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平

陈平: 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普里高津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科学家
比利时索尔维国际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简历:

1968-74,成都铁路分局电工。业余研究理论物理,科学技术史,和经济史。
1974-79,中国科学院合肥等离字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受控热核反应。参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
1979-80,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研究生。参与农业政策改革的讨论。
1980 年秋赴美国留学,1982年起师从普里高津研究非平衡物理学和非线性动力学及其在复杂系统包括生命,社会,和经济系统中的应用。
1988至今,先后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普里高津统计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
1988-89,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第三届会长。
1988-94,北京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1995至今,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
1999至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主要贡献:

1979年11月16日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同时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长期

机构变革必须要和市场趋势结合


  2008年10月25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财政部、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北京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联合主办。国内政府部门高层官员、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私营部门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文为陈平教授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稿已经陈平教授本人审阅。

  前面一个专题会议的主题就是,中国的经验在其他地方能否加以效仿,罗斯基教授给出的是否定的意见,他的理由是:由于路径依赖的历史约束,中国经验不能照搬。从哲学角度上说,假如每个国家的历史条件都不同,我同意中国经验不能照搬的...

Read more

引领新主导产业 中国能变可能为现实吗


  如果4万亿大单有意把很多力量放在新能源这样的领域,未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还完全有可能让中国以后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的引领者。如果投资方向主要还是保护现有产业,要让经济上一个台阶,要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比较困难。
  如果这次4万亿大单有意把很多力量放在比如新能源领域,未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的发展瓶颈问题,还完全有可能让中国以后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的引领者和领导者。中国技术领军人物实际对世界前沿的方向,比如电动车、节水工程,都看得很清楚,但是要把这个变成新的主导产业,必须得有价格结构配套改革,使得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比维持老技术的省钱,如果我们不改...

Read more

民主法治还是协商试验


  到底是法治、德治、还是人的开放竞争更重要?我在美欧30年的观察发现,法治的稳定性虽然在资本主义早期对约束专制权力有过建设性的作用,但在全球化和技术革命加剧的当代,西方的民主法治显然成为福利社会恶性膨胀,保护既得利益,阻碍技术创新和社会改革的严重障碍。

  西方人强调的程序公正,在方法论上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的程序办法推到社会上变成程序化的法治,造成损害大众经济的新的利益集团,成为西方无法在金融危机中实施起码的财政政策、无法从整体利益出发进行改革、从而自我毁灭的原因。在这点上,中国原来被“五四运动”批判为弱点的德治、人治的东西,在开放竞争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显然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