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士朝天门广场仿古城墙过高遮挡观江视线
来福士朝天门广场灯饰精彩漂亮,两江四岸,山水之城,看大江东去,两江环抱、气势磅礴,美景如画,所以也被评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惟众多游客观感朝天门广场仿古城墙修得太高、太厚,身高还没有城墙高,又不能站到城墙上去,站在边上都看不到长江、嘉陵江交汇的壮观气势,只能通过城墙的小窗口“窥豹一斑”,让游客失落,难以尽兴。网友质疑质疑当初的设计方案不严谨、不专业,没有考虑游客的感受,地标建筑陷入“建好又要拆,反复花钱”的怪圈。
有网友对城墙的高度和厚度进行实际测量,数据显示,朝天门新城墙高约158厘米,厚约85厘米,远超普通护栏的标准。据悉,有关部门正针对市民、游客反映较多的广场城墙过高遮挡观江视线的情况,组织讨论方案优化。认真地倾听市民的意见,纠正“并不仿古”的部分,让市民和游客不用再“踮着脚”观景,认真对待普通市民对地标改造的关注,对母城历史文化,情感记忆的热爱和守护。
重庆的水上门户——朝天门、东水门、湖广会馆构成历史文脉。东水门长江大桥雄伟壮观,朝天门、东水门、湖广会馆在渝中半岛长滨路一字摆开。重庆的水上门户——朝天门,古时“迎官接圣”,即上级有重要官员来重庆,或者皇帝有圣旨、诏谕到重庆,就都在朝天门码头靠岸,地方官员也到朝天门码头迎接,这也是朝天门由来。东水门修建于明代,为明代重庆指挥使戴鼎所建。现存的城门宽3.2米,高5米,厚6.7米,属于石卷顶城门洞。东水门位于重庆老城的正东,城楼依山而建,面临长江,气势巍峨,呈现出典型的山城特色,因城门朝东,与东去的长江流水同向而得名。东水门修建、演变的历史过程,记载着昔日的水码头的盛况及重庆母城沧桑的变化,反映了重庆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湖广会馆始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和光绪年间局部葺缮,形成今之规模,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群。明末清初,巴蜀地区在经历了长达50余年的战乱后,人口锐减至历史最低。为了恢复经济,清政府鼓励各省移民入川垦荒,由此拉开了“湖广填四川”的序幕。今天,湖广会馆建筑群不但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史证,也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名片。
蔡律 2024年3月8日