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敬琏

《改革》杂志主编
经济学家 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经济委员会 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级研究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核心教授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 首席经济学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

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1983年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ISPS)从事客座研究。
1984年到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政策。

市场扩展使个人和企业得到发挥空间


  上世纪70 年代后期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0 年的路程。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能够在2010 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我看来,推动中国经济崛起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的扩展使个人和企业的选择权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虽然还有不少限制,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销售定价行为,还是个人对劳动的提供以及对商品服务的消费选择,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人们有了当初无法想象的自由选择权。这种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自由选择权的扩大,为劳动、资本与技术在特定时间与空间的有效组合创造了便利条件,从而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Read more

私营经济应退出的声音不和谐 应辩论达成一致


  非常高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立20年这个喜庆的日子,我想讲五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我们应该怎么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50人论坛成立20年。我想,最好的纪念就是认真回顾这40年和20年的历程,总结这40年和20年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找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来指导今后的行动。经过研究、分析、思考和总结,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砥砺前行,就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二点意见,什么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什么是50人论坛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呢,这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界定,当然会有不同的意见。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40年来的主要教...

Read more

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的口号很危险


  近日中兴通讯公司遭到美国商务部的制裁,由此引发了舆论的热烈争论。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4月22日清华大学CIDEG主办的2018学术年会上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是危险的,并呼吁研究者应该冷静、科学、客观的观察,去找到问题的根本,提出确实有利于我们这个国家、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正确的对应策略。

  以下为吴敬琏做CIDEG学术年会的总结性发言全文。

  作者:吴敬琏来源:腾讯财经

  今天这个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多、内容非常的丰富,我就不想再重复已经讨论过的问题了。我还是想讲一讲我们今天上午开会开始的时候我讲的问题,中国40年改革开...

Read more

盈利性企业做公益的经济学理论是什么


  “公共问题全要靠政府去处理,看来是不行了,维持不下去,不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和顺利的运行。”4月15日,在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举办的“新时代、新责任”中欧社会责任主题论坛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如此表示。

  在吴敬琏看来,公共领域问题的不断复杂化,制度成本不断上升,正在让传统在公共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感到捉襟见肘。这也是也是目前各国政府债务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而解决这一现象的途径之一是:打破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鸿沟,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社会领域。

  传统模式困境

  在吴敬琏看来,政府负责解决公共领域的问题,个人和企业负责...

Read more

中国商会做不好,根源是没搞清定位!


  这些年来商会没有太大的进展,什么原因?商会理事会中的会长们自己都是企业家,如果让他们来做执行的话,一个是精力不行,他有自己的企业经营业务,另外也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我建议把理事会和执行层分开,使商会的执行人员像公司里的职业经理人一样。而且,会长也必须有任期限制。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历史地反思和重申商会、行业协会之发展定位

  有人讲,现在对商会定位的认识已经清楚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一看法。政府应该怎么正确对待商会?

  有的认为是政府多给些钱,有的认为应该给我些补贴,有的则认为要把我的干部位子纳入公务员系列。总之,有各种各样的&ld...

Read more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去年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教授在北大有一场引起了学界、产业界、政界广泛关注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这场讨论影响很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关系到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产业政策有不同类型,不可一概而论

  一概否定产业政策或者一概肯定产业政策的人,其实都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讨论的产业政策是有不同类型的。因此,有些人心目中想到的产业政策是指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那种产业政策,或者叫做日本在五、六十年代所采取的那种产业政策。其实,这只是产业政策的一种主要类型。

  日本产业政策,是日本过去战时统计经济的遗产,也是五六十年代...

Read more

从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转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


  编者按:9月28日,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新浪·长安讲坛”(总第321期)以“产业政策面临的问题:不是存废,而是转型”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必须加快产业政策的转型,从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转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以下为吴敬琏演讲实录。

  去年,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教授在北大有一场引起了学界、产业界、政界广泛关注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这场讨论影响很大。我自己看了他们两个人的意见以后,也做了一些学习和研究,今天我就想把我学习的一些收获跟诸位做一个交流,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采取什么样的产...

Read more

金融业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


 

  本文共计2188字,阅读约需要5分钟。

  谢谢王秘书长,我今天要讲一个题目是我们金融业怎么来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就是说金融业怎么来为供给质量的提高服务。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目标是要稳住经济增长,防止经济的失速,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要去杠杆,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这两个目标之间看起来,根据我们最近这些年的经验,需要同时实现,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矛盾。就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当你要去杠杆、防止系统性风险积累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增长率下滑,但是反过来要促进经济增长率的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时候,又出现了杠杆率上升,风险积累,被人们称作为“翘翘...

Read more

我已经87岁了,但还想为改革尽一份力


  当前,在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的同时,不少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感到迷惘。

  从供给侧观察,经济增长由三个基本驱动力量,即劳动、资本和效率推动。从21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原先所依靠的驱动力量开始消退;粗放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投资驱动造成的经济结构扭曲和资源错配却愈演愈烈。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从21世纪第一个十年开始下降,出现了经济下行的趋势性变化。

  国内和国际环境常常有不确定性,具体矛盾千变万化、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学家能做的事情,首先是对这些具体问题背后的基本问题作出分析和说明。这也是我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关于改革...

Read more

中国靠什么避免了爆发危机?


  中国面临的问题,可以从日本所做出的政策和实践的应对中,去吸取经验和教训,因为这个历程,虽然曲线很相似,但是中国在后面,所以有一个后发优势。所谓后发优势就是当中国和前人处于相同的状态下,可以去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中国与日本在大趋势上一样的话,就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你们总在说根据前人的经验,根据日本、韩国的经验,中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果不对应,那么这个风险在积累,有可能出现跟他们一样的问题,比如落个十年、三十年等等,但是中国不是还是过来了吗?至于中国这种高速的增长,也许今后十年甚至几十年都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