内容是几位50年代生人这几十年的经历,两位男主角都发达了,一位是大型国企董事长,另一位则是市长。电视剧的主基调是积极向上和谐的,主人公是正直无瑕的,高大得仿佛神仙中人。
正面角色的小小瑕疵也要有一点,程前演的这位市长有个自私任性的女儿,看中了董事长的儿子,拼命破坏人家和女朋友的感情,在大学校园里纠缠不休。那男孩和女朋友一起考过了GRE,拿到耶鲁的全奖,准备奔赴美国。市长女儿本科还没毕业,她决心追到美国,追到耶鲁,拿下心上人。于是给她的...
古典极品男
某日采访一个导演,说起他很喜欢小李飞刀,一直想拍这个人,原话是:“你想那么一个人,特别潦倒,天天喝酒,就是中了毒也喝,然后对一个女孩儿倍儿忠贞什么的,但最重要的是,就是没有一个人看见过他的出手,在我们当时看来,就是他的出手就是那个刀子跟自己是一体的,一个男人凝结了全身的精血什么的,就是为了那一击,在我们都觉得这挺哥们儿的,那种作为男孩子的阳气。”
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小李飞刀的阳气,相反地,我只感受到了他的阴阳怪气。武打小说都是男人写的,所以颇有一些寄托男人男尊女卑思想的主角,比...
从众之心
电视上看到一个自称博士的人讲养生,提到减肥时他强力推荐一种叫左旋肉碱的东西,据说吃了之后不但躺着就能瘦,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类似于“睡睡瘦”之类的东西。我听时半信半疑有这等好事,但还是忍不住去药店寻摸,果然,那药在节目一播出后卖断了货。
多疑症让我上网去搜,有人举证说:那个博士是卖药的,他在电视上叫西木,淘宝上有个很大的卖家姓栗,栗者,西木也。在单位说起此事,我同事刚好认识该节目的制作方,她说:你可别信他们的,最近他们找的全是江湖术士。
&n...
谁能登上那艘大船
孟静
天涯有个帖子,大意是:波兰总统没有死,他登船去了。船,肯定是2012那艘。中国网民是挺阴谋论的,不过讨论一下假如那天来临,谁能够成为幸运存活下来的人,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各国政要及其家眷就不用说了,特权阶层是很容易被原谅的,众生不平等早就深深地植入我们的脑海;其次就像电影里所说的那些人——所有门类的顶尖科学家,物理、化学、生物、气候、环保、农业……杨振宁没准还能整张票,翁帆就悬了;经济学家,...
也说三国
《三国演义》是我唯一没有看完的四大名著,看了四分之一,被半文言文体击溃,后来细想了一下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男欢女爱,不能满足女性的心理需要。貂蝉和吕布那个不叫感情戏,只是权谋的一部分,而且就在凤仪亭稍稍拉扯了一下,很是没劲。孙尚香更是了,政治联姻牺牲品,黄花闺女嫁一个有着好几房姨太太的糟老头做填房,女人的悲哀莫过于此。
《水浒》好汉嗜血残暴,从不谈恋爱,但情欲戏可不少。它是第一个教会我“淫妇”这个词儿的文学作品,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就连母大虫孙...
无力的方言
有一次我采访范伟,他说,因为东北小品流行,他最怕的就是听外地演员学东北腔,那个不伦不类,对于一个东北人是巨大的折磨。演电影《手机》的时候,他很怕 自己成为这样的演员,于是自费去郑州呆了几天,找了个当地人,录下台词,反复地练。我说怪不得,作为一个河南人,我看那电影的时候,只有范伟的几句台词, 我觉得可以忍受,下了多少功夫,观众心里明镜似的。
不久后看到电影《鸡犬不宁》,徐帆在里面扮演一个豫剧团的花旦,河南话说得令本地人毛骨悚然,包括宋丹丹这样的戏骨,老实说,河南方言也不过关。北方语系 一向比南方语系容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