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肖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实践教授、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还担任深圳先行示范区及珠海横琴自贸区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士学位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研究与实践涉及中国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汇率、金融、企业改革、生产率、城市发展、及中美关系等。中文专著包括《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制度变革与结构转型》《政府与市场:中国经验》及《中国未来:佛山模式》。

曾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金融实践教授、北京大学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汇丰智库副主任、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实践教授、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总裁、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全球中心主任、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香港证监会主席顾问及研究部主管、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哈佛国际发展研究院联席研究员、及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署顾问。

还担任或曾经担任多家中外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独立董事或监事,包括瑞银中国、青岛啤酒、锦州银行、汇丰中国、Genesis Emerging Market Fund、深圳发展银行(现在的平安银行)。

2018年发起创立了“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并担任创会理事、创会会长,目前担任学会董事会主席以及学会2020年底创立的中英文国际期刊《香港国际金融评论》的总编。

需关注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成本过高问题


“我们要跳出传统的对于产权,也就是拥有物理产品的理解,数据实际上可以和物理无关,但是和权利义务有关。你有权利别人就不一定有权利,会导致在整个数据运用的过程中交易成本非常高。”


近日,第三届中国网络与数据法治5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题论坛之一,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特首政策组专家肖耿发表了题为《数据要素产权的界定、交易与争议解决》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当前数据要素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于数据要素的交易成本过高,需要借助政府力量想办法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交易成本较高...

Read more

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底气在哪?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后,创新、科技、金融开放成为舆论热点。为什么是粤港澳?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发展优势?城市群应如何引领创新?本文来源于新华网记者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会长肖耿的采访。

  01新华网:如何看待“规划纲要”的出台?

  肖耿:我觉得“规划纲要”的提出是大湾区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一个起点。这个规划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提出的,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把过去每一个城市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在原本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就让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更互补。

...

Read more

容忍结构性通胀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甚至追求跟发达国家相似的零通货膨胀目标。在零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怎么调经济结构?怎么涨工资?资源价格怎么上调?

结构性通胀

一个发达经济体与一个不发达经济体的根本区别可以归结为价格水平的差距,也就是两国之间工资、原材料价格、租金水平的差距。

为了可比性,我们需要用汇率将两个国家的工资、原材料价格、租金转换成同一种货币(即美元)。当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时,中国与美国的价格水平的差距就必然会逐渐缩小。而在统计上只有两个途径可以实现两国价格水平差距的缩小:一个是人民币升值,另一个是中国存在比美国更高的结构性通胀。

推动中国价格水平追赶美国价格水平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的劳动...

Read more

香港在与内地经济整合过程中的定位优势、弱势及对中国发展的战略价值


香港的优势及其表现
 
到目前为止,大陆从香港学了不少贸易和市场方面的国际惯例。但香港真正核心的优势,中国现在还没有学到,那就是它的法律体系,包括处理经济纠纷、处理腐败的制度及程序。这个制度基本上是英国把西方制度应用在中国人社会的一个试验,在整个亚洲是最成功的。
 
从整个亚洲来看,香港腐败的成度很低,主要是它有一整套体制来非常清楚地界定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个公司、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义务,包括非常健全的土地、房产、股票的注册、交易、及整个执法及廉政制度。
 
香港最有实力的是香港的制度,除了政治制度外,它的经济、社会、法律、金融各方面的制度都非常...

Read more

中国经济必须跨过的两道坎


“旧常态”到“新常态”,从野蛮增长到可持续增长

讲“新常态”,先要知道什么是“旧常态”,并进行比较。

1992年,也就是20多年前,我总结了新兴市场经济体“旧常态”下的两个特征,一是结构性通胀,房价会涨;二是人民币会升值。这两条规律是我从亚洲“四小龙”经历的发展过程总结出来的。

那么,“新常态”是什么?

有人说经济增长率从10%以上降到6%就是“新常态”,这个解释显然太简单。

而我认为,习...

Read more

中国如何实现金融深化


1992年时,我回到香港大学任教,20052006年时又在北大汇丰商学院讲课。从1992年开始,我跟所有的同学都讲过,他们这一辈子两件事情一定会发生,一个是房价要涨,这属于新兴市场发展中的结构性通胀,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人民币会升值。20多年过去了,学生听进去的都发财了,没听进去的现在也知道了。

 

一个多月前,我来参加汇丰商学院十周年纪念会,同学就问我:接下来20年什么会发生,有什么机会?我当时就跟他们讲,接下来的机会就是金融深化。什么叫金融深化?就是股票债券市场要大发展。这是我在最近股市疯狂之前讲的。当然了,我不是鼓励你们去炒股的,等一下你们就知道了为什么。

 ...

Read more

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游戏规则而不是革命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12日召开,并将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有关三中全会改革内容的研究项目、研讨会、论文、辩论在过去六个月到一年可以说每个星期每天都在持续,其激发的研究、思考、猜测遍及全球,且深入到全球每一个重要政治、商业及社会机构的领袖头脑中。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最有活力、潜力及不确定性的大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根据他们自己的预测选了2025年全球75个最有活力的城市,中国有29个,但这是假设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将会沿着过去三十五年的上升轨迹持续。但也有大量的研究提示,中国现有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这些讨论的焦点都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Read more

应对通胀需不断加息


  通胀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重要的是要客观、科学的认识两种不同性质的通胀。一种是结构性通胀,更准确说是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另外一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货币性通胀。

  结构性通胀,也就是是结构性价格上涨,实际上是一种相对价格的调整,但它必须以涨价的形式来体现。比如中国工人的工资,相对于香港工人工资,两者不断在接近,这个过程本质上不是货币性的,而是相对价格调整的现象。在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包括英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都曾经经历过工资不断上涨的相对价格不断调整的过程。非常幸运的是,中国正在进入这样一种工资相对国际水平不断上涨的过程,这是一系列经济发展成功的结果...

Read more

目前应加息以适应结构性通胀


  今天我们有很多的专家都谈了一些非常好的议题,我今天要讲的跟他们讲的东西有联系,但是比较具体,我今天就集中讲一个问题。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把目前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看作是一个传统的、货币型的通货膨胀,这个我认为是一个错误。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问,今天在中国有哪一个产品是处于短缺状态的?就是说大家买不到,供给不足,所以它有可能要涨价。很难想象。中国基本上我们的劳动生产能力是过剩的,我们的供给是足够的,包括我们的粮食产品,我们有那么多的储备。发改委说有通货膨胀,说我们有那么多的储备,绝对不会有粮食紧缺。所以,很明显中国出现的这种价格上升,它不是因为供给太少、需求太多。

...

Read more

汇率辩论背后——人民币升值系列(一)


世界经济目前的特点是,低工资、低利率、低排放价格。这是现实,但不可能持续。在将来的十年到五十年之间,工资、利率、排放价格都会迅速上涨

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越显重要,是与全球经济面临的三大问题及相关的三大趋势紧密相关的,主要体现在三个价格的变化:工资、利率(资本价格)及排放价格。

世界经济目前的特点是,低工资、低利率、低排放价格。这是现实,但不可能持续,这就成了大问题。在将来的十年到五十年之间,这三个价格必然要变,工资、利率、排放价格都会迅速上涨。

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如果不能够把握这个基本的大趋势的话,就会非常被动。

工资上涨

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发展中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